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福州丨有福之州,吃在“虎纠”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1-04-03 1:49 已读 30014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一方饮食,展一方文化。在这座千年福城里,一份小吃,一道家常菜,是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是一段岁月,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院落生活,带着浓浓“虾油味”,温暖着城市里的人的胃和心灵,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福 州 好 滋 味


福州靠山面海,山珍纷呈,海味鲜美,树茂花繁,果甜茶香,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并形成了具有福州特色的饮食习惯。


闽菜飘香


广义上的闽菜包括闽东福州、闽北南平、闽南厦漳泉、闽西客家、莆仙等各地菜肴。狭义上指的就是福州菜,是在福州百姓家常菜和民间小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并吸纳外地菜肴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个菜系。






闽菜以善调清新爽口的汤羹著称,以巧烹琳琅满目的海鲜见长,汤系考究,变化无穷,味道隽永,雅致大方,文化寓意深远。


闽菜特重刀工,对刀工的要求严谨、精当、细腻。要求切丝如发,片薄如纸,造型美观,奇巧的刀工更好地体现和突出闽菜的风味。




图源:福州七小姐


调味上,闽菜自成一格。偏于甜、酸、淡,这也是区别其他菜系的标志之一。福州菜的原料多取于山珍海味,所以用糖去腥;用醋达到酸甜爽口,适合福州气候;淡是为了能保存本味和鲜味;并且做到甜而不腻、酸而不涩、淡而不薄。


佛跳墙




来福州怎能不吃佛跳墙?就好比到了北京怎能不吃烤鸭。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公认的闽菜之冠,多次作为国宴的主菜,接待过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


1877 年,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 ,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诗兴大发,当即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在福州话中,“福寿全”与“佛跳墙”谐音,从此,“佛跳墙” 便成了此菜的正名。




佛跳墙制作费时费力,过程非常精繁考究,即便在今日要制作正宗的佛跳墙,从第一关准备食材到出炉需要 8 天左右,每天都需要周而复始地储备材料,光配料就有 30 种左右,制作工序 10 多道。


鸡汤汆海蚌




郁达夫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中写道:“福州海味,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 当年周总理招待尼克松国宴上的两道闽菜,“鸡汤汆海蚌”正是其中一道。


淡香糟螺片






图源:熊纠纠


红糟是闽菜有别于中国其他菜系的标志之一,它是福建人自酿青红酒后剩下的酒糟,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天然的红色色泽,还具有防腐去腥,增加香味、鲜味和调色的作用。在闽菜中,用糟来做菜比比皆是,某种意义上万物皆可糟,比如闽菜经典菜肴淡糟螺片、糟鱼、糟瓜、糟肉、糟笋等。淡糟螺片,就是经典中的经典。雪白的螺片淡妆着殷红的糟汁,舒展似花,螺肉嫩脆,糟味浓郁。


荔枝肉




荔枝肉是闽菜第一平民招牌,家家户户都会做,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将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腌制炸后形似荔枝而得名,味道酸甜可口。


南煎肝




南煎肝原叫“两煎肝”,形容为了保持猪肝嫩度,仅将猪肝简单煎两面即可,福州话中“两”和“南”发音接近,故现在称南煎肝。南煎肝考究选料和火候,仅选用肝尖部位,腌制挂糊爆炒,火候极为讲究,炒出的猪肝要熟而嫩,味道酸甜。


爆炒双脆




爆炒双脆的主料是猪腰和海蜇,极为考究闽菜师傅的刀工和对火候的掌握本领,切猪腰时下刀要迅速而富有节奏,成菜才会既鲜脆又美观,高火快速煸炒才能确保猪腰的嫩度和海蜇的完整,稍过海蜇就化水了。


醉排骨




排骨腌制油炸后与糖醋汁回锅,或者直接拌,这道菜要用到白醋和香醋,醋香扑鼻,深受孩子们喜欢。


红鲟八宝饭




图源:福州福州


红鲟又叫青蟹,在闽江流域有许多天然的质量上乘红鲟,比如琅岐岛或长乐梅花等地,红鲟蒸八宝饭或者红鲟蒸粉丝是福州宴席必不可少的大菜,也是年夜饭重要的一道,在福州各大酒楼均可食用得到。


