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美国为啥不偷袭,俄罗斯就可以

送交者: 泰野[♂★品衔R6★♂] 于 2023-10-16 18:24 已读 1090 次  

泰野的个人频道

+关注
美国为啥不偷袭,俄罗斯就可以
原创 多想不如多读书 多想不如多读书 2023-10-14 09:02 


中国人在西周的时候,都是比较讲仁义的。不过后来,兵法盛行,大家纷纷道德滑坡了。最后一个仁义之君,大约是宋襄公了。宋军和楚军对阵,楚军开始渡河,向宋军冲杀过来。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建议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公子目夷建议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地。等楚军布好军阵,一冲而上,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教训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其实,春秋的时候,像宋襄公这样坚守仁义道德的人已经很少了。
欧洲,以前也讲骑士精神,不过后来,大家也纷纷道德滑坡,搞起了偷袭战闪电战。

在现代社会,2个强权国家美国和俄罗斯(前苏联),也是在军事策略上有明显的差别。

美国一直秉持战略清晰原则。美国在1990年代以后的每一场战争,都是战前进行了各种斡旋,在通过外交努力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最终开战。甚至最终开战的日期,美国和对方都清清楚楚。

海湾战争
比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我们看看时间线: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年8月2日(美国时间8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谈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1990年8月2日下午8时,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独立号航空母舰为首的两支美国海军舰队进入海湾地区1990年8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1990年8月4日,美国决定向海湾派遣部队。1990年11月29日的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其中设定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截止日期为1991年1月15日,并授权“以一切必要手段执行第660号决议”——一种授权动武的外交语言。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次会晤,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991年1月12日,美国国会授权军队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此后不久联盟的其他国家也授权它们的军队。1991年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最终爆发。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美国和其盟国,还是伊拉克,都非常清楚对方的战略意图,和军事部署意图。双方虽然开战,但是整个过程中全部都是“阳谋”。
伊拉克战争

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也是如此。2001911日遭受恐怖袭击后,以小布什为代表的美国政府便将伊拉克视为全球反恐战争的目标之一,宣称推翻萨达姆政权可以促进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民主化和稳定化。


在一次次的威胁声明,和备战后,伊拉克仍然没有屈服的迹象。2003年3月17日,小布什总统在美国白宫发出最后通牒,警告萨达姆如果没有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美军会展开军事行动。2天后的2003319日,美军开始了对伊拉克的空袭,并于次日发动了地面进攻。一个月后,美国和多国联军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并在菲尔多斯广场推倒了萨达姆的雕像。

美国的军事行动,为啥要提前做这么多的斡旋,让大家都知道美国人的意图呢?这其实是美国社会结构所决定的。美国的分权体系下,总统没有发动战争的权力,要国会授权才行。而国会需要做决定,需要进行多次讨论。国会议员也需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向家乡的选民交代。所以,政府的政策必须明确,这就是他们的战略清晰原则

反观俄罗斯和其前身苏联,大部分的军事行动则是突袭,或者是偷袭。

苏联入侵布拉格

1968年1月5日,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爆发了一场史称“布拉格之春”的政治民主化运动。苏联将此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于是,苏联紧锣密鼓的制定了秘密计划。1968年8月20日晚,一架苏联民航客机飞抵捷克首都布拉格鲁奇内国际机场上空。这架客机向机场发出紧急信号,称飞机发生机械故障,要求紧急迫降。然而,苏联客机迫降后,从飞机上跳下来的不是普通乘客,而是全副武装的苏军特种部队成员。苏军特种部队以最快速度控制了机场,随后,装载着坦克的苏联空军安-12运输机以每分钟1架次的频率在鲁奇内国际机场降落。捷克境内的其他主要机场,也基本都被苏军以类似策略占领。捷克军队完全没有准备,也没有做动员,只能坐在军营里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落入苏军之手。

苏联入侵阿富汗

20世纪70年代,阿富汗正陷入最黑暗混乱的国内政治泥潭之中。苏联表面上看起来是当时的阿富汗总统阿明的盟友,却不知灾难即将来临。

1979年12月24日开始,苏联控制的喀布尔国际机场忙碌起来。来自苏联的巨大运输机不停起降。3天内,苏军出动200多架次大型运输机,向喀布尔突击运送了苏军第105空降师5000名官兵,300辆装甲车和数十辆坦克。平日里空荡荡的机场上堆满了大炮、坦克和装甲车,机场附近帐篷林立。住满苏军。

1979年12月27日,入侵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正式打响,当天苏军空降特种兵大队“阿尔法小组”发动“风暴333”行动,在第105空降师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向阿明的行宫——达鲁拉曼宫发动突袭。仅3个半小时,阿明的警卫部队就被瓦解。阿明本人被苏军击毙,苏军同时打死了阿明全家29人,并击毙150多名卫兵,成功完成“斩首行动”。

整个突袭的战术过程,和当年的布拉格几乎完全相同。

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

在后来的克里米亚,普京也复刻了这个模式。

2014年2月,俄罗斯趁着乌克兰内乱期间,以军事演习为掩护,空降突击旅到克里米亚。

这支部队在抵达克里米亚之前,就已经摘掉所有的国家和军队徽标,由于突击旅士兵的全套装备是绿色的,因此,这支部队被媒体称为“小绿人”。

等到克里米亚的居民出门之时,才发现大街小巷全是武装部队,由于没有任何徽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哪来的军队。而克里米亚亲俄势力在“小绿人”的保护下,相继占领了政府议会等办公机构和机场、港口等要地。

另一方面,他们还在操作当地政府的投票。3月6日,克里米亚当局以78票赞成、0票反对、8票弃权的结果,同意克里米亚地区将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而这时候,俄罗斯还在谦虚地说,我们对克里米亚“没有野心”。

话音未落,随后的2014年3月16日,在俄罗斯的操纵下,乌克兰克里米亚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以让人难以置信的96%的超高得票率,决定加入俄罗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在2022年,普京试图再次复刻这种模式。

这次,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提高了警惕,对俄罗斯的所谓军事演习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发现军队并未回到俄罗斯本土。并且很多信息表明,俄罗斯正在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时候,从普京到外交部,都是一口否认。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轻松应对记者,提问的记者反被嘲笑。

坛主:布南温于2023_10_16 21:04:41编辑

喜欢泰野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