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贺岁文聊】如何实现中国的诺贝尔奖迷思?

送交者: 湖瞰原創[☆★★認真胡侃★★☆] 于 2022-01-02 11:33 已读 7933 次  

湖瞰原創的个人频道

+关注

【贺岁文聊】如何实现中国的诺贝尔奖迷思?

首先,窃以为获得诺贝尔奖 95% 的成份应该是决定于科学家的个人行为,5% 的成份应该是国家政府的行为。这 5% 的国家行为只是要给科学家营造和维系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向上和正能量的搞学问的环境。

中国现在的确是有能力营造和维系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向上和正能量的搞学问的环境,但好像是做过了头:巨额的金钱反而庸俗化和腐化了学术界的氛围。这是因为国家政府最大的误区应该是认为得诺贝尔奖也能靠花钱办事:砸巨资就能让中国的科学家得诺贝尔奖。

为什么说砸巨资去拼搏诺贝尔奖是误区呢?简单,这就像是有钱人不惜给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下血本,至于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如家长所愿光宗耀祖地去出息、去长脸就另当别论了,因为终究是要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学习的那块料。自己的孩子若不是学习的材料,家长砸再巨的资都没用。

可见,得诺贝尔奖是要看科学家本人的天赋、努力、和机遇,大多数情况下更是要看科学家的突发奇想、灵机一动,绝对不是取决于国家的决心和意志。

比如,现在被用于快检新冠病毒的 PCR 技术就是源于那位发明者在加州海边开车兜风时的一个突发奇想,从而成就了自己诺贝尔奖得主的终身地位。国家根本没有投资让他去研究 PCR,发现 PCR 只是他休闲时的那个突发奇想的意外收获。

试问,那国家砸多大的巨资能把诺贝尔奖级别的突发奇想给砸出来?答案是:only God knows。那位PCR 的发明者荣升诺贝尔奖得主后是金钱和地位源源不断,但那类诺贝尔奖级别的突发奇想再也没有光顾他,可见,钱再多也是没用的。

题外话,PCR 的学术水平不算高但其应用价值在学术研究和商业上是非常巨大的。角逐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是看其在学术水平和实际应用上的独到之处,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尖端就能夺得诺贝尔奖。

所以,国家投资科研是要养着科研人员群体,资金足以让科研人员有工作做,有闲暇去突发奇想即可。可见,得诺贝尔奖是没有对科技的投资是不行的,但也不是投资越大就越有希望。这是应了: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有钱也不一定行,这句俗话。

不信就试问一下,迄今为止中国有资格角逐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的青蒿素和上海的人工合成胰岛素得到了多少国家的投资?可以肯定的是,跟现在的科研项目得到的投资相比,那文革期间的青蒿素项目和人工合成胰岛素项目得到的国家资助肯定是少得可怜得都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文革十年期间被严酷打压的、经费严重不足的知识分子干出了两个能角逐诺贝尔奖的成果,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被逐年不断追加科研经费的、被不断尊宠的科学家反而出不了任何一个能去角逐诺贝尔奖的成果。唯一比文革期间的知识分子多出的是现在学术界的弄虚作假和贪污腐败。

这不是说文革期间给科学家的经费、环境和待遇更有利于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是现如今的经费、环境和待遇给错了人,或者是那些经费、环境和待遇是丰厚得让人更注重腐坏堕落了。

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文革十年那对知识分子的恶劣待遇,歪打正着地让清苦的科研工作成了让科研人员能有一分安稳和尊严的天地,让科研人员没了影响工作的私心杂念。而中国现在的房子、票子、女子之类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让科学家们很难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现在中国科学家无缘诺贝尔奖是中国科学家的问题,不是经费和待遇不够优厚,相反是优厚得过份了。

更恶劣的一个现实是经费和待遇是丰厚得让一些中国科研人员更热衷于到处摆阔、摆谱儿。绝大多数想做一些科研的科学家是拿到经费就一味地、亦步亦趋地去美其名曰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其实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独创性和引领性,只是重复别人的工作。虽然这个发表论文的策略很稳妥,能让科学家吹嘘自己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跟在外国人后面的亦步亦趋就注定了人家外国人有缘诺贝尔奖,而自己只能是 eat 人家外国人 dusts copy cats

那在这问题上中国还有明白人吗?感觉国家现在砸巨资让中国的科学家去得诺贝尔奖又是一个典型的、极度短识的面子工程。中央领导们可能是觉得自己领导的科学家拿不到诺贝尔奖是给自己的政绩抹了黑,若自己的科学家得了诺贝尔奖就是给自己长了脸。

这还真不是看不起中央领导的水平,试问当今世界还有哪一国有这种非楞即傻的砸巨资让自己的科学家冲刺诺贝尔奖的行为?

当然,中国的科学家对政府的诺贝尔奖的巨额冲刺投入是欢呼雀跃。这倒不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冲刺诺贝尔奖是只欠国家砸巨资的这股东风,而是自己的腰包要鼓起来了。这绝对不是看不起中国科学家的素养,但中国的学术界的确是有这股玩命争科研经费的歪风邪气和市侩气。他们是错把自己科研经费的多寡当成了衡量自己的学术成就指标。

现在中国科学界里的领军人物大多是真正腰缠万贯的老板和大款,而不是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不是竭力去,而是厌恶去追求多多益善的经费、厌恶去追逐名利和光环。真正的科学家是要集中精神去钻研自己的课题。

难道中国人就没有梦想诺贝尔奖的资格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现在一流的学术界的素养和氛围是出不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因为科学界那自民国以来就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文化。中国科技界只有在应用技术研究上有一定的机会,比如,最近的一个二、三流科研单位做出的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成果就有望角逐诺贝尔奖,总算是给这近四十多年的巨额投入一丝面子:溅出一粒水珠。但这也是和青蒿素和人工合成胰岛素一样的实际应用效果巨大,但学术水平不高的新技术而已。

总之,国家投资科研是要讲究持续、稳定和长期性的细水长流,而不能有一时性起的莽撞性、本末倒置地去砸巨资追逐诺贝尔奖之举。任何的砸巨资都是没有长久性的。

当然,国家投资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也不是 100% 不可行。真正有效的、现成的,还颇具中国特色的是:国家要和海选、保护和培养体育苗子、奥运选手一样去筛选顶级的、有天赋的科研苗子。

筛选天才的标准不容易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有天赋、热爱科研的个人素质是绝对不包括喜欢和追求出风头、追逐名利、招摇过市,而是有像数学家陈景润那样甘于寂寞、甘于清贫去潜心钻研课题的个性。

像数学家陈景润的这类人是和体育明星一样的国宝,才应该是国家投资的对象。国家对现在的学术官僚投资是对民族的巨大的犯罪。国家如果能通过立法保证用有持续性、长期性、战略性的步骤,去筛选、保护和培养一些由像数学家陈景润这样的国宝级的个体组成的各个科研领域的群体,何愁诺贝尔奖不滚滚而来?这会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大功大德


贴主:湖瞰原創于2022_01_02 14:00:54编辑
喜欢湖瞰原創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湖瞰原創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无内容) - maddogs (0 bytes) 01/03/22
(^-^) shoppersVIP 给 maddogs 送上一把拍马扇! - shoppersVIP (89 bytes) 01/02/22
Kudoof 新年好! (无内容) - 湖瞰原創 (0 bytes) 01/02/22
(^-^) shoppersVIP 给 kudoof 送上一支石榴花! - shoppersVIP (89 bytes) 01/02/22
杨振宁是对的。 (无内容) - shoppersVIP (0 bytes) 01/02/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