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的火力支柱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3★★★] 于 2021-03-08 4:37 已读 597 次  

MKE的个人频道

+关注

喜欢看抗日影视剧的观众朋友们,都会对抗日剧中一款极具特色的武器情有独钟,没错,那就是捷克式ZB-26轻机枪(以下称为捷克式机枪)。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抗战剧中的英雄,往往会端着捷克式机枪冲锋。而这一画面已经成为抗战剧塑造英雄人物的不二法门。


《新亮剑》防空射击

捷克式机枪,属于那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种武器,在西欧国家并不怎么出名,但到了中国,它瞬间成为中国百万大军强有力的火力支柱。


捷克式机枪,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厮杀的利器,更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歪把子机枪最强的竞争对手,是百万侵华日军的噩梦;直到朝鲜战争,它更是宝刀未老,和汉阳造,三八大盖,歪把子等一系列杂牌武器,硬是把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赶回三八线。


那么这把武器是怎么诞生的,它又是如何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成为抗日军民最佳利器呢?


历史渊源

捷克式ZB-26轻机枪,枪正如其名,制造国家正是一战结束后刚刚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的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简称捷克)。


作为一名老牌的帝国主义强国(奥匈帝国实力在欧洲仅次于英法德俄,排名第五),奥匈帝国的军工实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而捷克在奥匈帝国中的地位非常高,是奥匈帝国重要的工业区,工业地位和德国的鲁尔区和建国初期中国东三省一样重要。


奥匈帝国

因此捷克出现了很多实力强劲的军工厂,比如欧洲第二大兵工厂,著名的斯柯达兵工厂,而布拉格兵工厂也是捷克优秀兵工厂中的佼佼者。


制造

上世纪20年代的欧洲军事界,在经过残酷的一战绞肉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堑壕战的攻击方到底该配备怎么样的武器。我们都知道,堑壕战中防御一方的优势非常明显,凭借着深深的壕沟和铁丝网,加上数量足够的水冷重机枪,几个人就能抵挡数倍于己方的敌人。而进攻方因为重武器难以携带,在冲锋的过程中难以压制敌人的火力,新研制的冲锋枪射速倒是足够,但射程不足,也不能有效的压制敌方。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携行的,同时又具有持续火力、能够起到一定压制效果的武器,这种需求导致了轻机枪这一新枪种的诞生。


一战堑壕战

和当时的水冷重机枪相比,轻机枪不仅射速低,子弹少,火力持续性差。但是人家轻便,射速比栓发步枪高,重量比重机枪轻,射程还比冲锋枪远。因此,轻机枪这个新武器很快就得到了欧美各大强国的青睐,纷纷研制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轻机枪,光是在一战时期,著名的轻机枪就有法国的绍沙M1915轻机枪,德国的MG08/15机枪,美国的勃朗宁自动步枪(虽为自动步枪,实际上是轻机枪的样式和性能)等等著名的轻机枪。


轻机枪在一战的表现更加彰显了自身在运动战的地位,因此在一战结束后,更多国家开始研制自己的轻机枪,就连二流工业国家日本都研制出了极具本国特色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就是大名鼎鼎的“歪把子”)


歪把子机枪

而作为奥匈帝国的重要工业基地的捷克也不能落后于世界潮流,危机感十足的捷克很快就参与到研制轻机枪的潮流中(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毗连德国,随时都会被其吞并)


1923年,捷克国防部正式宣布将挑选一款轻机枪供给陆军使用。参与竞标的有勃朗宁,麦德森,维克斯等著名老牌机枪,但一匹黑马瞬间入进了捷克国防部的法眼,那就是本国枪械设计师哈力克设计的布拉格Ⅱ式A型(为先前设计布拉格I式机枪的改进型)。


本来这部布拉格Ⅱ式A型在强者云集的老牌机枪中并不算起眼,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部机枪在测试中表现优异,得分仅次于麦德森轻机枪(世界上第一部大批量装备的轻机枪)。


麦德森轻机枪



不过,哈力克对测试不太满意,再次对布拉格Ⅱ式A型进行深度改进,研制成了布拉格1-23。新枪采用伸缩枪托、装有稳定的两脚架,可以快速更换的机枪枪管,已经具备了现代轻机枪的全部特征。


而在测试中,这部机枪射击精确,火力持续性良好,更重要的是它是捷克本国制造的成本方面很容易控制,最重要的是它照顾到了新成立的捷克国的民族自尊心,因此哈力克的设计最终被陆军选定。