炣豆腐




炣豆腐最早是闽清地方菜,后在福州流传开,现传统闽菜酒楼均有,这道菜的主菜是豆腐,再加海蛎及各种海鲜干货烧制而成,最大特点就是加了大量猪油渣,浓香扑鼻。


酸辣汤




闽菜中的辣味并不是由辣椒带来的,而是来自胡椒粉的味道,再加上这道汤多用糖,应该叫做“酸甜汤”,常用的食材有猪皮、鱿鱼、鱼唇、鱼皮等,是闽菜饭馆常见的羹汤。


风味小吃


鱼丸




福州鱼丸主要有鳗鱼丸、鲨鱼丸两种,也有少量的淡水鱼丸。制作鱼丸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原材料必须用鲜鱼肉。先把鱼肉剁成洁白晶亮的鱼茸,加甘薯粉 ( 地瓜粉) 搅拌均匀,这个过程福州人说是“打鱼丸”。“打”的轻重缓急都是讲究,直接影响鱼丸的口感,体现鱼丸师傅功夫高低的一关,都有学问。再包以猪肉等馅心制成的丸子,选料精细,制作考究。


扁肉燕




肉燕是福州人家喻户晓的小吃之一。在福州街头小巷,总是能听到一串有节奏的“嗒、嗒”之声,顺势而去,便能寻到肉燕店。随着木棒的节奏越来越快,一大块猪肉就这样在棒槌下变得松散、琐碎,直至成为粉白的肉泥……




图源:福州古厝


要做一碗好吃的肉燕,重中之重就是皮馅和汤汁,所以肉燕的关键之处就在于皮和馅的制作工艺,原料制作绝对是评价肉燕的大头。


鐤边糊




如果说粥是一天的开始,那么锅边糊算是福州人一天的开始。锅边糊,又叫鐤边糊,福州地方话中,锅就叫作鐤。早餐一碗锅边糊佐以海蛎饼,可谓是人间至味。


以蚬子汁下汤,再将磨好的米浆沿着大锅边缘浇上薄薄一层,盖上盖子焖一会,再掀开的时候,米浆已经被锅边烫得翘皮,用锅铲将其铲进鲜汤里,加上虾米、葱花等佐料,盛起就是一碗香喷喷的锅边。


芋泥






芋泥作为福州一带大街小巷都能看见的名小吃,也是福建省闽菜中的传统甜食之一,常作为福州宴席上的压轴甜点推出。


传统的福州芋泥,采用北岭槟榔芋,用料上等,做出来的芋泥香郁甜润,细腻可口,加上猪油香甜滑嫩,甜度刚刚好。芋泥纯纯的没加地瓜粉面粉之类的,芋头的香味十足,加上芝麻点缀,口感绵密,香甜可口。


元宵丸




图源:福州古厝


在福州,元宵节那天既吃元宵也吃汤圆,元宵和汤圆最大的区别是元宵是咸的肉馅,汤圆是甜的糖馅。汤圆的馅以甜和香为主,经常包成饺子形状。元宵的肉馅要香要有汁,用传统的酱油膏,有点像做鱼丸。


拗九粥


(孝顺粥、厚九粥)




拗九节是福州传统的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拗九节”。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经常送食物给关在牢房里的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 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


福清光饼




传说当年为了日夜兼程抗击倭寇,节省士卒埋锅造饭时间,抗倭名将戚继光让做饼师傅在饼面里和进少许食盐,再在饼坯上贴上少许芝麻,然后将饼放在烤炉里烘熟。结果,用这种简捷方法烤制出来的烧饼,焦黄酥脆,喷香可口。行军打仗时,士卒们只要捎上二三串,便是几天的干粮。这种食物为抵御外族入侵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把这种烧饼称做“光饼”。




福清光饼不仅久负盛名,而且价廉物美。光饼夹上苔菜或粉蒸肉,是一种极富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至今,在福州的街头巷尾,依然能够看到小贩的食担上摆着这种美食。


花生汤




花生汤是福建特色甜点,以花生、鸡蛋、白糖制成,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清甜爽口,滋补润肺。


捞化




简单食材滚水汆烫后和米粉面共同食用就是捞化,鲜捞的主食有兴化粉、粉干、面、粿条,辅料有猪肝、黄喉、大肠、鸭胗、百叶、鱼皮、牛滑、海蛎、卤蛋、香肠等等,各取所需,是福州人最爱吃的平民小吃。福州人爱吃猪血化,把大块的猪血用黄豆酱大锅熬煮,再加兴化粉食用,这是一款特殊的捞化。


线面




图源:畅游闽清


线面,以精面粉为原料,辅以精盐、菇粉、食油等手工拉制晾干后而成。线面粗细在0.7毫米以内,有的能用1斤面粉制成6米长的线面近1000根。福州线面具有煮时不糊,柔韧滑润,咀不沾齿,牵丝缕缕等特点。煮食方便简单,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待线面上浮捞起,导入炖好的羊肉、鸡肉或猪上排汤中,调些福建老酒、葱花等,芳香味美。




