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叶原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美食送别/简论李克强先生的学养渊源

送交者: 丹哥[♂★★声望品衔10★★♂] 于 2023-11-07 10:09 已读 3246 次 5赞  

丹哥的个人频道

+关注


若不是李克强先生辞世,引起了华人世界的纪念风潮,我还不知李克强先生的学养渊源是受桐城学派启瀹,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细想又在清理之中,这也颇让我对李克强先生学童时期的国学经历佩服之余,又羡慕不已。


 


最初看到的一篇转载文章出自于中国政府网”2015年4月8号曾经推送一篇文章,原题为《李克强与文史馆员谈文论道》,文中说:「“大家知道,我是安徽人,受了点桐城派的影响。”李克强的这句话,引来与会专家学者会心的微笑。」于是又追读了两篇文章,一是李克强先生追忆他早年的国学恩师的一篇纪念文章,时间是1997年5月1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在《安徽日报》第七版上撰写题为《追忆李诚先生》的文章。二是北京大学新闻网《读书人李克强》一文。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I2JKPLE05129KPS.html


https://new.qq.com/rain/a/20230721A05O3400


https://news.pku.edu.cn/mtbdnew/07a733a5764f492bb801be2780762163.htm


 


当李克强先生说他是安徽人,又受了点桐城派的影响,在座会谈的文史馆专家们发出会心的微笑,读到这我也笑了,哈哈,安徽人,哈哈,桐城派,这不正是奠定李克强先生的学养启蒙以及学养渊源的精神内核吗。


 


因此我特别制作了这款安徽菜系的代表菜之一“云雾肉”,表达我一种颇为复杂的心里感受。为此云雾肉我写了一幅挽联:千古松柏,云翻洒泪离恨恨,雾散愁云思绵绵,并写成此文,一介布衣俗士的我,勉强与上面三篇大作桴鼓相应吧。中国大陆华人好没福气啊!


 


李克强先生祖籍安徽,云雾缭绕加松子(松柏)配蒜酱,算是为李克强先生送行。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云雾肉以及安徽菜系的历史渊源吧。安徽云雾肉,是以茶叶和锅巴为主料,成菜光亮红韵,肉质酥烂。因为熏制过程中,云雾缭绕,因此叫云雾肉。云雾肉安徽菜系中熏菜的代表之一,简单大气,风味尤佳。


 


安徽菜系是由以皖南菜为基,并融合了沿江菜和沿淮菜,这三种地方风味构成了如今的安徽菜系。皖南菜古称徽菜,是以黄山脚下古徽州府饮食为基础的古早美食系列。古时,“徽商遍天下”,“无徽不成镇”。徽菜随遍及天下的足迹,遍及古时的中国各地,可谓红火一时。


古时,随着徽商,也随着徽墨,歙砚,祁红,屯绿等顶级流行商品,遍及全中国的徽菜,起于东晋年间,发展于唐宋,巅峰于明清,却败于当代。


中国有三大地域学:除了“敦煌学”和“藏学”之外,就是“徽学”了。徽州文化一直是中国地域文化之巅。徽菜就在这种文化和商业两种力量之下,扬名天下。徽菜是以烹饪山珍野味,河鲜以及医食膳补,以食养身见长。


沿淮菜,以蚌埠等地方风味为主,著名的符离集烧鸡是沿淮菜的代表之一。


沿江菜是以芜湖,安庆地区美食为基础,以烹饪河鲜为特色,而且以烟熏菜为主要特色,使得沿江菜别具一格。烟熏种类繁多,熏材选择众多,以无为熏鸭为代表,开创了先熏后卤的独特工艺。


 


安徽建省于近代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将江南省拆成两省,安徽省和江苏省。“安”取于安庆之“安”,“徽”取于徽州之“徽”。故合称安徽,又因春秋时代此地建有“皖国”,故此简称为“皖”。安徽建省时日虽然不长,但文化底蕴位居中华诸省之最,堪称人文渊蔽,尤以徽州地域文化研究,执中华地域文化研究之牛角。


 


地域文化因何而成?从来都得史家热门话题。华夏大地文化繁杂,河洛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关陇文化,滇黔文化等等,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众多。以上海为例,元代方始建城,19世纪中叶因种种原因成就了国际贸易都会,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圈。研究地域文化重点在于史料完整齐全,举一例证,亚述学是当代显学之一,源于圣经时代,约拿宣教去过的古亚述国都城尼尼微大城的完整出土,又因出土了大量保存在泥板上的大量文献,包括大量民间生活资料和尼尼微城图书馆,破解亚述语后,亚述学旋即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地域显学。


