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金庸为何在巅峰期封笔?被南大教授羞辱是主因吗?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1-11-11 2:10 已读 3170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之一生,总是呱呱坠地之后的懵懂无知,到年少时的摸索求知,到渐渐长大,成为一个富有自我意识的成年人。但此时,拥有大把岁月的人们,如何能够感知到时间和岁月对于彼此的馈赠,或怀揣着建功立业之心,或是日日虚度光阴的美好。


当年迈之时,再度回首,只可叹对于过去的不够珍视,或者是内心的无法实现。金庸先生在巅峰时期诡秘封笔,究其缘由众说纷纭,有人言乃是被南大教授羞辱之故,但归其根本,还是因其早年的隐痛。当时的金庸先生,或许便是这种心情,感慨岁月流逝,无法把握和追忆的无奈和疼痛吧。




海宁查良镛


1924年3月10日,金庸先生出生在书香门第浙江海宁查氏家族,本名查良镛。谈及海宁查氏,可谓是一个声名赫赫的大家,其家族之中出现的许多人都是被载入教科书中的人物。


海宁查氏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原本居于婺源一代,后于1357年为避免战乱迁移至海宁袁花,就此生根落叶于此。到明清时期,查氏已然是“文宦之家”,先后有多许多出仕之人。


而到了近现代,查氏极其姻亲当中的名人更是不计其数,可谓是一个枝繁叶茂的世家大族。金庸出生在如此庞大且显赫的家族中,其之思想是被影响深远的。


金庸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他年幼时所经历的时代,正是近代中国动乱之际,先生对于现实的各种不平,自是满怀愤慨,并且怀揣着一颗救国报国之心。也是因其这份爱国之心,令金庸求学之路两次受阻。




第一次是在1941年,他因不满训导主任投降主义创作的文章,出言讥讽,便被校方开除。第二次是在1944年,就读于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的金庸先生因不满校内学生党员的行为进行投诉,反被劝退。


虽然后来金庸先生得到了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学习的机会,但早年的这段经历,令其内心一直存有芥蒂。对于自己的学历,金庸先生总是暗伤不已。在如此辉煌的家族史之前,金庸先生总是怀揣着那份隐晦的自卑。


1948年,金庸先生获得了前往《大公报》香港分社的就职机会,七年之后,先生正式以“金庸”的笔名开始缔造了专属于那个时代的“武侠风云”。纵然受到万千读者的追捧,但在金庸心中,小说一事终归难登大雅之堂,他最初的执念和梦想,便是成为一位外交官。


当然,金庸先生诸多复杂内心活动并未阻拦他的成功,他成为了读者心中的武侠经典,为成千上万的人缔造了一个个“快意江湖”的武侠世界。


1959年,金庸等人创办《明报》,为了维持报社的诸多开销,他继续着自己的“武侠缔造梦”,用小说稿酬支撑起了报社前期的诸多运转事宜,并将自己的作品刊登于此,用以招揽更多的读者。


金庸先生这一创作,便是一十七年之久,直至1972年,当他的武侠创作到达巅峰时刻,却诡秘封笔,不再进行武侠小说的创作。




金庸武侠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当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一个武侠梦。金庸先生,便是这个梦的启蒙者,他为所有人创造了许多如梦似幻的刀光剑影、快意恩仇,并且在这些作品中将真实的历史穿插入内,令所有人都充满了对于历史、对于武侠的一种真实感。


金庸、古龙、梁羽生和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四大宗师,他的作品中,纯天然便带有一份历史的厚重和文人的梦幻。而金庸也将自己生活的写照,细致入微的带进了自己的作品中。


金庸小说中总有几个表哥,他们多数都是风流倜傥但薄情寡义,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王语嫣的表哥慕容复。而这些表哥们,都在含沙射影金庸血亲上的表哥——徐志摩。作为两个互有姻亲的世家大族,金庸对于徐志摩的诸多行为皆是充斥着不满和愤慨的,于是他便将这份情绪放在了自己的作品中




除此之外,金庸在1951年4月26日痛失慈父,而这亦成为了他此生之痛。于是,他将自己的哀思寄托在主人公身上,《天龙八部》三大男主角都是寻父之路漫漫无期,还有多情韦小宝的父不详等等。


