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难怪张无忌要脱离明教,你看他娶赵敏后还娶了谁?张无忌羞于启齿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3-11-24 0:23 已读 1965 次 1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射雕三部曲”堪称金庸巅峰之作,不仅仅因为它们作为三部独立的作品单篇剧情足够精彩,更难能可贵的是三部作品环环相扣,通读下来,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武侠故事本不该有的史诗感,多年之后重读,仍是回味无穷。


不过读者总是贪婪的,既然写了三部曲,为何不写第四部?毕竟到了《倚天屠龙记》结尾之时,张无忌都还只是个少年,未来可期,金庸却让他在此时退隐,甚至都可以说是“浪费素材”了,若是换了其他作者,难免要将这角色的价值压榨干净。


所以不妨结合书中的设定来看,张无忌急着退隐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


一、不该退隐的张教主

至少从书中明面上呈现的剧情来看,张无忌是不该退隐的,多数人可能有所不知,在连载版的故事中,张无忌就没有选择退隐,甚至除了明教教主的身份之外,金庸还赋予了他另一个身份,即峨眉派掌门。

(张无忌、赵敏剧照)

连载版末尾,周芷若大彻大悟,选择落发为尼,常年与青灯古佛相伴,以此来赎罪,可峨眉派不能一日无主,于是她便邀请武当派祖师张三丰作证,将掌门之位传给了张无忌。


书中是这么写的:“只听张三丰又道:‘无忌孩儿,你不是答应过周姑娘,说过的话可不能不算数。’无忌无奈,只得将峨嵋派武学秘本和两截断剑接了过来,戴上指环,重新向两座灵位跪倒。周芷若率同众门人,一一参见第五代掌门人。张三丰、宋远桥等依次道贺。峨嵋群弟子均知张无忌武功卓绝,威望极隆,于本门将有莫大好处,虽有数人心怀不服,却也不敢公然反对。”


而剧情只发展到张无忌决定天天为赵敏画眉就结束了,他们并没有归隐大漠。


然而金庸在新修版中却对结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首先是周芷若并没有出家,她只是改过自新了,而张无忌则是辞去了明教教主之位,令杨逍成为新一代的教主,他自己则与赵敏一同归隐大漠了。

(赵敏、周芷若剧照)



此时他退隐的理由,从上帝视角来看,纯粹就是“剧情杀”,也可以说是“历史必然”,因为他若不退隐,最终当上皇帝的人可能就不是朱元璋了,毕竟无论怎么看,更深得民心的人,一定是张无忌,他的存在会威胁到朱元璋的皇位,所以他若不走,有可能连历史进程都被改写了,金庸自然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笔者也强调了,这是上帝视角以结果论来分析的原因,若从书中的逻辑来看,张无忌是否也有不得不退隐的理由?


答案是肯定的,就因为他过于花心。


二、花心大萝卜

张无忌是个怎样的人?说白了,和绝大多数的俗人一样,固然有一身正气,却也有好色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张无忌就是典型的好色之人,他是见一个爱一个。


比如原著最后一回中,他就有这么一番感慨:“当日张无忌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四人同时乘船出海之时,确是不止一次想起:‘这四位姑娘个个对我情深爱重,我如何自处才好?不论我和哪一个成亲,定会大伤其余三人之心。到底在我内心深处,我最爱的是哪一个呢?’他始终彷徨难决,便只得逃避。”

(小昭、张无忌剧照)



他其实是想将那四位女子通通娶了的,比如当年小昭要走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不像是公子与奴婢了,他们甚至忘情地吻在一起:“张无忌点了点头,抱着她轻柔的身子坐在自己膝上,又吻了吻她。她温软的嘴唇上沾着泪水,又甜蜜,又苦涩。”


可以说张无忌是各个都想要,却又死撑着专一的人设。


你可能要说了,张无忌好色与他退隐与否有什么关联?很简单,就因为他若不离开明教,就没法实现自己的“野心”。


三、明教的规矩

金庸在后记中就剖析过张无忌这个角色,连他自己都说,张无忌虽与赵敏走到了一起,但这个角色的内心仍未定下来。

(赵敏剧照)



原著道:“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世事主要是人为的,而张无忌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爱……”


当然,笔者认为去波斯找小昭是不太现实的,当年的张无忌在灵蛇岛都拿那帮波斯使者没辙,只能放人,若去了波斯明教,强龙也难压地头蛇,他更不可能带走小昭,而那殷离爱的一直都是“阿牛哥”,所以她与张无忌也没太多可能性。


但周芷若不同,哪怕是张无忌已经明确了自己要与赵敏生娃娃,她也不在意,她说过得十年八年,张无忌就会想起她,会回来找她,女人的直接一般都比较准,她早已将张无忌拿捏,她这么说,自然是有把握的,而张无忌也一定会这么做。


可只要张无忌有心将赵敏和周芷若都娶了,他就必须脱离明教,因为明教戒律森严。

(明教剧照)



原著最后一回中就提到了张无忌的顾虑:“明教教众向来节俭刻苦,除妻子外少有侍妾。张无忌生性谦和,深觉不论和哪一位姑娘匹配,在自己都是莫大福泽,倘若再娶姬妾,未免太也对不起人。”


明教中人向来以教义为尊,若有人做出违背教义之举,哪怕是教主,哪怕也难逃众人的讨伐,因此他不得不退隐。


对于此事,张无忌自然是羞于启齿的,他哪好意思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继续装着自己的专一人设,正如金庸赋予他的评价那样,他就是如此拖泥带水。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