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张晓说:一文看懂哈马斯前世今生

送交者: 泰野[♂★品衔R6★♂] 于 2023-11-29 9:41 已读 1453 次  

泰野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一文看懂哈马斯前世今生
原创 晓张说 晓张说 2023-10-15 16:29 

讲哈马斯,

就绕不过法塔赫,讲法塔赫就绕不开第二次中东战争。


好, 今天的故事,从第二次中东战争开始。


1956年,纳赛尔执政的埃及从英法两国手里,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为了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 英法厚着脸皮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表决,10月13日, 美苏一致决定驳回英法的提案。


黔驴技穷的英法联合以色列在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军事打击, 试图以武力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一致谴责,11月6日,英法以在国际压力下停火,埃及虽然在战场上失败, 但是成功实现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这次战争也让纳赛尔认识到,必须在以色列的后方扶持一个当地武装, 以牵制以色列的行为。所以,同样是这一年, 法塔赫筹备组建。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大国,在一众阿拉伯兄弟国家中有很强的话语权, 于是1959年,法塔赫在科威特正式成立。


法塔赫全名“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创建人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叫阿拉法特。法塔赫主张在整个“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民主国家”,坚持武装斗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式”


翻译成大白话, 就是必须赶走犹太人。


这是一个你死我活的纲领, 有你没我, 有我没你。


法塔赫的成名之战是卡拉迈战役。


1968年3月21日,以色列出动1.5万军队,支援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袭击了卡拉迈。这里属于法塔赫旗下武装组织“暴风突击队”根据地。


阿拉法特采取了巧妙的“空城计”,在以色列军进城之前悄悄撤离了全城的居民和武装分子。当以色列军降低了警惕进城后,他们突然发起袭击,成功地消灭了400多名以色列军人,击落了一架直升飞机,摧毁了17辆坦克和装甲车,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此战之后,阿拉法特的声望在法塔赫组织内部急剧上升,法塔赫组织也在国际和阿拉伯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显著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塔赫组织逐渐成为了巴勒斯坦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组织,其领导地位也受到了其他巴勒斯坦各派组织的承认。


巴勒斯坦有很多武装派别, 大家都在打以色列, 然后在1964年一起组成了一个类似于政党联盟的机构, 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


在国际上, 巴解就是巴勒斯坦的代表。很长一段时间内,法塔赫都是巴解组织的主导成员, 类似于今天执政党一样的存在。


1982年是一个转折点。


这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的参与方只有巴解+黎巴嫩+叙利亚对阵以色列。


1979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归还占领的西奈半岛, 埃及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埃及的“背叛”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被踢出阿拉伯联盟组织。


不仅如此, 萨达特也因为与以色列和解,从而被国内的极端分子视为对穆斯林的被判, 在戴维营协议签署两年以后的埃及阅兵式上被刺杀。




但萨达特不是第一个为巴以和解付出生命代价的人。


言归正传


第五次中东战争中, 不仅是埃及选择了旁观, 约旦和沙特也选择了袖手旁观。


谴责大家都有, 出兵绝无可能。


小刺头伊拉克忙着跟伊朗打两伊战争,同样无暇支持巴勒斯坦。


此战巴解组织惨败,被迫退出黎巴嫩,中途还爆发了以色列制造的“贝鲁特大屠杀”。




而一系列事件的最重要的影响, 莫过于阿拉法特内心态度的转变。


隔壁这帮亲戚是指望不上了, 驱逐犹太人的梦想遥遥无期,估计也不太可能 实现了。


阿拉法特不是死心眼,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法塔赫调整了对犹太人的政策, 从以武装斗争转变为可以接受和谈,希望通过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 在巴勒斯坦退而求其次的建国。


