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四川村医进山采药,意外发现神秘金棺,棺内一物让考古人员脸红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2-03-02 0:32 已读 579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山中“金棺”


四川一乡村医生进山采药,在峭壁山洞中,发现两口神秘“金棺”


棺上雕刻女娲伏羲交尾和九尾狐日的图案,棺中还有一陪葬品,令考古人员看到后瞬间脸红,害羞不已,声称“金棺”是无价之宝。



那么,这两口“金棺”从何而来?棺中出土了什么陪葬品,能令专家们脸红不已?


“金棺”又为何能被称之为无价之宝呢?


传说中的“金棺”?


家住四川合江县榕右村的村民李道,自小学习医术,是村里备受信任的医生。


榕右村一带的群山地形颇为险峻,植被十分茂密,村民没事很少往山上跑,少有人打扰的山中孕育出了很多珍贵的草药。平时,李道除了给村民们看病,一有时间就会去山中采药,再将这些药草用来治病。



在1990年的一天,李道医生空闲下来,再次背上竹篓,往山上走去。山势陡峭,他之前总是在山的半山腰附近采药,不过由于这一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李道临时决定再往上走走,看看能不能采到珍贵的药材。


很快,李道便越过了半山腰,继续向山顶爬去。越往上越不好走,李道累得气喘吁吁,在山石灌木边坐下来喘口气,眼睛的目光随意观察着周围。


突然,李道的视线越过茂密的灌木,在一侧的山崖上看到了一个开口不小的山洞,里面似乎是摆着两口棺材。他好奇地走近了一些,发现这两口棺材几乎有一半都悬在半空中,看起来非常危险。


李道想起了小时候听村里老人们说过的话。



据说,在附近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村里曾经有过两口“金棺”,后来去向不知,大家怎么找都找不到。李道想到这里,不禁心跳加快,怀疑自己无意之中找到了传说中的“金棺”。


想到这里,李道也顾不上采药了,一路上做好了记号,飞快地跑下山,路上逢人就说起自己山上的发现。


传说中的“金棺”真的找到了?听说消息的村民们一窝蜂跟着上山去看,看到棺材后也都认为李道判断得对,这一定就是村里之前流传的那两口“金棺”。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市里的文物部门,还是考古专家更专业,光是听人描述就知道,这是在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流行的特殊丧葬方式,是风葬或者说露天葬中的一种,名叫崖葬,一般又能分为悬棺葬崖洞葬



那位乡村医生在山上发现的,应该就是崖洞葬。选用这种方式下葬时,人们会将棺材放入天然的岩洞中,或者先在峭壁上钻孔敲入木楔,再将棺材架在木楔上。


将棺材送上悬崖峭壁,就算放在现在,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在古代要耗费的精力只会更多,因此,一般来说只有贵族才会选用这样的丧葬方式。


不管乡村医生发现的是不是传说中的“金棺”,考古专家都打算去现场一探究竟,如果那两口棺材属于古代的贵族那就太好了,想必棺中一定有不少价值连城的文物。


峭壁上的崖葬


乡村医生上山采药,疑似发现了民间传说中的“金棺”,这样的消息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


跑到现场进行查看的不只是考古专家,还有很多心怀不轨的有心人,只不过,由于地势颇高,岩壁又十分陡峭,一般人很难轻松爬上去,在考古专家到来前,不管是否心怀不轨,大家都只能站在山崖下面看着。



考古专家倒是提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准备了梯子等工具。不过考古专家来到现场后,并没有立刻想办法去到棺材跟前,而是饶有兴趣地一边观察着这里的石壁,一边在附近转来转去。


原来专家们来到这里之后发现,这片山区类似的岩洞还有不少,崖葬棺材应该不止李道发现的那两口。他们认为,在这些悬崖峭壁的深处,极有可能还藏着不少的棺材。


考古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一处墓葬群,也有可能是一个家族墓地。不过那些棺材是否存在,就要等到以后再说了,现在需要着重研究的还是李道发现的那两口“金棺”。


考古专家借助梯子爬上山崖,岩洞中的景象顿时让他们吃了一惊。



在山下远远看着棺材还没什么感觉,等来到棺材跟前,他们才发现这两口棺材体积庞大,造型独特,上面还雕刻着复杂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绝非简单的浮雕,它们看上去就像是在为故事配插图一样,看上去栩栩如生。


不过,考古专家们还是感到非常失望,因为眼前这两口棺材一看就知道是石头雕刻出来的,跟所谓的“金棺”可差得远了。


难道说,这两口棺材并不是当地传说中流传的那两口“金棺”吗?


