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这句泸州川江黑话,暗含两个曾经颇具影响的行业,老泸州也未必懂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4-06-15 21:35 已读 2106 次 1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四川这块地方,最好的目前看来是川西,而川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泸州恰恰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从古到今,不断演变到今天。


在过去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不管是本土的老泸州人,还是一次次异地迁徙扎根于此的新泸州人,最终把血脉融合。他们在这块土地上不断拓荒,缔造了属于泸州的人文历史。而这一些历史当中,曾经有两个行业的经历最多,也磨难最多,他们就是川江上的船工,水上人家,戏台上的戏子,舞台人家。


一个行业天天与风浪搏击,去险滩角力,一个行业表面光鲜,五彩斑斓,甚至众星拱月,但是都算社会的最底层。而恰恰是这些社会最底层,演绎了多少年泸州的悲欢离合。



船夫和戏子,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行当,却在泸州的历史上不断的交集着。如今,川江已经航运已经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船夫这个职业,这里谈的是以前木船上的,不管掌舵的前后‘领江’、喊号子的、还是纤夫水手,也在泸州完全结束了,今天即便剩下的也多数过了耄耋之年,时日不多,他们终究归于黄土,也会把泸州川江的历史消失于时代的洪流中。


而名噪一时的泸州河川剧流派,虽然余威尚在,但是我们恐怕自己也没有底气说它如今有多强的生命力,大概作为曾经的娱乐翘楚,丰富老泸州人生活戏曲行业,如今能萧条二字,也算含蓄了。当然川剧看起来要比船上人家的生命力更强,好歹它的文化属性更重一点。至少会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将它保护和维持。虽然谈不上再发展和红火,有胜于无。


所以,在沽酒客看来,尽管它们风光不再,记录和讲述这段历史,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过去船夫口中流传着一句他们才能懂的黑话:“忤逆挣来和气吃(撑船的),和气挣来忤逆吃(唱戏的)。”意思是,大风大浪中,一船人同舟共济,你呼我喊,忽略了平日里的尊卑。到岸分钱,掌舵的拿大头,撑篙杆的次之,水手拿得最少,约定俗成,也无争议。而唱戏的,台上温文尔雅,你恩我爱,下台为分钱争个面红耳赤的。


“啊唷呵,手爬石头足蹬沙,为了婆娘儿女把船拉,汗水打湿包头帕,下辈子不要当船家……”这是当年川江上纤夫们拉船过滩时候,号子头和他们一起唱的劳动歌曲。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首。中国人的精神里面有特殊的两面性,就是恨我之艰辛,为了自己和家人,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依然会去接受并且一直坚持到干不动为止。



如今再也不是“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的年代了,虽然泸州的长江、沱江依然波浪宽,但是那些白帆船早就没了踪迹。沽酒客的外公以前就是川江上的号子头,没有见过年轻的外公,老年的他背有些佝偻,满头白发,但是精神矍铄,浓眉大眼,虽然不那么高大,年轻时候应该也很帅气,而且外公喊号子的人,中气十足。


而沽酒客的公(爷爷的意思),以前更是泸州川江的大领江,经历的事情也很多,见过的风浪更不少,外公和公都川江历史的见证人,活字典。可惜,那个时候,我太年轻,对传统的东西完全没有感觉,当我开始准备找寻和记录的时候,二位老人都离开我很多年了。这些往事随他们化作一缕青烟。连给后人传说的机会都没有了。虽然从父亲那里知道了一些过往,依然模糊不清。



曾经跟泸州文史专家赵永康老师请教,他跟我公相差近二十岁,也知道我公当年的一些事情,但是赵老也说,毕竟没有同过船,你最好去找那些今天还在的九十左右的人挖掘吧。不过哪里还能找到呢?川江的历史就这样悲壮而神秘的在我脑海里想象,我想总有一天要弥补。


因为我觉得他们那一代人,太苦了,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气。公在晚年瘫痪了近三年,也是船上落下的职业病。而他还算自己有艘破船,既可以经营,还可以给人掌舵。不必如那些更低一等的船夫子那样,他们据说当年跟叫花子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要劳作,而叫花子则乞讨。但是他们不也是朝大江大河乞讨,却对命运不得不低头。



而说到跑滩的川剧艺人,很多也是码头来码头去。跑滩原本是四川方言。无固定职业,过着四处奔波飘泊的混日子。虽然当年的川剧艺人有手艺,但是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好的戏班,泸州当时还算发达,在那个年代,泸州川剧影响力,在四川都是说一说二的,曾经有人说,闯过泸州码头,就没有唱不了的戏。可见当年泸州人多爱戏,多懂戏。


要知道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只要是江湖,没有不辛苦。比起今天的国营专业团体时代。那个年代戏子的尊重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他们吃着开口饭,也吃着青春饭,当然可以根据年纪变化转换角色,但是人生如戏,只是人生却比戏更加难演难唱。各种不堪和刁难,你以为真会当你是艺术家吗?



从来学戏就苦,长大能不能成角不一定,成了有人捧场,也有人砸场,有人抬举你,也有人算计你。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在那个法制不健全的时代,全凭码头道义,未必就能如意。


沽酒客曾经拜会过两三位老泸州的川剧艺人,当年也是名角。他们身上那股子江湖气,才是电视上演不出的,除非是‘刘德一’拍的《傻儿师长》,才有那种感觉。


我想他们的故事一定很精彩,可惜戏子多秋,如今也早已故去多人,再要讲述这些故事,又少了很多细节和真切。而且恐怕也没有人再欣赏了。


好在有那么一帮人还惦记他们。泸州大河街联一大楼改成了泸州川剧博物馆,听说原来的一航司要建川江博物馆,不管真假,我都希望它能成真,因为也许这里有一天真能讲述关于他们两个行当的故事。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