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29

送交者: diyunheng[☆★声望品衔7★☆] 于 2020-03-07 13:30 已读 23 次  

diyunhe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2020 《30天认知训练营》发刊词 | 寻找自由 由 diyunheng 于 2020-03-07 13:28

29 小概率事件不可阻挡

这一讲,我讲一个特殊情景中的悖论:小概率事件不可阻挡。

如果达到一个结果要很长时间,经过很多环节,那么在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与那些从外面观察的人之间,往往会出现巨大的背离。

从外往里看的人们倾向于认为,结果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毕竟要经历那么长时间,那么多环节,处处都是变数;身处其中的人们则往往感到被压倒性的力量驱使,如果是反对它的人,因此往往有无力对抗的浓浓宿命感,如果是支持它的人,则自我感觉坐在了历史隆隆向前,碾压一切的火车头里。

谁对谁错?

先看看这背离产生的基础。

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假如我先告诉你,一个结果实现的可能性不到2%,再告诉你它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你觉得可能吗?

理论上不可能,现实中则有可能。现实中如果只有一步也不可能,但如果分步完成就有可能。具体是这样的:
假设达到一个目标需要通过10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顺利通过的概率都是2/3。那么,假设每一步相互独立,则达到目标的机会是2/3的10次方,约等于1.7%,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在每一个步骤时,都有2/3也就是压倒性的力量支持往目标前进。单独看每一步,通过派都是必胜的。如果每一步都赢,步数再长,也能一步步碾压过去,直到目标的必然实现。

以下围棋为例,下一盘围棋,步数多的时候能超过300步,最多的时候甚至会超过棋子的数量。但围棋这种游戏却是强者恒强,上手始终压制下手,翻船的时候极少。只听说过足球是圆的,没听说过棋子是圆的。

观察者从外部看,容易关注到的是全部链条之长,纸上算出来是1.7%;身处其中的人则切身感受到每一步的力量对比。支持者的信心和反对者的无力感,都来自于实战中的动力学。

华尔街上的早期股票大作手利弗莫尔说,股价总是沿着最小阻力线运动。真实的社会运动一样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1.7%的成功率是正确的算术,但社会运动看当下的最小阻力线,指示的方向。你有2/3,就往前碾压那挡路的1/3,每次都是如此。

更何况,现实非常势利眼,对赢家总是比对输家更宽容。你是强者,做上手,居高位,那就没什么要求你必须匀速通过每一关。能通过就快速通过,不能通过就蓄蓄势运运气有把握了再通过。哪怕试了一次没能通过,往往关系也不是很大。“下次再来”这句话只属于强者,弱者可没有这么奢侈。强者通过每一关,只需要赢一次,弱者要守住这一关,却得次次都赢。

现实非常势利眼,还体现在总是奖励赢家。你通过了一关又一关,就会发现自己身后助推的人群越来越庞大。你要走的每一步之间,本来在纸面上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但在现实中总是相互关联的。胜利驱动更大的胜利,人们抛弃输家,加入赢家。事前预判每一步的2/3优势,只要你赢了,接下来就会逐级放大,直到所有人都加入你这边,对面空无一人。

如果你被看成势不可挡,你就真的势不可挡。

黑人白人的分开群居

说到这个势,能起势头的并不一定是表面看上去强的强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蚁穴与大堤,谁看上去更强,谁实际上更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博弈论宗师谢林(Thomas Schelling)对这类有着几乎不可阻挡力量的小势头,有过经典论述。

美国是不允许种族隔离的,居住自由,搬迁自由,但在许多地方事实上出现了黑人和白人分开群居的现象。谢林注意到,一个白人的居住社居,如果有黑人搬进来,哪怕黑人家庭在社区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但很快这个社区里的白人就一个个都搬走了,变成完全的黑人社区。这是为什么?