不过此时布拉格兵工厂经营出现了问题,已处于濒临破产的状况,哈里克和大部分技术人员都先后离职,虽然布拉格I-23轻机枪获得军方认可,但却无力生产。


而捷克可不能让这款兼具捷克本民族自尊心的机枪胎死腹中,因此在1925年11月,布拉格兵工厂与捷克国营兵工厂签订生产合约,两厂共同合作生产这款机枪。


于是,新机枪在1926年获得大量生产,正式生产型号称为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轻机枪(Zbrojovka Brno vzor 26),缩写即ZB26式轻机枪。


捷克式机枪



凭借着优良的军工企业,捷克式机枪不仅满足了捷克国内几十万大军的运用,还大量出口,赚取外汇。


整个20世纪30年代,捷克式机枪一共出口12万挺。其中,贫穷落后的中国就进口了其中的三分之一,达四万挺,成为捷克式机枪当仁不让的VIP客户。


那捷克式机枪,是以何种性能,吸引了手头拮据的的中国花费大量宝贵的外汇来购买这把机枪呢?


简单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机枪中,和其他机枪特别是日本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机枪)相比,捷克式机枪已经算得上是结构简单的机枪。全枪可分为枪管组件、枪机组件、机匣组件、两脚架组件、发射机和弹匣组件、枪托组件等6大部分组成,除了机匣本体为一整块金属切削而成,加工比较费事外,其他部位的制造和加工都比较简单,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工业能力,只需要简单的工业基础和详细的图纸就能制造出来。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工业,而重工业的集聚地东北又被日本占领了。但中国军工企业硬是在抗战爆发前制造了四万挺捷克式机枪几乎和进口机枪同量。




抗战爆发后加上零星从国外弄来的进口、阎锡山的西北兵工厂以及八路军的兵工厂制造的捷克式机枪。这样算下来,捷克机枪的总数最起码超过10万挺。


而抗战事情,中国军队人数最高时高达560万人,差不多一个半排就能分到一把捷克式机枪,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也从侧面说明了捷克式机枪的制造容易程度。


准确打击

由于拥有优秀的结构,捷克式机枪的精度自然是水涨船高。在其有效射程之内,基本上是指哪打哪,堪称二战精度最好的机枪之一,精度不亚于自己的老对手歪把子(歪把子的精度同样也不错)。


而捷克式机枪由于采用20发弹匣,火力持续性低。为了保持火力,有经验的机枪手常常采用点射方式进行射击,而在机枪点射中,精度又尤为重要。捷克式机枪的这一优点在点射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些老兵甚至可以用捷克式机枪,用点射方式击毙数百米外的日军。《东史郎日记》的作者东史郎就对捷克式机枪的精度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他曾经亲眼目睹过日军一次冲锋,就有20人倒在捷克式机枪的枪口下。试问,精度不佳且子弹少的机枪能干出这样的成绩吗?


使用捷克式机枪的游击队



另外说明一下,像许多抗日神剧中的某某位“英雄”抱着捷克式机枪突突的冲锋完全是找死的行为,且不说捷克式机枪的重量根本不合适抱着冲锋(全枪重9千克),就它那20发子弹的容量,三四个点射就打没了,哪有那么多子弹来“突突”呢?


通用程度

捷克式机枪在中国也有非常好的兼容性,因为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工企业师出同门,所以捷克式机枪使用的是德国毛瑟7.92毫米步枪弹。而中国又长期崇拜德国毛瑟军工企业的产品,国内步枪大量使用毛瑟7.92毫米的步枪弹。因此捷克式机枪在中国拥有非常好的弹药通用性,只要是使用中正式步枪和汉阳造步枪的军队都能给捷克式机枪进行弹药补充(补给要尖头弹,老版汉阳造的圆头弹不行)


毛瑟尖头弹和圆头弹的对比



而和日军的歪把子相比,捷克式的优势就更大了。歪把子不但结构极为复杂,而且还采用极为怪异的漏斗式供弹方式,也就是说,日军机枪手在机枪射击时,旁边必须要有一个副射手进行弹药补充,否则机枪手很难一个人一边射击,一边进行弹药补充。虽然歪把子理论射速要比捷克式机枪高,但怪异的供弹方式和非常容易出故障的性能,使得歪把子在和捷克式的对射中往往处于下风。


