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73年的中国:法国总统随行摄影师拍摄,图8是公认最漂亮的军装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3-07-01 18:32 已读 1486 次 2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北京小学生们参加迎接外宾活动】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布鲁诺·巴贝作为随行摄影师,期间拍摄了大量关于中国社会民生百态的照片。从这组珍贵罕见的彩色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以及中国发展的整体情况。



【上海女民兵在操练】“守粮仓、忙巡防,带头支农大生产,扛起钢枪保家乡。”我国女民兵有着悠久历史,在特殊岁月,这些女民兵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大贡献。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每逢重大阅兵式,女民兵方阵也是阅兵式的一部分。



【总理在都机场等待迎接蓬皮杜并陪同到各地参观】这一张照片令人心酸落泪,此时的总理正饱受病痛的折磨,脸上的表情已经说明一切。第一次来到中国,布鲁诺·巴贝对中国的印象无比深刻,他曾回忆时说:“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我觉得在中国拍照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中国人民都很礼貌谦和。或许是因为我是外国人的原因,人们都很宽容。”


【长城上的游客们】拍照期间,布鲁诺·巴贝对于中国人的友好印象无比深刻,“很显然,那里的人们很久没见过外国人。我在前面拍照片,后面可能跟着一两百中国人,他们都对我非常好奇。”通过布鲁诺·巴贝照片,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故宫里的游客们】布鲁诺·巴贝说,“尽管当时中国人比较穷,还处于特殊时期,当时年轻人非常注意在外在,大家都是穿着类似的、深色单调的服装,但是衣服都洗的非常干净。”布鲁诺·巴贝没有夸大,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还是充满着想象。



【国营商店】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购买商品是需要票的,即凭票供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当时生活物资不足以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只能一人少用一点,于是凭票购买物资的情况就出现了,比如粮票、肉票等等。



【天安门广场的菜贩】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在天安门广场上摆摊是不可能出现的场景,但是在当时已经见怪不怪。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游客并不多,只要以北京市民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穿着65式军装的士兵】在人们心目中,“65式”军装是解放军最为漂亮的军服。“一颗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这是65式军装最大标志。尽管以今天的审美来看,65式军服可能并不美观,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65式军服就是名副其实的潮流,让无数人为之魂牵梦绕。



【北京胡同里的生活】当时胡同里生活非常和谐,真正体现了融洽的邻里关系。胡同是北京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早在元朝时就已经出现。胡同,又称里弄、巷弄等,源于蒙古语,到了元朝时人们称为胡同,最终流传至今。



【天安门前的人力三轮车】自从1973年首次来到中国后,布鲁诺·巴贝之后多次来到中国,并在中国进行多次作品巡展。布鲁诺·巴贝说:“我之所以对中国感兴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明古国,它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就像中国一方面在寻求和保留自己的文化遗产、文化身份,但与此同时,它又在不断地寻求发展,走向现代,我对这一点特别着迷。”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