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游牧民族有多难对付?为何明朝200年搞不定?清朝100年就完成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1-08-09 17:38 已读 827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游牧民族问题,一直是悬在明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两个王朝为解决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蒙古问题,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并分别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我们具体说:


明朝


具体说来,从明朝建立的1368年算起一直到1425年明仁宗去世,明朝对北元、鞑靼以及瓦剌都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特别是朱元璋和朱棣时代,明朝不断对蒙古草原地区进行扫荡,蒙古被明朝打得七零八落,根本就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何谈对明朝进行压迫?


蒙古的重新崛起对应的是明朝国策的转变以及国力的衰微。1425年,明宣宗继位,明朝开始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大规模的北伐行动宣告终止,明朝开始转入全面防御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放弃了长城以北的开平卫,导致整个长城以北地区的卫所体系出现断裂,不得不全线退守长城,从此北京成为真正的国门,大明帝国命悬一线。




明宣宗撤销长城以北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拉近了明朝和蒙古的距离,特别是北京和蒙古,这样在面临蒙古的冲击时,北京失去了所有的战略纵深,只能硬抗。其后更是爆发了屈辱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明朝从此从强盛走向衰落。


也就是从明宣宗开始,由于明朝的退守,蒙古获得了大量的地盘,特别是长城以北的肥沃地盘,蒙古各部得以重新壮大,对明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而明朝此时却主动放弃了东北地区的奴儿干都司,直接导致明朝失去了对蒙古东部方向的牵制,明朝的形势更加被动。


再加上东南地区的倭寇之乱越来越严重,明朝南北疲于奔命,国势日衰,蒙古对明朝形成了压迫之势。


嘉靖年间,俺答汗入寇北京,北京全城戒严,随后明朝不得不和蒙古进行互市交易,战争终于停止。


1635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标志着蒙古在长城以北势力的彻底消亡,从此明朝不再受蒙古的压迫了,因为新的压迫者后金已经取代了漠南蒙古,明朝边防压力更大。


从1425年到1635年,明朝受蒙古压迫的时间为210年!




清朝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对解决蒙古问题有着天然的优势。针对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的不同情况,清朝分别采取了攻伐和招抚的政策,最终取得成功。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对漠南蒙古进行攻击,随即漠南蒙古和后金开战。1634年,漠南蒙古林丹汗败亡,1635年,皇太极彻底征服后金。


后金征服漠南蒙古各部后,漠南蒙古成为后金的坚固同盟,后金在漠南蒙古实施盟旗制度,加强对漠南蒙古的管理,同时,后金和漠南蒙古各部联姻,增强的同盟的牢固性。最后,皇太极将八旗进行改组,加入了蒙古军,这使得漠南蒙古和后金绑在了一起!


漠南蒙古被征服后,漠北蒙古各部也向后金进行了称臣纳贡。但是仍旧不属于后金的势力范围。


清朝建立后,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强大起来,不断向漠北蒙古进攻,加上此时的沙俄不断在北部蚕食领土,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漠南蒙古活佛做出了归降清朝的决定。


1691年,康熙皇帝在多伦诺尔和喀尔喀蒙古各王公举行了会盟,标志着漠北蒙古纳入清朝版图。




漠北蒙古纳入清朝版图标志着清朝在征服蒙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从此蒙古问题只剩下西部的漠西蒙古各部。


漠西蒙古是瓦剌的后裔,瓦剌分裂后,其中的一部准噶尔逐渐强大,占据了天山南北、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准噶尔汗国台吉噶尔丹一心想要征服整个蒙古,袭取中原,恢复大元时代的风光。


但是在1690年的乌兰木通之战和1696年的昭莫多之战中,噶尔丹被清军击败,元气大伤,最后自杀。


葛尔丹死后,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继续进行扩张。1716年,准噶尔占领西藏,清军收复西藏全军覆没。随即在1720年第二次进入西藏,终于赶走了准噶尔势力,清朝收复西藏全境。




1724年,年羹尧平定青海厄鲁特蒙古的动乱,清朝收复青海全境,至此准噶尔汗国只剩下天山南北和西域等地区。


18世纪50年代,准噶尔汗国陷入内乱,再加上国内天灾不断,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的机会终于到来。1755年,清朝分南北两路进攻准噶尔汗国,在1757年彻底将其消灭。1759年,清军将领兆惠率清军征服天山南路,至此天山南北并入清朝版图。


从1635年到1759年,清朝用124年,才最终结局了蒙古问题。




不过,清朝终归用时比明朝少,而且解决地比明朝更为彻底,这是为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努力方向不同


明朝起源于南京,反击蒙古基本都是自南向北进攻。


我们知道,从南向北,气候会越来越恶劣,且需要漫长的补给线,更重要的是,从南向北进攻需要付出的太过巨大。所以明朝在前期强盛时期进行了数次北伐后,从明宣宗时期就再也无力进行这样的征讨了。


包括之前的秦朝、汉朝以及唐朝,虽然最后都取得了胜利,但是深入北方作战,战争的消耗是惊人的,不是大一统的强盛王朝一般做不到。这些战争对于帝国而言是一项巨大的开支,所以历来对北方用兵都是慎之又慎!




所以,明朝认为还是固守长城更为划算!


而清朝不同,他们发源的长白山地区和蒙古高原纬度相差不大,冬季甚至比蒙古地区还要冷,他们对蒙古的进攻方向不是从南向北,而是从东向西。


我们知道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简单而有效,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整个西伯利亚纬度和东欧地区相近,哥萨克不需要做出过多的调整就可以顺利攻占这些荒无人烟的地区。


而清朝也是这样,从东向西,纬度相近,所以清军的适应性更强,这就为清朝彻底解决蒙古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清朝能够取得更加彻底的胜利!




2、国际形势不同


明朝从南向北进攻北元、鞑靼或者瓦剌,这些蒙古部落在自知不敌明军的情况下,纷纷选择逃跑,向哪里跑?答案是北方,作为游牧民族,对高纬度地区的适应性要远远好于农耕民族,所以,只要跑得多,明军就追不上。


而明军毕竟不能穷追不舍,因为后勤摆在那里,所以在取得预定战果或者没有战果的情况下,明朝必须撤退。而一旦明军撤退,蒙古就能回到原地,重新和明朝形成对峙。


所以对于明朝而言,蒙古杀不完,最后只能固守。


而清朝不一样,因为从明朝后期的1581年开始,沙俄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对西伯利亚进行蚕食,到清朝建立后,沙俄已经占据了整个西伯利亚,对蒙古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清军进攻蒙古,蒙古各部将无路可逃,因为沙俄在西伯利亚堵住了蒙古的退路!


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清朝得以彻底解决蒙古问题!




3、统治形式不同


明朝之所以搞不定蒙古,蒙古之所以春风吹又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作为汉家王朝,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统治和管理草原地区的方式和方法。


所以,即使明朝扫荡了蒙古势力,深入漠北数千里,最后还是要退回到长城一线,草原地区始终是蒙古人的地盘,明朝无能为力。


但是清朝不一样,清朝征服漠南蒙古后,推行盟旗制度,在征服漠北后,将盟旗制度推向漠北蒙古,这使得清朝对蒙古草原有了有效的管理方式。将蒙古各部固定在草原之上后,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聚合在一起,成为强大的武装力量!


所以,清朝最终解决了游牧民族问题!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