以色列虽然历次中东战争都获胜, 但同样被法塔赫搞得疲惫不堪,马上对法塔赫的政策转变表示欢迎。


于是,1988年, 阿拉法特宣布巴勒斯坦国建立,领土面积仅有6000平方公里, 只有1947年联合国决议的一半。


这种事情, 自然会有人不同意。


试想,当年1.2万平方公里我都不同意, 大家一起努力抗战了四十年, 牺牲了那么多战友,现在面积缩水了一半, 你居然还同意了。


“死脑筋”的大有人在。


坐在轮椅上的亚辛同志就说了, 阿拉法特的意见不代表我的意见。


亚辛,巴勒斯坦人, 生于1937年,比阿拉法特小8岁,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 11岁的亚辛和家人失去了一切,被迫从巴勒斯坦逃到埃及, 成为第一批巴勒斯坦难民。


所以,怎么会不恨?


1965年,28岁的亚辛在埃及加入穆斯林兄弟会, 关注中东问题的朋友们对这个名字也不陌生, 曾经拉登也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2011年穆兄会发动游行示威, 推翻穆巴拉克的通知, 来自穆兄会的穆尔西甚至一度通过选举成为埃及总统。


当然, 后来还是被埃及军方掀翻下台。



穆斯林兄弟会的宗旨是:复兴伊斯兰教,建立伊斯兰国家,实施伊斯兰教法;以哈里发为统一象征,建立不分民族、不受地域限制的穆斯林世界社团,摆脱外国援助,清除外来影响。


极端算不上, 原教旨主义还是比较靠谱。


了解了穆兄会, 也就知道亚辛当时的政治理念是什么。


1973年,亚辛返回加沙,开始从事教育行业,兴办宗教学校,一边宣传宗教一边搞慈善救济活动。


听起来很熟悉对不?没错, 塔利班组织的创始人奥马尔一开始也是从事宗教教育工作。俩人都是宗教学校的老师。


亚辛加入穆兄会这样一个组织,就注定他不会教一辈子书。


注意哈, 1973年的加沙, 正处于以色列的占领之下, 所以我们要知道, 亚辛的活动, 是经过以色列占领当局批准的。


在以色列的批准之下, 亚辛在加沙建立了多个伊斯兰宗教中心, 简称穆加玛(伊斯兰联合会),主要从事于教育、慈善、医疗等公益活动。


这一点让犹太人非常满意, 觉得亚辛的存在大大缓解了加沙的局势。和动不动就拔刀子的法塔赫相比, 亚辛和他的穆加玛显然更加顺眼。


所以,在整个七十年代, 亚辛和他的穆加玛可以说完全是在以色列的默许之下, 在加沙一带逐渐发展壮大。


在这段时间,亚辛在加沙建立了大量学校、宗教场所、慈善组织、医院、图书馆、体育和社会俱乐部。甚至还为贫困的巴勒斯坦人提供免费医疗、分发粮食和衣物。尤其是兴建了许多近乎免费的托儿所和幼儿园,让数以万计的巴勒斯坦儿童至少可以接受一些教育。


犹太人估计是还不太清楚伊斯兰教的威力。如果他们能穿越历史看到九十年代阿富汗塔利班的壮大的话, 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悔终身。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加沙的宗教场所从200座增加到600多座,翻了三倍多。而同时期的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另一部分)的宗教场所才从400多座增长到750座。


这都是亚辛的功劳。这种深入基层发动群众搞革命的方式在国人看来一点都不陌生。


所以, 当时机成熟,亦或者是当亚辛看到阿拉法特这位老前辈向以色列伸出橄榄枝的时候, 他终于坐不住了。


1987年,隶属于穆加玛的哈马斯在加沙成立。《哈马斯宪章》明确规定, 决不放弃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反对一切对以和谈, 除非以色列被抹掉。


这就是所谓的“永不和解”纲领。


亚辛为哈马斯设计了三个独立运行的部门。即所谓的“公开”“秘密”“军事”。“公开”部分负责经营慈善机构,筹集资金。“秘密”部分在负责人员招募和发动在以色列占领区的游行示威。而“军事”部分则负责训练人员以及发动武装斗争,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哈马斯真正的武装“卡桑旅”。


