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毛主席第一爱将,与林彪齐名,聂帅: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次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1-08-22 20:50 已读 1830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55年9月解放军举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衔仪式,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而其中位列十大元帅的聂荣臻元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伍中豪同志没有牺牲的话,现在的十大元帅可能就要换座次了。”




聂荣臻


从聂帅的话语里,不难看出,伍中豪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那么,伍中豪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能让聂帅说出只要他还活着,十大元帅的座次就可能更换这样的话呢?


本期,就和大家聊聊,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革命先烈,伍中豪。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方便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一:与毛泽东情同手足的伍中豪




伍中豪


伍中豪生于湖南耒阳,从小机智过人,爱好学习,192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各路新思潮交织其中,在这里伍中豪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老师李大钊的影响下,伍中豪毅然投身拯救中国的伟大革命事业,加入了当时不过几十人的中国共产党。


1924年冬天,伍中豪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耒阳县。作为早期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一回到家乡,他就与刘泰、邓宗海、伍云甫等人秘密创建了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由他担任宣传委员。


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因为发展农运很有一套,所以同时兼任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一职,为北伐事业培训人才。


后来,伍中豪被调往广州农运讲习所担任军事考官,和毛泽东成为同事,虽然两人素未谋面,但伍中豪早已通过文字对毛泽东仰慕已久,兴奋的他找到毛泽东聊了良久。



听了毛泽东对当下中国时局的分析后,伍中豪被他的远见和谋略深深折服,当即表示要跟随毛泽东干革命。


从此之后,伍中豪和毛泽东便形影不离,两人的关系好到什么地步呢?为了可以随时找毛泽东请教,伍中豪直接带上自己的铺盖卷,跑到毛泽东的屋子找来长凳和木板拼成一张床,住了下来。


两个人寝同屋,吃同桌,简直就是革命版的刘关张情谊,因为毛泽东比伍中豪几乎大了一轮,自然而然也就被伍中豪视为兄长,而毛泽东对这个像弟弟一样的革命同志也是悉心教导,虽非兄弟却胜似兄弟。


二:在井冈山指挥战斗的伍中豪


从广州农运讲习所离开后,伍中豪于1926年7月参加了北伐战争,因马日事变遭到反动当局通缉,被迫逃往武汉,最终在中共的安排下,他担任了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十连连长。


三个月之后,伍中豪又回到湖南投奔了毛泽东。彼时的毛泽东正在组织秋收起义,伍中豪的加入让毛泽东如虎添翼,随即被任命为起义部队三营营长。



战斗中,伍中豪敢打敢退,胆识过人,丝毫不像一个知识分子;起义部队在文家市成功会师后,大家开始讨论下一步发展方向,因为意见嘈杂,难以统一。这时,毛泽东提出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想法,得到了伍中豪的坚定支持。


1927年11月,起义部队在茶陵被湘军将领吴尚的一个师兵力包围。危急时刻,伍中豪带领一支敢死队在重重包围下杀出来一条血路,最终确保了主力部队成功突围。


然而敌人没有放弃,死死咬住起义部队,形成了前堵后追的严峻形势,就在毛泽东为此忧虑时,伍中豪提出采取“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的战略来迷惑敌人,达到脱险的目的,伍中豪的建议被毛泽东采纳,最终部队顺利脱险成功来到三湾。


到达三湾后,很多人不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不少人甚至强烈反对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执意要再次攻打长沙。


在总指挥卢德铭和干部伍中豪等人的支持下,军事会议上毛泽东的主张得到拥护;



当时起义部队,经过接连的惨败后战士们的信心其实已经崩溃在即;但毛泽东却依旧自信,他站在树下掷地有声地说到:“还愿意和我走的,站我左边来!”,话还没说完,伍中豪就站到了毛泽东的左边,目光坚定,毫不动摇,看到伍中豪义无反顾的选择,战士们纷纷跟进,两人心照不宣地配合,硬是将这支起义部队从解散的边缘重新拉了回来。


而后,伍中豪跟随毛泽东来到了井冈山,并在这里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在一次例行巡逻时,伍中豪带着部队在山中迷路,机缘巧合之下恰好遇到了朱德的部队,就这样伍中豪成了朱毛会师的领路人;




