[返回三叶原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预期焦虑 [1]

送交者: [♂★★声望品衔10★★♂] 于 2023-12-09 14:47 已读 2181 次 4赞  

立的个人频道

+关注
预期焦虑

负性情绪


我们人类有着一类极为丰富的负性情绪,它们可以用忧伤来大体概括:忧,是一种程度不同的恐惧感,不安,担忧,害怕,焦虑,恐惧,惊恐;伤,是一种程度不同的非肉体来源的痛感,但显然与肉体的疼痛有关。我们发明了许多词汇来描写它们的细微差别:仔细品位伤感和感伤不尽相同,忧伤,忧愁,担忧,担心,害怕,忧郁,郁结,失落,惆怅,悲伤,悲痛,悲哀,落寞,寂寥,哀愁,哀伤,幽怨,哀婉,怨恨,消沉,萧索,……。快乐就是快乐。我们的快乐、愤怒和惊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和其他动物的差别并不是太大。但我们的这类负性情绪却是人类独有的。地球上没有一种动物会像我们人类这样的忧伤。人是一种非常伤感的动物,集一身的负能量,心中充满了负性的情绪。这使得我们的满足感变得非常复杂。人类又是总容易产生乏味感的动物。猴子可以在动物园狭小局限的猴山上嬉戏打闹一辈子而乐此不疲,但我们不行,我们会很快的对于缺乏变化的生活、狭小的空间感到乏味。而且,我们还会经常在一阵快乐之后突然产生出一丝淡淡的伤感、空虚和寂寥。风霜雨雪日月江河,看到时都会让我们伤感上一阵子。人是非常伤感的,海豚和鲸鱼可能从来不会像我们这样的伤感,猩猩和苍鹰也不会这样伤感。我们甚至在美好的欢爱之后,就又开始为快乐的易逝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无情而悲哀。我们忧伤,我们人类非常的忧伤。

我一直对这种负性情绪非常感兴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负性情绪?从进化来看,这种负性的情绪总的来说似乎并不利于人类的进化。似乎我们就应该像伟大祖国今后号召的那样,我们应该充满正能量不停的与时俱进。但是,人类如此丰富复杂的负性情绪提示我们,它或许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它们是人类所独有的,它们很可能塑造了我们和我们人类的社会与文化,决定了我们的历史进程,并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社会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考察一下我们的这些负性的情绪,以更真实的认识自我,认识我们的行为的表面原因之下的更深层更真实的驱动。

预期与焦虑

在这些负性情绪中,我们将关注焦虑。因为,焦虑是一种中等程度的恐惧感,不像担忧不安那样易逝,也不会像强烈的恐惧让人难以忍受。所以,它能更持久的影响我们,并可能潜在的驱动我们不断去试图缓解焦虑,从而形成行动的驱动力。同样重要的是,焦虑是源于人类的智力的一种负性情绪,即焦虑本质上源于人类的预期的能力。预期是一种高智力活动。

考察人类的智力活动时,我们忽略了人类的预期这一行为模式。人是酷爱预期的动物。我们的言谈、著述和思维总是会不知不觉中陷入某种形式的预期之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做着各种各样的预期。这样,我们每个人又都是预言家了。而实际上,在人类文明产生之初,世界各地的神话中都留下了许多预言者的影子。然而,有趣的是,今天人们却普遍认为预测未来,无论是最聪明的学者还是科学家,都是不可靠的。预言家在今天成了一个嘲讽的词汇。人类的预言真的不准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首先,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预期。而传统的预期是一种感性的效差的预期。在远古人类的预言一定是非常准确的,屡屡应验,才会渐渐形成了一种对于预言的迷信和崇拜。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行为在开始农耕文明后,根本上就变成由预期驱动,而非对于即时刺激的反应。意识到这一点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人类,活在当下的渴望其实是源于无法摆脱的预期的烦恼。基于想象的情绪是人类行为的一个驱动力,也是人和其他生命的最深刻的不同之一。其他的动物们活在当下,而人是活在预期之中的。即便在人类的爱情与婚姻中,我们也有许许多多基于想象的恐惧,基于想象的不满,基于想象的愤怒,和基于想象的喜欢和爱。

