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意浏娱乐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清朝人过年:吃喝玩乐,年味十足,风俗讲究多

送交者: 天王老子不怕打[★★声望品衔10★★] 于 2021-08-24 19:53 已读 1860 次  

天王老子不怕打的个人频道

+关注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可“春节”这一概念却是民国政府创造的,然而“过年”的习俗却源远流长。这里辑录了一组清末时期的过年老照片,看看那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一盛大节日。图为1906的北京崇文門大街市场,逢年过节市场繁盛,置办年货古今雷同。


清朝人有“正月不理发”的习俗,都赶在节前去理。据传,清初满清政府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汉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政府对抗,于是就用“思旧”的谐音“死舅”,编唱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民谣。时至今日,全国仍有很多地方恪守着正月不进理发店的习俗。


自古民以食为天,“吃好”无疑是过年的头等大事。图为清末北京街头一个小孩在买喜欢吃的“半空儿”。由花生里剔出来的颗粒不饱满的瘪壳花生, 北京人称之为”半空儿”,,比花生质量差, 但是价格要便宜得多。


清末时期,穷人过年都是聚在一起吃顿好的,有一些更穷的连一顿好饭都吃不到。


过年了,富人们则聚在一起下馆子吃团圆饭,不光饭菜丰盛,还有陪酒的唱曲的,极尽奢华。


酒足饭饱后,去茶馆休闲消遣,也是清末有钱人必做的事。


常言道:“五里一方言,十里不同俗”。过年了,各地自由有各地的风俗。图为清末北京的“放盒子”习俗,是一种把烟花和鞭炮合在一起放的种类,两者结合,彼此呼应。清时有《竹枝词》专写放盒子:“花灯彻夜是元宵,盒架高支望去遥,最怕层层分不断,连皮带骨一起烧。”


清末踩“祟”(踩芝麻秸)的过年习俗。麻秸不是圆形而是带棱的,风干后踩起来声音特别脆响,所以有“岁岁平安”的含义。人们一边踩,一边祈祝自己一年更比一年好,“脆脆生生”过好日子。


芝麻秸挺直,象征“长命百岁”。大人小孩一齐踩碎(岁),芝麻秸被踩碎的破裂声尽管远不如炮仗响亮,但噼噼剥剥十分有趣,而且与人们“岁岁平安”的愿望相合。


拜年是由来已久的过年习俗。新年期间的拜年、贺年和走亲访友,也是一场小规模的春运,是亲友间密切联系、增强情谊的很好方式。


清末人的拜年作揖。作揖又称拱手礼,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交礼节,在春秋时期就已流传,自明朝以后广泛应用于官俗各类社交场合,拜年时作揖要采取左手包右拳的姿势。


正月初五称为“破五”,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这时妇女才可出门上街,过年初五前妇女们一般都不出家门。


逛庙会是过年的重要民俗活动,京城中各大庙会、厂甸、白云观等处都向百姓开放,这些娱乐场所都热闹非常。


在北京,也有去较远的郊区如妙峰山等处拜佛的,可谓人声鼎沸。


过年期间,也有民间花会在庙会上或街道上表演,有舞狮、踩高跷、耍中幡、跑旱船等。图为北京天桥的民间杂耍。


逢年过节,全国很多地方有庙会,规模有大小、形式也不尽相同,但都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如果您喜欢摄影、行游、历史、国学及传统文化,欢迎关注“行摄驿站”!】 

喜欢天王老子不怕打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