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小弟一生所爱3

送交者: 海燕2006[♂☆★声望品衔7★☆♂] 于 2023-05-20 19:06 已读 2159 次  

海燕2006的个人频道

+关注

朋友们,红楼梦真正的精华是从第四回,黛玉入贾府开始的,前面的内容都还算不上绝对精华。但作为高水平的写作,我们不能遗漏一点,对很多红楼迷来说,他们认为红楼梦没有一丁点糟粕,全部都是精华。比如曾经导演王扶林要拍电视版《红楼梦》时,遭到了很多红学专家的反对,说:“不能改编,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改了就是对名著的亵渎!”可见在这帮人心中,红楼梦高到了什么地步。



这里插一嘴,我对电视版《红楼梦》是非常欣赏的,但我还是要求太高,对电视剧的要求跟看书一样,稍微有一丁点拍的不好,我就不看。因此电视版红楼我其实是非常不满意的,只看了其中的两三集,就再也没看过了。很多人把电视版红楼的播出形容为是“一场文化的盛宴”,这是没错的。因为导演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全国海选,拍了五年,呕心沥血,才拍出这么一部戏来。可是这样一部高水平的影视作品,在我眼中看来,连原著两三成的优点都没拍出来,看了后实在是让人大失所望,非常的遗憾。



朋友们,这种遗憾是永远也没办法弥补了,因为有人又尝试了拍第二版《红楼梦》。可那第二版的《红楼梦》那叫什么东西?我只看过半集就再没看了,第一版我好歹还看过两三集。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红楼梦的原著水平究竟高到了什么地步,集全中国的人力物力,导演竟然只能拍出原著的两三成好处来,可见这究竟有多么困难,原著之好,又到了什么地步,我们又是多么需要去好好珍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原来对一版红楼梦是非常失望的,一是主演林黛玉的陈晓旭长得实在不够漂亮,而原著中那可是仙女一般的存在。第二点是电视版并没有拍的不好,而是内容大幅度往前跳跃,原著的大量细节都没有拍。我自己的评估是只拍出了原著前80回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都没拍出来,所以我是非常失望的,干脆不看。



特别是后40回写的那么垃圾,你也花时间花精力把它拍出来干嘛?这不是浪费人力物力么?前面好的内容你不拍,却拍后面不好的内容,我实在是想不通。但这个电视剧版也有它非常成功的地方,远远超过了原著,就是它的音乐配乐方面。我们读原著毕竟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它的诗词写的再好,毕竟也只能是在心中朗诵一下而已。而电视剧把它改成了歌曲,听起来让人魂牵梦萦,如痴如醉,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能听到这样的歌曲,是广大红迷们人生的极大幸事。这是电视剧版极大的成功。



朋友们,四大名著电视剧版的改编只有《西游记》是超过了原著的,它把原著中孙悟空的形像,从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变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侠客形像。我小时候那“咚咚咚”的音乐一响,还在放学路上的我就赶紧往家里跑,实在是百看不厌,即使是多年后成年后的我,也重看过一遍。



说到红楼梦,导演王扶林说,他已经尽了全力了。是的,他确实尽了全力了,可是即使这样,他花了五年时间,也只拍出了原著的三分之一,若要全部拍完,岂不得15年时间?可要那样,那些年轻的演员们岂不得成为大叔大妈了?还怎么拍下去?



所以我对这位导演是非常敬佩的,并没有太过苛责。我只想问二版导演李少红,红楼中的人物又没练过轻功,你几秒钟的镜头,就把人物从一个很远的地方拉近,闪到了近前,闪到了观众的面前,你拍的是鬼片不成?



说到哪了?说到第4自然段了,且从这里开始: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里有两个神仙开始出场了,红楼梦一开始就是虚假的神仙故事,若是没有读完全书,不会有什么感受。可是若是读完全书,就能感到作者求真实而不能,只能整日沉浸在“虚假”里的那份痛苦。他是一心想把这种虚假,化成他梦中的真实啊!这一段又有几句词“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不能永远依恃”、“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几句词都写的极好,极有空幻意境,人生悲喜颠倒,瞬间变幻的意味。



第5自然段:



这石凡心已炽,哪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一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这一段交代了美玉的出处,它相当于是作者的眼睛,从头去重历一遍作者年少时的悲喜生活。朋友们,我能想象曹雪芹当时是多么渴求能重回他年少时的富贵生活啊,与其睁开眼来,家徒四壁,不如沉浸在书中,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一梦归空,万境成空!



这一段又有句词“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写的极妙,特别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我们后人想要再造一个这样的词句都是难上加难,既有文采,又符合书中实景。这是作者对自己家族,自己家乡南京的一种评价,也是一种深深的眷念!

喜欢海燕2006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海燕2006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