在实战中,日军的飞机大炮如果不能摧毁捷克式机枪阵地,就必须要依靠掷弹筒来完成这个任务,因为仅仅凭着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很难完成这个任务,即使完成了摧毁任务,往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使用歪把子的侵华日军



在吸取了大量和捷克式机枪对抗的经验后,日本以捷克式机枪为模板,在借用了一些设计特色后,设计出了6.5毫米的九六式轻机枪和7.7毫米的九九式轻机枪,并把它们大量使用在太平洋战场上,给夺岛的美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训练

一把好的武器,除了要有良好的性能,还要有良好的上手性。因为战争是残酷的,特别是机枪手,往往会得到优先照顾。由于捷克式机枪的优秀性能,因此中国机枪手很容易被日军重点照顾。一个机枪手被打死后就立刻需要人来补充,否则很容易造成战场火力的大打折扣(特别是中国军队),而且补充的人也要对机枪有着一定的了解,否则补充上去也无济于事。


捷克式机枪这方面就非常如人意,其射击训练非常简单,即使从来没有摸过这把枪,训练几个小时就可以良好的进行射击(当然和专业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战场上都打红眼了,也没人讲究这些)。




抗日战争特别是初期的几个大规模会战,很多中国军队都是补充到前线,战前仓促训练捷克式机枪的,但即使这样,这些训练仅仅几天的中国军队就能拿着捷克式机枪给予侵华日军重大杀伤。而歪把子机枪手被打死后,很难找到替补者,造成日军步兵火力的减半。捷克式机枪的良好上手性和歪把子的不良性能使得侵华日军在捷克式中吃了不少苦头。


问题

捷克式机枪虽然有不少优点,但也有两大问题,一是子弹少,二是上方供弹方式


子弹少的问题有点要命,因为二战机枪的任务是通过点射来杀伤敌人,既要兼顾机动性,也要考虑到火力持续性,所以子弹一般不会装备太多。像持续射击,进行火力压制的任务是重机枪分内任务的。但对中国军队来说,重机枪比轻机枪还要宝贵,有些中国杂牌师很可能都分不到一挺重机枪,所以捷克式机枪还要分担一部分重机枪的任务。这个时候,它的子弹不足的缺点就被放大了。而一些有经验的日军老兵往往会趁着中国军队换弹匣期间进行突袭,用手榴弹或者掷弹筒打掉机枪阵地。




针对这一缺点,英国人在对仿造捷克式机枪的布伦机枪中给予改进,子弹从20发改为30发弯弹匣。随后一部分布伦机枪随着租借法案来到中国,和他的兄弟捷克式机枪一起打击日本侵略者,也算是对捷克式机枪的不足进行了一些补充。


布伦机枪和捷克式机枪



而上方供弹的问题也算是捷克式机枪的小小缺陷,因为机枪是战场的火力支柱,机枪手必须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躲避或者解决对自己具有重大威胁的敌方步兵,而不良的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枪手更好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这也就是二战后再也没有机枪采取上方供弹设计的原因)


支柱

对于那些西欧国家来说,捷克式机枪并不算得上一把优秀的武器,特别是和mg34和mg42这样的大杀器相比,捷克式机枪简直就是一个弟弟。


但在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来说,捷克式实在是非常重要。对于极其缺乏重武器的中国军队来说,每一把捷克式机枪都是珍宝。国民党精锐还好,每个班一把捷克式机枪,一个师近七百挺,不过像这样的部队实在是太少了。


国民党德械师



对于国民党地方军队和八路军新四军来说,每个排能装备一把捷克式机枪就算是主力了。但凡捷克式机枪充裕的部队,都不会去使用歪把子,而是把他们转给二线部队。《永不磨灭的番号》对此就有很好地描写,李大本事县大队刚刚组建时根本没有捷克式机枪,只能用歪把子凑合,等到他们升格为独立团时,才有捷克式机枪用


使用歪把子的李大本事



既然捷克式是中国军队的火力支柱,那么它的实战表现一定非常耀眼。事实上正是如此,凭借着捷克式机枪,火力孱弱的中国军队和志愿军硬是给装备精良的百万侵华日军和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重大杀伤,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捷克式机枪都是民兵训练的主要枪械。


游击队用捷克式进行射击训练

捷克式机枪是一把优秀的武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这部枪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它更是给予罪恶的侵华日军重大的杀伤,就凭这一点,捷克式机枪就应该列为二战中国军队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值得我们后世永远怀念……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