 


在中国众多的文化圈中,只有三个地域才有资格脱颖而出,这就是中国三大地域学。“敦煌学”,“藏学”和“徽学”。“敦煌学”由上世纪20年代日本人率先建立,世界学者蜂拥而至,重点是世界各宗教,艺术和世界各文化之交融处。“藏学”自不必说,研究西藏尔。然而,庞大繁杂的中华文化圈,只有黄山脚下的徽州文化圈可够资格成为显学,无他,文物文献众多,且保存完整。徽州被称为文物之海是有其原因的,一万多处的地面遗存,不少于20万件的徽州文书都备受瞩目,是以徽学,在研究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土地制度史,文化史,宗族史,教育史,民俗史,人口史等方面,都有第一手资料,可谓汗牛充栋。


 


此外,徽商遍天下,无徽不成镇,徽人手中契约文书,信函日记,各种文集,持续时间800余年,数量可观,最为可贵之处史资料连续性达数百年不间断,几乎囊括社会所有方面。因此徽州文书的问世,堪称中华文化第五大发现,其余四种分别为,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大内档案。我在此不赘述徽州文书发现和保存以及徽州成学的过程了,尽管过程跌宕起伏。本文在此只想表达,安徽的文化底蕴堪称中华之最,学界素有“无徽不成馆”之说,此馆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馆藏机构,“徽”是指徽州文献典藏。


 


徽商是中国明清时代的商界巨擎,盐商,典当和木客雄霸明确中国半壁江山。徽商“贾而好儒”,徽州受朱熹影响甚深,重教兴学,“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徽商是文化商人,乐于资助文化艺术。


 


因此明清时代的安徽地区,出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画家群体,书画篆刻在商人资本的资助下,开宗立派者众,影响至深的新安画派和姑孰画派名家备至,在明清绘画史上独领风骚。受徽商资助的安徽书法家更是佳作连连,而且也出现一批开宗立派的书法理论家,应运而生的安徽篆刻四大派,徽派,歙派,皖派和黟山派,是当时中国印人中最为出色的一批。更不用说版画了,安徽自古以来本就是中国造纸业和制墨业的中心,墨模雕刻本就是安徽特长,在徽商的加持下,迅速形成独具特色的徽派版画。(中国最好的文房四宝均出自安徽,宣纸,歙砚,徽墨,宣笔)。


 


徽商资助的徽剧红火一时,徽商出钱组建戏班,称为徽班。乾隆80大寿,徽商资助的四大徽班先后进京,在皇宫连演两天两夜,《水淹七军》,《闹天宫》,《水漫金山》等等,戏艺精湛,一炮而红,留京演出,至嘉庆道光年间正式演变成如今的国粹京剧。


 


乾隆37年,四库开馆,乾隆征集天下古书,下旨命天下藏书家进献古书典藏,当时中国四大藏书家中的三位均为徽商,可见安徽之文化遗风。安徽人胡适曾经解释徽商,一个地方如果没徽州人,这个地方就只是一个村落,徽州人来了,他们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步扩大,就把村落变成了市镇了。


 


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古而有之,各县的徽商也各有所长,其中绩溪则以徽菜馆著称于世,这就是所谓的“无绩不成街”的来历,有市镇就有闹市街,有闹市街必有饭馆,有饭馆必有徽菜馆,而徽菜馆都有绩溪经营。因此绩溪被称为“徽厨之乡”也不是浪得虚名的。厨师被称为“伙头”始于徽州土话。民国期间出版的《上海宝鉴》中还存有30多家徽菜馆,1963年台湾出版的《绩溪县志》记载,绩溪人在中国14省开饭店412家,从业人员8000人左右,不但如此,徽菜馆热衷于慈善事业和各项捐款,这在当时的中国也堪称一绝。


 


李克强学童时期,生活于安徽省文史馆,正是安徽文化最为浓郁之地,他所说的,我是安徽人,生活在文史馆。承载安徽文化底蕴之地的文史馆,更多的是那份安徽文化的熏陶。


 