农耕文明与预期关系密切,农耕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类预期的思维模式。进入农耕时代后,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改变了,变成一种计划性的生产活动。这是农民的本质,生产与预期。没有一个农民可以不为明年的工作做出考虑和安排。而对于四季轮转,天气变暖,天气变冷,农作物的播种、抽芽、生长、成熟的预期都是相当准确的。这时,人成为了一个神奇的预言家。但是,农业生产又要经历周期性的频繁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对农民个体和整个社会带来灾难性影响,因此始终是农耕文明中的重大事件。在古代的科技条件下,人类既无法真正有效的战胜这些自然灾害,也无法准确的预期灾难的发生。在农耕时代漫长的时间里,人类始终没有解决生存问题,没有摆脱生存危机,频繁的周期性的经历严重饥荒和战乱。所以,当这样的预期变成“天有不测风云”、“灾难总是会不久就要来临”的预期时就相当准确迟早要应验了。这样,预期就变成了忧郁。所以,忧郁便成为了农民的性格。诗人的本质是农民的性格。但是,现实尤其在遥远的古代,远非诗情画意,它非常残酷,非常艰辛,非常凶险。所以,预期带来的忧郁就变成一种深深的挥之不去的焦虑。

其实,早在人类成为农民之前,这种预期焦虑就一直深深困扰着我们的远祖,它沉积为人类意识深层的一种本能的情绪,预期焦虑。这种焦虑来源于对于各种意外带来的伤痛,疾病,和死亡的记忆所转换成的预期而带来的焦虑。所以,它是源于我们人类的高度的智力和情感的能力,我们有对于过去的记忆,我们有对于未来的类比、推测和幻想和通感的能力。是的,我们是对过去记忆最清晰对于未来预期最长远的动物。对于过去清晰的记忆使我们意识到生死,得失,时光的流逝,人生的无常,因此产生了对于个体失去与死亡的预期。这样的预期也是相当准确的,百分之百准确,而且它们都与痛苦有关。一般动物只能感到即时的死亡威胁的恐惧,少数则仅能达到对于死亡的短暂的伤感。但对于人类,死亡的预期比死亡更清晰,更本质,更持久,更贴近,也更恐怖。同时,又正因为这种痛苦带来的恐惧,使得我们无法忘记它们,无法抑制的要不停的想象着预期着它们。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它们刺激的强度从而产生了一定的疏解的作用,但又形成了一种牢固、深层的思维模式,从而成为我们行为的深层的驱动力——人类的许多行为实际是源于下意识的不断寻求缓解预期焦虑的途径。

由此,人类的历史开始展开,是预期焦虑塑造了人和人类的历史。

工作和房子

工作是农耕时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它成为农耕时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对于理解农耕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

工作不是简单的劳动,工作是一种计划性的生产劳动。工作是社会性的制度安排。进入农耕时代之后,生活就变成了工作。人需要工作才能生存,而工作是一种社会的结构,这样在农耕时代人就必须且越来越紧密的束缚与社会网络之中。在农耕文明中,勤劳、热爱工作被塑造成道德标准。更好的生活成为了勤奋工作的目的。勤奋的工作为了什么?为了更好的生活。过去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着都是既没有目的也没有什么美德,生命不过就是一个有机的应对内外刺激的反应器。但现在人类的生活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更好的生活”本身也是一种预期,并形成焦虑。但为什么进入农耕时代人类就开始强烈的期盼起更好的生活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人有预期的能力。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农耕后生产能力的提高导致人口急剧增长,但随后生产能力的增长又落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并且周期性的受到频繁天灾人祸的影响,使得农民的生存远远比农耕前和其他动物艰难。艰难时事是农耕文明的主题。但农耕又不断带来对未来更好的期盼。所以,农民又是最爱做梦的生物。

农耕时代产生的另一个意义深远的事件是:人类开始建筑房子定居生活。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房子深刻的改变了人性,影响决定了人类的历史和个人的生活。

