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天究竟降大任与谁?

送交者: 沙喉咙[★★声望品衔10★★] 于 2022-10-29 3:01 已读 1448 次 2赞  

沙喉咙的个人频道

+关注
用一句很俗的话便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两日社交媒体上为孟子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正吵得不可开交。支持“斯人”说者固众,力主“是人”说者也言之有据,论辩双方钩沉索隐,专家学者排疑解惑,一时蔚为大观,直让人怀疑是不是穿越到了考据风盛行的乾嘉盛世。

尽管“斯人”为大多数人接受和使用,但这并不妨碍《孟子》最初是写作“是人”的。如果从尊重古典的角度,当然是以“是人”为嫡出,血统纯正;但“斯”和“是”这里都是指代词,指代“这个”,把这个意思的“是”写做“斯”,还真不是后世的积非成是、以讹传讹,和《孟子》差不多同时代的《论语.雍也》里就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写法,足证那时的“斯”和“是”在作为指代词是可以通用的。而后世文人在诗文中也更倾向于用“斯”而不是“是”, 杜甫《梦李白》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等等,对稍具文史常识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句子。如果说,如某些专家所言,“斯”用得更普遍、更为大众接受,是受了中国传统诗文巨大感染力的影响,被认为更有文气的说法不无道理的话;那么,另一些专家分析“斯”取代了“是”的原因,却归结为那是不分平舌音翘舌音的南方人造的孽,这就未免罔顾事实,迹近无中生有了。

昔唐太宗见新晋进士鱼贯而出御史府,抚掌笑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一个无事生非的“是”“斯”之辨,居然可以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贴主:沙喉咙于2022_10_29 3:23:58编辑
贴主:沙喉咙于2022_10_29 3:29:24编辑
喜欢沙喉咙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沙喉咙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