自清初以来,安徽人对中国的影响,不单单是徽商,徽艺,徽剧,在学界还有大名鼎鼎的桐城学派。安徽文史馆图书室管理员李城,被称为“桐城派最后的名家”。李克强的治学态度在学童期间就受到李城先生的启瀹而形成。五年的私塾教育穿越了李克强的少年时代,也奠基了李克强的为学之道。


 


以下介绍出自百度李诚条:


「李克强是在幼年时期认识李诚的,他们同住一个大院,两家门对门。十年动乱期间,李诚失去工作回到家,而学校里正停课闹革命,少年李克强也闲在家中。一天,李克强走过李诚家门口,见李诚正给儿子讲解古文,就跑过去听听,觉得讲解得十分透彻,对他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从此李克强读书读报遇到难解的典故就向李诚求教。一生爱才的李诚从交谈之中发现李克强博学强记,聪明过人,又抱负远大,有意收为门生,就说:“欢迎你来。”于是,每晚李克强都准时来到李诚家,听他说文解字。


 


李诚不顾体衰视弱,常给李克强开读书目录,就文风、治学乃至持身应世,都给以谆谆教导。他要李克强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国史,给李克强整段整段地背诵《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古文选,李克强看(听)不懂的地方,他就用平和的语调,时断时续地给他讲解。有时还专门向李克强讲授唐诗,一天讲一首,而每讲一首他可以用一小时的时间来旁征博引:几乎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使李克强的心得到一种意外的收获和满足,在他的知识领域里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李诚与李克强既有师生之谊,也是忘年之交。20世纪70年代初,李克强插队农村,第一次离家,手提肩背行李与父母辞行后,刚踏出院门,就看见李诚先生早早站在巷口,一副依依不舍之情。后来,李克强的学习突飞猛进,李诚见之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此子日后必当大任”,并引用南宋陈亮的名句“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来勉励李克强。在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他却常对李克强说:“一个人学点知识在肚子里,总有一天会用上的。”就这样持续教了近5年之久。果然,李克强不负先生厚望,恢复高考之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法律系,这几乎全凭那几年打下的功底。  」


 


对于桐城派文人我们大都不陌生,因为他们的文章屡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我在中学时代有桐城派创始人方苞的《狱中杂记》被选入了教材。中国城市众多,在近代能与城镇之名冠以文学流派并不多见。安徽桐城人足以自豪于以散文开宗立派扬名于天下。桐城人姚鼐曾说:“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桐城文章不属于桐城,是属于“天下”,这种“天下”的的豪情和视野开拓了桐城文派,也成就了桐城学派。


 


桐城派开拓者方苞,桐城派拓大者刘大櫆(kuí),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桐城派传播者姚们弟子,李城师承于姚鼐从孙姚永朴,李克强乃李城门生。桐城派改造者和复兴者曾国藩,桐城派近代名家还有严复,林纾等等。


 


桐城派思想渊源于儒家道统,其精神内核是孔孟程朱理学,其价值追求被内圣外王情结牵引,志于道,志于学问,也志于用经世济民,更志于洁身自好。程朱理学是明清主流显学,其经世济民道统于“得君行道”之余,坚守于“从道不从君”观念。桐城派主张的“义法”之理,讲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给桐城派学子们治学经世之路影响甚深。


 


李城先生给克强开列的书单中的《古文辞类纂》和《经史百家杂钞》属于桐城学派必读的桐城圣经,李克强思想学养渊源可见一斑。


 


此《千古松柏,云翻洒泪离恨恨,雾散愁云思绵绵》纪念一文,用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今和县)时所写《陋室铭》结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喜欢丹哥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丹哥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丹兄好,棒的。:) (无内容) - ling_yin_shi (0 bytes) 11/10/23
(^-^) 三叶原创基金 给 丹哥 献上一支玫瑰花! - 三叶原创基金 (88 bytes) 11/08/23
(^-^) 三叶原创基金 给 丹哥 沏上一壶上等绿茶! - 三叶原创基金 (88 bytes) 11/08/23
🐷习 (无内容) - Wuyueshanren (0 bytes) 11/08/23
好文必须赞! (无内容) - 小花荣月 (0 bytes) 11/07/23
眼界大开。 (无内容) - laosanjie (0 bytes) 11/07/23
(^-^) laosanjie 给 丹哥 献上一支玫瑰花! - laosanjie (88 bytes) 11/07/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