当然,这一切都未曾影响金庸武侠作品的备受好评。但外界再多的赞美,都未能令其郁结有所纾解,对金庸而言,武侠小说的创作,实则小事一桩,完全无法同自己的家族先人们相提并论,对他而言,自己的事业,从不是这些“闲书”,而是应当更伟大的过往和将来。


年少时期的学业未成亦是金庸先生人生的一大遗憾,所以,他纵然在后期受到诸多高校的聘请,亦愿亲自奔赴剑桥大学求学。于金庸先生而言,这是为了弥补缺憾,令自己的内心得到真正的释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


1994年,金庸被北京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后又受聘为浙大人文学院的首位院长,此时的他,当是有所释怀的。对于自己的身份,他也是多次重复,自己是“学问家”查良镛,切莫称呼为“小说家”金庸。


由此可见,至始至终,金庸都迫切渴望着一个“文人”的身份定位,纵然过去挥笔弄墨多年,他依旧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文人,仅是闲暇时的消遣,生活必须的无奈。小说乃“小道”,小道之人如何堪当大任,他要行的是可登大雅之堂的无尽大道。但在这般的壮志雄心之下,金庸又难免自己一颗自卑的内心。


对于金庸就任浙大文学院院长一职,学术界中满含不敢苟同的意味。因其并可科班出身的过往,亦因曾经轰动的小说家身份。




华东师大历史系的某位教授和南京大学文学院的院长董健都曾表示“金庸不堪任院长一职”,这位南大的教授甚至公开羞辱金庸,说其在南大的讲座因纰漏百出的历史知识,而被众人愤而赶下台去。


也因这些并不友善的言论,使得刚受到些许肯定的金庸倍感沮丧和挫败,他意图转换自我身份之路,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而他被攻讦的主要一处便是自己并非专业的出身,或许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他在2005年考取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就此,也算得了他在学历上的半生遗憾和落寞。


这是金庸内心最真实且最执念之处,他有一颗安之若素的心,渴望安心读书,亦不甘被世人的小瞧。纵然年迈,他亦不甘曾经的缺憾成为今后的短板。




回顾金庸的一生,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事与愿违,他总是在不断的自我前行、自我进步。他的一生,苦难太多,选择太多,但所幸之事,金庸抓住了岁月和声名对他的馈赠,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


早期的金庸开始文学创作,本身便是因现实所迫,如若可以,他最愿意的便是安心学究,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这样的生活,有愧于人夫、人父的身份。


或许,金庸早就想将“武侠创作”束之高阁,不再提及了,但生活的重担并不允许,他的志向亦不允许。金庸从未表示过武侠小说的创作是他热爱的事业,他如此所为,一是有趣二是生活。


至始至终,金庸或许都未曾将自己的作品是做真正的文学著作,他对此的定为或许便是众人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仅此而已。当生活压力缓解之后,他有需要肩负报社的生计问题,于是,这一提笔,便是十几载的漫长岁月。




金庸先生的“自我贬低”,究其根源,还是其家族的显赫。但也只有如此的大家族,方能够培养出金庸这般的“造梦者”。而金庸一直抑郁的,便是自己的多年的武侠创作,在家族中并非光彩的职业。


或许,在他心中,至仕才能彰显家族的威仪吧。这是一种来自家族的思想钳制,也是这份钳制,成为了他最终在巅峰时期诡秘封笔的重要原因。


而凡是江湖,必然会有厌倦归隐之日。如同小龙女和杨过的归隐一般,金庸亦不愿一直沉溺于武侠小说的江湖之中。在最鼎盛之时戛然而止,或许便是最好的告别和落幕,这样,他在所有读者的心中,将会永远如此美好且崇高。




金庸在武侠的世界里面创造了一番宏伟,而后潇洒的告别,留给众人的,不是江郎才尽、经典不在,而是经典永恒、永垂不朽。


2018年10月30日,金庸与世长辞。自此,“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盛况再也不能重现,唯有在众人的追思中,能够回忆起这位留下无数经典的金庸先生。


南大教授公开的羞辱,对于金庸先生而言,并非在巅峰诡秘封笔的主要原因。当然,不可否认,此事令金庸颇受打击,却也坚定了他继续求学之心。真正让他“退隐江湖”的,是内心对于过往缺憾的无奈和自我身份的渴望转换。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