农耕产生剩余的粮食,人类有了房子之后,剩余的粮食和其他的生活物资可以储存了。并且,这种储存具有了可以近乎无限的持续增长的能力。房子带来了可持续增长的希望,这成为更好的生活可以实现的理由。所以,房子对于人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重要性不是在于使人居住,而是使人能够定居,能够占有,能够膨胀出无限的渴望,并承载起人类无限的渴望。所以,房子是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后的可以使人类生存物质与精神活动的物化载体得以可持续积累储存扩增的方式。人类正是在这之后才有可能真正的持续的进化下去走到今天。

然而,对于可持续增长的不息的希望其本质是对于生存的难以摆脱的焦虑。这种难以摆脱的焦虑造成了人类贪婪的本性,既持续推动人类的发展,又为人类持续带来灾难。毕竟,在漫长的农耕时代,生活艰难,生产能力始终低下,人类始终无法摆脱生存威胁,这种无法消除的预期焦虑开始趋势人类四下盲动。这种盲动最早催生的不是战争,而是一个词汇。人类在有了房子之后,创造出了一个历史上最神奇的词汇:财富。

财富和人的第三种欲望

几乎人人爱财,但什么是财富?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可能很多人并不真正的清楚。

因为农耕时代生活艰辛的特点,使得农耕时代的人们始终处于对于生存的焦虑之中。在持续、强烈的生存焦虑中,房子里储存的剩余粮食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它们由单纯的粮食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粮食”——财富。在农耕时代,人类财富的概念形成了。财富在本质上不是用来满足人类的性欲,也不是用来满足人类的生存欲,今夜的晚餐只是食物,而财富是余粮,是用来保障未来的生存的物质。所以,在农耕时代财富脱离了普通的物,升华成一种缓解人类的预期焦虑的心灵的灵丹妙药。所以,财富的本质是用以缓解预期焦虑的物质,是未来生存的保障。

而财富的这种独特的作用催生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欲望,人类的第三种欲望:

财富欲。

动物的自主行为有两种最基本的驱动力:生存欲和性欲。虽然生命是基因传播的载体,但生存欲始终是第一位的,是动物行为最基本、最强烈的驱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动物面临生存威胁时,首要的选择是活命。所以,不仅是咱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信奉活着最重要。但人类和动物不同的是,人不仅仅要活在当下,更多的时候考虑和忧虑的是要在未来也活着。所以,准确来说,一般动物是要活着,而人是要活下去,永远活下去,子孙孙世世代代的永远活下去。

动物在自然演化进程中会形成较长时间内的一种物种间和种内的平衡状态,同时一般的动物通常只对当下的刺激做出反应,没有长久的预期,所以它们并没有太多的生存焦虑。但是,人类生活在长远的预期中。人类的生存欲几乎无限的强大,预期几乎无限的久远。今天掌握了现代宇宙学知识后,人类开始为几十亿年后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而忧虑。几十亿年啊!人生几何?不过是几十年的光阴;同时,农耕生活方式迅速打破了自然界长期演化形成的平衡,人类不同群落的扩张引发生存空间的紧张,导致了人类持久的激烈的冲突。这些都极大加剧了生存的预期焦虑,并使这种预期焦虑成为人类生活本身的一项重要内容。

财富欲源于人类生存的预期焦虑,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常强烈的生存欲,(但在之后也混合有一定的性欲,)它的作用是用来缓解生存的预期焦虑。所以,财富欲一经出现就不断自我强化渐渐成为人类最根本、最强烈的欲望。它使人类变成了一种极为贪婪的动物。(没有预期焦虑的动物是没有贪婪的特性的。)而在随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财富的形式不断变化渐渐掩盖了它的关于生存的预期焦虑的本质。于是,这时财富就变成财富,财富成为财富的目。人们追求活下去的意愿变成追求财富,为了追求财富而追求财富。这时,追求财富已经变成了人的一种本能。

这样,人变成了“人为财死”的动物。

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发现了人是如此的爱财,却并没有发现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他并不知道财富的本质。