谢林用博弈论来描述这个转换过程的动力学。

假设社区中的所有白人家庭,对社区中黑人家庭占多大比例各自有一个自己能承受的门槛,有的家庭是一个也不行,有的家庭是一个行两个不行,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家庭是只要不全是就行,这样排成一个序列。
那么,当第一个黑人家庭迁入时,就会有一个白人家庭决定迁出。而这个迁出动作本身,进一步提高了黑人家庭占社区家庭比例,于是触发第二个白人家庭迁出,于是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一个也迁出,社区从完全的白人社区转换成完全的黑人社区。

谢林作的理论推演得到了实证研究的证实。社会学家发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城市社区中,平均而言,黑人家庭占到社区比例在12%至15%区间的时候,社区是稳定的。高于这个比例的话,就会引发白人家庭迁出,直到变成纯黑人社区。

对每个家庭来说,根据自己偏好沿着最小阻力线所作的分散决定,在可观察到的每一环节上的小势头,最后却变成无法阻挡。

今天美国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共识是,如果放任自由的话,事实上的族群分居无法避免,只能通过政府强力干预才有可能防止。比如搞点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项目,并把这些项目分散在城市的每个社区里。诸如此类。
其实,谢林所描绘的微观动力学,又何止是族群聚居而已!一个社会有无数人,哪怕看上去在任何一个议题上的看法,都有无数层差别,展示出非常多元的偏好,因此好像是极为稳定。实际上,往往是一阵风吹来,小势头就开始起势,一浪推一浪,最后,势不可挡。从流行变换到观念变迁到街头运动,都是这样:从风平浪静到滔天巨浪,只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偏好,沿着最小阻力线运动所致。

三个建议

这一讲跟你讲了貌似小概率事件背后的社会动力学机制,最后再给你三个建议,面对沿着最小阻力线走的社会运动,你怎么办。

第一,不要低估今天讲的这类特殊进程的成功率。不要因为全过程的链条很长,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很复杂,就认为其运动必会出轨。相反,对远大目标来说,长链条反而有其好处。雪道够长才滚得起够大的雪球。这一轮的胜利滋养下一轮的胜利。

第二,如果你不幸站在这类进程的对立面,一定要及早抽身。

讲个感想,身为新闻工作者,我看过许多匪夷所思的离奇事件。抽离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其实背后都有同一个死亡螺旋。看上去似乎每一步,都有概率不小的机会脱离这个螺旋,而这螺旋的链条又似乎足够长,它应该不至于发生。事实当然正好相反,每一步都按最小阻力线走。每走到下一步时,将它推到这一步的力量都站好了队,一步步碾压过去,并无悬念。要脱离这个螺旋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第一步就脱离,第一步脱离不了的话,越往后就可能性就越小。

第三,如果最小阻力线已经明朗,小势头已经起势,雪球已经滚大了,你的理性选择只剩下一个,就是加入进去助推,如果理性指的是只考虑个人得失的话。

《韩非子·说林》讲,商纣王喝酒喝断片了,不知道今天是哪天,问左右大臣也都不知道,派人去问贤者箕子。箕子说,君主竟然不知道日子,那么天下要完了;但所有人都不知道日子,只有我知道,那么我要完了。为了保命,箕子说,我也喝多了,我也不知道。

当傻子已经滚起雪球的时候,越是聪明人越得选择装傻。当然,越是聪明人就越有能力装得惟妙惟肖,最后聪明人与傻子无从分别,天底下的人看起来都像傻子,听他们说的话都像傻话,做起事来也都是傻事,那么天底下就真的只剩下傻子了。

就像刚才说的箕子,商朝的最后一个贤者,到他也装傻的时候,举国上下就真的全是傻子了。此时,西方狼烟已举,周武王集结完大军,完成天命在周的战前动员,杀过来了。

这一讲的推荐阅读是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 by Abhijit V. Banerjee & Esther Duflo)。它是2019年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和艾丝特·杜芙若的新书。这本书刚刚出,还没中文译本。我把它的书名翻译为《艰难实事中的好经济学》。这一讲提到谢林关于小势头的论述和社会学家的实证,就出自这本书的转述。

思考题

你什么时候有意识地装过傻?什么时候理性告诉你应该装傻,但你还是决定不装,为什么?

下一讲,是这门课的最后一讲,我要给你讲新世界的地图,注意力碎片化时代的政治动力学。
喜欢diyunhe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