福州风俗,过生日要吃线面加上两个鸭蛋,称“太平面”,寓意平安长寿。


福地有福果,让福州变得更甜


橄榄




橄榄是福州特产,早在唐朝就被列为贡品。初吃福州橄榄,只觉又苦又涩,而回味后却觉得清香、甘甜。福州橄榄产地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两岸,以闽侯的产量最多。有丁香、惠圆、长营等名品,果面青绿、肉色黄白、甘质脆。可加工成拷扁橄榄、甘草橄榄、五香果等,深受欢迎。


福橘




福橘产地多分布闽江下游两岸。深秋初冬时节,闽江两岸层层绿树,枝头缀满红果,色彩斑斓绚丽,人们誉之为“闽江橘子红”。福橘成熟期恰在岁末,福州风俗以“红”见好,且“橘”与“吉”音似,所以成为民间吉祥物和贺年赠品。福州古时常制橘灯 , 寓以吉利、高升之意。


芙蓉李




芙蓉李以永泰最为出名。果实艳丽,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据《永泰县志》记载:“嘉靖三七年(1558 年)记有鹅黄李、胭脂、麦李等种,唯夫人李最佳。”可见有 430 多年的栽培历史。2001 年永泰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李果之乡”。2006 年“永泰芙蓉李”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7 年“永泰李干”被批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百年老店


聚春园




“聚春园”始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 年),坐落于福州市区东街口, 是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悠久的历史名店,近百年来专注于闽菜的研发和传承,驰名中外的“佛跳墙”就源于聚春园。




聚春园作为闽菜的主要发祥地,是清同治、光绪年间福州首屈一指的大型餐馆。创始人郑春发在闽菜传统烹饪技术基础上,吸收京广苏杭等南北菜肴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近代福州菜式的开山鼻祖。历史上的聚春园是达官显贵、商贾名流会聚之所,聚春园的楹联“聚多冠盖、春满壶觞”就是当年经营盛况的写照。


没牙伯花生汤




图源:@MagdeDiary


市井气息特别浓郁,亦是福州最有历史的甜品小店。他家只卖 5 样东西,花生汤、糯米饭、藕糕、花生糕、芋泥。用小碗装着,精致小巧,全部点满不过十几元。最出名的当然是花生汤,花生去壳去皮熬制,花生形态如初,但入口酥软如泥。通俗地形容,就是入口即化吧,花生的香气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所谓“没牙伯”的寓意,就是对这口感的最大赞誉吧。


安泰楼




安泰楼酒家,创办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 120 多年历史,因择地于唐代安泰古桥之畔,今吉庇路 39 号,故名安泰楼。




福州小吃细数下来也有百种,如果你是第一次来福州,想要吃全就一定要来安泰楼。它集合了福州小吃与闽菜之大成,融合了福州百余种小吃,由闽菜大师主理,在历届全国烹饪大赛中,安泰楼酒家选送的小吃宴和风情宴均荣获中国烹饪赛的最高奖“中国名宴”和“金厨奖”, 是很多老福州人宴请外地宾客的首选。


木金肉丸老店




有人说福州菜是个很神奇的菜色,居然能把咸甜两个截然不同的口味融合得如此微妙。要我说其中最具代表力的就是福州肉丸,而肉丸中的极品要数这家 148 岁的木金肉丸老店,味道十年如一日,很地道的福州口味。把猪肉、芋头、红枣、红糖等原料,制成一个圆圆的深棕色团子, 可以蒸着吃也可以上油锅煎着吃,虽然有种黑暗料理的即视感,但这口感真的是十分丰富,咸甜比例恰当好处。在福州,肉丸还是一道婚宴必备甜品哦。


耳聋伯元宵店




福州耳聋伯元宵店,始创于 1906 年清光绪年间,历经 100 多年、四代传人,现在已经成为台江乃至福州人的美食记忆的一部分。人称“耳聋伯”的创始人林贵芳,最初担着扁担在台江走街串巷地卖元宵,民国时开了店,后来被迫关了门。1955 年,林贵芳在聚福楼当师傅, 不久之后就在苍霞新村重新开店。一家传统老店,无意中也记录了这个国家百年来的风风雨雨。




耳聋伯元宵至今仍然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耳聋伯元宵第三代传人林英德说,好的元宵要皮肉分离,煮出来要“脱核”。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所选的肉质。肉馅要用猪腿肉,而且都是后腿肉,“后腿比前腿肉有胶质,运动多了肉有弹性”。保证食材的品种 ,是林家四代以来的传统。


END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