朱毛会师


在井冈山的日子里,伍中豪参加并指挥了大小战斗近百次,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从此威名远扬,几乎到了敌人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要脸色大变的地步。


也许是在主席身边耳濡目染,伍中豪不只是打仗厉害,战略眼光也特别出众。


1928年冬,蒋介石调动了6个团的兵力围剿井冈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紧急在宁冈白露召开会议,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留下彭德怀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继续坚守井冈山,红四军则趁机突围,在外围牵制敌人。


战略定下,但突围之后向何处发展继续成为了争论的核心话题。见此情形,伍中豪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突围红军可向赣南发展,因为赣南地域宽广,多山,物产丰富,容易筹备给养,还可以发挥红军的游击优势,有回旋的余地,那里的敌人相对薄弱,并且还有地方革命武装,群众的革命觉悟也高,易于补充兵力。


听完伍中豪的分析之后,朱德和毛泽东拍手叫好,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的形势发展也确实如伍中豪所预料,红四军围魏救赵的战略失败,井冈山失守,幸亏红军主力选择进入赣南,才得以站稳脚跟,并建立了后来的中央苏区。毛泽东曾说:“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赣南来的。”



三:对毛泽东有救命之恩的伍中豪


伍中豪在北京大学主修文学专业,有着出色的文学功底,这一点与毛泽东十分相似,两人都是文武皆具,既有着出色的战略眼光,又能够写出豪迈的诗句。


因此,行军打仗之余,伍中豪很喜欢和毛泽东探讨文学以及诗词创作。毛泽东告别父母离开家乡求学时曾写过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伍中豪模仿了毛泽东的这首诗,创作了另外一首我们耳熟能详,至今读来都心潮澎湃的名作:“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


伍中豪十分崇拜毛泽东在文学上的才华,每次有新的作品都会主动给毛泽东观看,以求指点,他们不仅是革命的手足,也是文学的挚友。


在革命这条极度危险的道路上,伍中豪可以说挽救了整个中国革命,1929年2月2日晚上,红四军主力部队到达江西圳下村。伍中豪的三十一团担任前卫职责,部队扎营在五里外的吉塘镇,林彪的二十八团负责后卫以及警卫军部的安全。


2月3日,天亮时分,因为林彪放松警惕提前撤岗,结果被敌人一个团抓住机会攻入,包围了军部,那一次可谓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惊险的一幕,包括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几乎和敌人面对面碰上,危急关头,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同志穿上了丈夫的黄大衣,伪装成最高指挥官,引开了敌人。伍中豪听到枪声后,马不停蹄地率部队疾奔而来,冒死把毛泽东、贺子珍、陈毅等人解救出去。可惜的是伍若兰在战斗中被俘,最终在赣州监狱中英勇就义。正是伍中豪的及时赶到,才化解了这一次危机,可以说他拯救了中国革命;




伍若兰


1930年6月,27岁的伍中豪被任命为十二军军长,并担任了中革军事委员会委员;与此同时在党中央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被迫奉命攻打长沙,伍中豪因为得了肺病在医院休养,不能上前线战斗,临走时毛泽东到医院看望他,伍中豪当时就告诫说:“中央取长沙,攻武汉,饮马长江的指示气候不对,以长途跋涉之孤军攻打大城市不妥,望多保重!”


在攻打长沙的过程中,红二十军军长胡少海牺牲,伍中豪接替了他的位置,远在浏阳的毛泽东给后方的伍中豪指示,要求尽快补充兵力,伍中豪接到命令后,立马带领一排警卫赶往江西吉安横江渡调集各县的地方武装。


在途经安福县城时,伍中豪的队伍遭到了豪绅罗汉苟组织的保安团袭击,毫无准备的他,仓促应战最终壮烈牺牲。



身处前线的毛泽东得到消息后悲痛欲绝,流泪不止,几天几夜无法进食,后来,在彭德怀的带领下红军彻底剿灭了杀害伍中豪的罗汉苟,最终将此奸贼斩首示众。


伍中豪为了革命鞠躬尽瘁,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伍中豪这样的烈士用血肉换回来的,国旗之所以鲜红是因为洒满了革命先辈的鲜血,向伍中豪将军致敬,向所有革命先烈致敬。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