不仅如此, 亚辛为哈马斯规定了“自动补缺”制度, 任何一名哈马斯的军官被以色列暗杀,他的副手则立刻自动转正。


所以尽管哈马斯成员经常被以色列定点清除, 但它的组织能力一直能够保持完整。


以色列此时才恍然大悟,但哈马斯的机会早已成熟, 多年的经营早就让哈马斯在加沙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哈马斯一出现就到处给以色列发动袭击, 制造麻烦。


1988年,犹太人迅速逮捕了亚辛, 指控他涉嫌煽动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亚辛的入狱,不仅没有摧毁哈马斯,而且还让亚辛的声望达到了顶峰,被他的支持者奉为精神领袖。


1993年, 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克林顿面前签署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奥斯陆协议》,巴解和以色列正式宣布和解, 但好景不长, 不仅哈马斯等武装组织表示激烈反对, 就连拉宾, 也在两年后被以色列极端主义分子刺杀。


这是第二位为巴以问题献祭的政府首脑。



此后双方继续爆发冲突, 但法塔赫主导的巴解组织,已经不再是主角,此时的法塔赫已经成为温和派,像极了那年的蒋校长。


1997年, 被以色列囚禁了八年的亚辛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犹太人深怕亚辛死在监狱, 赶紧以“健康状态恶化为由”释放亚辛。亚辛出狱以后继续指挥哈马斯行动, 策划一波又一波的反以行动。




进入2000年,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而巴勒斯坦实际控制地盘也越来越少, 哈马斯的抵抗行动有增无减, 以色列反向采取报复行动,  采用定点清除的策略, 在2004年3月22日清晨, 在亚辛去清真寺做礼拜的途中将其袭杀。


亚辛之死给哈马斯的发展补上了最后一笔, 在精神领袖的以死明志的号召力下, 哈马斯的在巴勒斯坦的支持率越来越高。


倒是曾经那位让以色列无比忌惮的阿拉法特和他的法塔赫, 现在成为最不需要担心的一派。


诡异的是, 就在亚辛被定点清除的同年11月11号, 法塔赫精神领袖阿拉法特去世。


老一辈领导人的先后谢幕,让巴以冲突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双方继任者之间沿着先辈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




2006年1月,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组织的选举中,出人意料的击败法塔赫,获得一共132个席位中的76个, 远超法塔赫的43个席位。


因此获得组建政府的权力。


但不好意思, 法塔赫背后有以色列。


阿拉法特的继任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坚持要求哈马斯先解除武装,才能够组阁。


想屁吃!


随后双方的武装在各地爆发冲突, 6月25, 一名以色列士兵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俘虏,三天之后以军再次进攻加沙。


打都打起来了, 还谈什么组建政府, 哈马斯就这样错过组阁机会。


这背后有没有法塔赫和以色列的双簧戏,我不太清楚, 但事情诡异到大家看了心知肚明。


所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只要法塔赫一直在,哈马斯就不会组阁,因为以色列绝对不允许出现一个时刻威胁要将以色列抹除的哈马斯政府。


第二年,以军撤离加沙, 哈马斯驱逐法塔赫在加沙的武装, 接管加沙。


至此, 哈马斯成为加沙地带的实际控制人,尽管这种实际控制是在以色列混泥土围墙的包围之中。


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 主要势力就是这三方, 一个是一家独大的以色列, 一个是随时盼着停止争端,局部建国的法塔赫, 另一个就是坚持抵抗到底的哈马斯。


法塔赫和以色列一起控制约旦河西岸, 而哈马斯独霸加沙地带,这两地合并起来, 就是半个世纪以后,以色列留给巴勒斯坦人的土地。


当年被以色列视为最头疼的敌人的法塔赫,现在成了最愿意与以色列合作的巴勒斯坦政治组织;而曾经被扶持的穆加玛则孵化出了以色列在21世纪最头痛的对手哈马斯。


正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




已无更多数据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人划线

喜欢泰野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