致富

有了财富的观念,致富就成为一代一代的人生的目的,成为人类发展的目的。今日世界也别无他样,中国梦不过是又一场集体性的致富大梦。而追求财富又导致人类一个其实非常怪异但又极为顽固的习性:竞争性。人极其的喜欢竞争,事事竞争,时时竞争。没有猴子或老虎会向人一样,聚集在一起,看一场比赛。竞争性其实导致今天国家和个人间的很多问题,而竞争的病态嗜好也是源于预期焦虑。

在历史上,人类获得财富的基本的方法有:

1.  生产与节俭;
2.  集体暴力;
3.  不等价的交换。

生产是获得财富的基础。但古代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的增长缓慢而艰辛。所以,农民都是辛勤而节俭的,视奢侈与浪费为罪孽。节俭是古代人类社会中普遍的道德指向,即崇尚节俭。而由此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比如,中国古代对于中庸的追求,对于科技的慎重与排斥,深究起来都与重视节俭有关。而生产的强制化就变成了工作,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即便在古代的社会中,农民种地也有着工作的性质。

追求财富导致暴力冲突。因为人类追求财富不是因为简单的即时需求,而是由于预期焦虑。财富欲催生贪婪。有了财富的观念后,人类的暴力变得持久、深刻,并且异常强烈与残忍。暴力原则一旦建立,就会集体化,因为集体的暴力更暴力。于是,个体就必须无条件加入暴力集体中。财富的多样化催生出多样化的暴力集体。集体暴力随后催生出一种更为严重的集体性焦虑。国家出现,集体性焦虑就衍化成国家焦虑。国家和民族的预期焦虑被个体所放大,它远比个人的更强大也更顽固。它对于社会成员具有强大的强迫性的力量。在历史上,国家的安危、民族的生存都是持续的预期焦虑。而国家和民族内的预期焦虑又成为国家和民族间的相互威胁,成为了焦虑的原因和理由。更糟糕的是,集体暴力产生后,又成为集体内少数人从集体内部谋取更多财富的手段。

交换也可以致富。人类商业的本质也是缓解预期焦虑,所以其目的是更多的占有。因此,商业交换在本质上都是不等价的。并不存在等价的交换。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等价的物;而且,同一物品或不同物品对于不同个体的价值是不同的。理论上也很难在不同个体的价值体系间进行比较;最重要的是,在交换过程中人们致力于的就不等价交换的发生,卖方想更多获利,买方也想在交换中占便宜。所以,在市场体系中,人都在渐渐趋向欺诈。越是复杂的市场,不等价交换发生的频率与程度就会越高。市场和国家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缓解预期焦虑。但商业是一种可以规范的欺诈。市场的一个最大的优势是非暴力与自愿。这是对交换的最大的制约。你要聪明的并适度的欺诈,在市场中不能为所欲为。但由于交换的不等价的特点,在市场上的交换即便能做到互利,最终也总会趋向于引起财富的不平衡,一方更加富裕,另一方则要为此额外的生产。所以,交换导致剥削。所以,商贸,在历史上,最终不仅也要引发冲突。而且,在国家体系中,历史上大的战争本质上是为了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获得控制权。

获得财富,能缓解预期焦虑,从而产生快感,人们要比自己过去拥有的更多,还要比别人拥有的更多。这样,追逐财富终于演变成了人类竞争的习性。这种国家-商业市场贸易体系最终演变成一种荒诞的系统,即贪婪本身变成了目的,国家间的相互威胁和对于财富的贪得无厌,成为人类的焦虑,威胁人类的和平和生存。当然,追求财富驱动人类不断的发展。但是,在现代社会,当人类的粮食危机和居住与保暖问题已基本解决,(或通过合理规划完全可以解决,)已不再向过去威胁人类的生存,而在未来也有希望完全摆脱能源危机,(同样通过合理规划完全可以更合理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但我们却由于心理深处沉积的预期焦虑,和已经形成的国家体系,使我们那样摆脱恶性循环,变成一种盲目的相互威胁竞争的今日世界的局面。所以,这种循环是荒诞和盲目的,它既是人类社会结构的问题,又是人类心理结构的问题。
喜欢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立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看呆了 (无内容) - 不只拾拾影 (0 bytes) 12/09/23
立君, - Vivian32817 (180 bytes) 12/09/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