为了进一步解答这个疑问,考古专家借助各种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将两口极为沉重的石棺取下来,运回实验室准备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经过仔细的观察,考古专家发现这两口棺材上没有任何接痕,显然都是用完整的巨石一口气雕刻出来的,从采石到进行整体轮廓雕刻,再到雕琢精细的花纹,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一般的普通百姓绝对是用不起的。


尤其是上面的花纹,即使是与现代社会机械化的工艺相比,也不遑多让。


由于两口石棺高悬在山崖上,因为风化,石棺上的图案不好用肉眼进行观测,于是考古专家便从四川博物馆请来了专业的拓片专家,将石棺上的图案全部拓下来,希望能通过图案的样式,判断石棺的年代。


经过拓片专家的努力,拓下来的图案非常清晰。专家发现,这些图案反映的信息,大多都是中原文化,其中甚至还有一幅“董永侍父”,讲述的是董永一边在田间劳作,一边还要分心去照顾地头的老父亲,是中原地区流传比较广的孝子故事。



此外,石棺后部的拓片图案上,还有下半身是蛇尾、交缠在一起的一男一女,这一看就是女娲与伏羲。


难道说,这两口进行崖葬的石棺主人,并不是少数民族吗?


令人脸红心跳的陪葬品


四川乡村医生上山采药,意外发现两口崖葬棺,上面还雕刻有古代中原地区才流行的女娲伏羲图,以及“董永侍父”的故事,显然墓主人是中原人。


女娲伏羲交尾图,象征着繁衍,反映的是古代汉族人民的生殖崇拜。此外,这两口石棺上还各有一个九尾狐,头顶一个圆。



不同的是,其中一个九尾狐头顶的圆是向外凸起的,另一个则向内凹陷,显然一个表现的是太阳,另一个表现的是月亮,而这恰好也就表现出了两口石棺主人的性别,显然李道发现的崖葬还是一个夫妻合葬墓。


随后,考古专家开启了石棺,本以为能看到为数不少的陪葬品,谁知,竟然连墓主人的遗骨都没有发现,棺中只有一尊陶俑。


看清这尊陶俑的姿态后,当时在场的考古专家都不免有些脸红——这尊陶俑竟然是两个在亲嘴儿的小人。这两个小人是一对青年男女,甜蜜地拥抱亲吻在一起,让人很难想象这竟会是从棺材中找到的陪葬品。



这些发现让考古专家脸红之余,不免有些感慨。


他们参与过的考古发掘很多,但是这样大胆奔放的陪葬品却很少见。此外,再结合一下石棺上图案的含义,墓主人似乎有着非常明显的生殖崇拜,而且毫不遮掩自己的欲望。


这一点不太像向来讲究含蓄的中原汉人的风格,反而带着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格,在中国考古史上非常少见,考古专家非常肯定,这尊热情奔放的陶俑绝对是一件无价之宝。


不过,话说回来,这两口石棺,跟当地村民流传的“金棺”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呢?


考古专家认为,这两口棺材应该就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流行的“画像石棺”,由于制造工艺非常复杂,耗时耗力,这种棺材也被看作是一种厚葬的葬具。



而在汉代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财富积累空前,帝王将相、王公贵族们生活富足之余,就连死后也想将财富带去地下,继续享受这样的生活,渐渐便开始盛行厚葬之风。


这样的风气渐渐传入当时的巴蜀地区,居住在这里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也都纷纷效仿。而四川地区山地比较多,可供开采的石材资源十分丰富,可以用来安放石棺的崖洞也很多,画像石棺便在这一带流行开来。


当时的汉代人口中有一种“金棺”,其实指的就是用整块的巨石雕刻出来的这种“画像石棺”,因为考虑到其制作工艺,以及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这种石棺跟“金棺”一样价值不菲,使用这种石棺下葬无疑也是一种奢侈富贵的体现。


这大概就是当地人口中代代相传的神秘“金棺”的来历了。当地人并不进行崖葬,自然也不了解这种石棺,后来只有“金棺”这一说法传下来,人们却并不清楚,指的其实是画像石棺



只是可惜,不知是什么原因,本该安眠其中的墓主人却不见踪影,他们的身份也变得扑朔迷离,不好判断。


不过不可否认,这两具画像石棺和那尊陶俑的发现,依然是中国考古界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让后人得以借此一窥汉代巴蜀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片段。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