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复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傲视全球的30项高科技(二)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3★★★] 于 2021-02-02 18:16 已读 520 次  

MKE的个人频道

+关注

16、首艘国产航母




环球网报道,据官方报道显示,首艘国产航母于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2017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举行下水仪式。出坞下水是航母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2019年11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暨第二艘航母顺利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例行训练。




17、特高压古泉站极1低端站系统调试




特高压古泉换流站5G网络建设工程是全国第一例特高压变电站与5G技术结合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程。2018年12月31日,世界电压等级最高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带电。18条特高压工程组成能源输送的“高速网络”。


中国的特高压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点,让“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成为现实,让“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成为中国能源和电力发展的新常态。中国依靠特高压技术,使得国家电网成为中国海外战略最成功的央企之一,境外资产规模超过400亿美元。以特高压技术为代表的中国电网已经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一张金名片,成为中国抢占世界能源发展制高点、带动电工装备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特高压输电技术被誉为世界电力技术的珠穆朗玛峰,而特高压输电工程核心装备的特高压变压器和特高压换流阀由于研发难度极高,又被誉为珠穆朗玛峰上的皇冠。




国家电网公司集合了300多家单位的上千名科研技术专家潜心研发了十年时间。特高压变压器是将低电压转换成1000千伏特高压的关键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内部主要绝缘材料居然全是纸,用纸做成的各种配件达到25万件,不亚于任何一件精密的艺术品。




中国东西有5个时区,南北有6个气候带,拥有世界几乎所有的自然环境形态,是世界上气候地域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电网规模最大的国家,输电线路总里程115万千米。




中国是世界上电网规模最大的国家,输电线路总里程超过180万公里。而特高压电网,因其大容量、远距离的输电能力,被称为输电网络的主动脉。




中国建成的特高压线路达到18条,长度接近3万公里。保障特高压电网的安全运行,巡检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特别是过去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国家。




国网巴西公司首席环保官安莱亚尔表示,美丽山二期项目的环评堪称“史上最严环评”。因为项目经过亚马孙雨林地区、巴西利亚高原及里约丘陵地带,跨越亚马孙流域、托坎廷斯河等五大流域,生态体系复杂、地形多变、人文差异大。




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采用高于当地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设计方案。项目团队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人口、经济、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最终,项目团队提交了环境调查报告和环境影响诊断评估报告,并召开11场环评听证会。历时25个月的环境评估,美丽山二期项目最终在2017年8月通过了巴西“史上最严格”的项目环评。




18、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




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2019年3月12日,完成通关手续,从江苏连云港开启首航之旅。这标志着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疏浚重器“天鲲号”正式投产。




“天鲲号”是现役亚洲最大的绞吸挖泥船“天鲸号”的升级版,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额定功率6600千瓦,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是目前世界上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自航绞吸船。




天鲲号从设计到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第一艘采用全电力驱动型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其挖掘能力位居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输送能力达到世界第一! 天鲲号在适应恶劣海况能力方面全球最强,拥有国际领先的自航绞吸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




19、散裂中子源




散裂中子源是世界上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最重要的科学设施之一。它能产生比核反应堆强10~100倍的有效中子束流,将其射入被研究的样品,就可以测定物质的内部结构,研究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2019年8月2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它好比一个大显微镜,方便观察世间万物。




中国孩子具有同位素识别能力。中子与核的相互作用可以轻易地识别同位素,包括像氢、碳、氧,还可以识别原子系数相邻的元素,比如铁、钴、镍,对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对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以及一些合金材料和磁性材料的研究特别有利。


中子不带电,但有磁矩,它和晶格的磁散射是直接探测物质磁性结构和磁动力学的唯一物理工具。




中子的波长和晶格参数相近,中子的能量和晶格的元激发可比,因此中子可用于研究固体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




中子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中子引起的损伤较小,是一种高度无损的技术。对生物体的损伤,热中子比X射线要小一百倍,特别适用实时地研究生物活体。




中子的发现及其应用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中子诱发核裂变的发现导致了核武器和核能源的开发。中子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理想探针,中子散射技术已在很多基础学科中如凝聚态物理(固体和液体),化学(特别是高分子化学),生物工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特别是纳米材料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中子生产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活化分析、中子掺杂生产半导体器件、中子辐照加工等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工业,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子在其他重要应用领域,比如中子活化分析、中子掺杂生产半导体器件、中子辐照育种、中子探伤、中子照相、中子测井等等,广泛地服务于像国家安全、资源勘测、环境监测、农业增产等等领域。




20、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




2018年10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施首次水上试飞任务。放眼世界,各国极少研制全新水上飞机。水上飞机在飞行速度、航程、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全面落后同级别陆基飞机。




AG600是世界最大在研水陆两栖飞机。据官方的信息显示,该机机长37米、翼展38.8米、最大高度12.1米、最大起飞重量53.5吨,航程最远达4500公里。




从外形尺寸看,它和波音737或者A320差不多。AG600水陆两栖飞机53.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比70吨级的波音737少了二十多吨,也要比安装相同发动机的运-8、运-9少了10多吨。




在战后世界各国研制的水上飞机中,AG600绝对算是大的。比如日本US-2水上飞机来看,该机最大起飞重量47.7吨。俄罗斯的别-200水上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更是只有36吨。苏联时代研制的A-40“信天翁”两栖飞机最大飞重量已达到86吨,后由于苏联解体,该机完成研制后未能量产。


AG600的主要设计任务是灭火和水上救援,因此低空低速性十分突出,它需要在50-100米的高度实现长时间的稳定巡航。因此,AG600的机翼面积和翼展都比较大,保证了低速巡航特性。




首飞时AG600滑行非常短的距离便腾空而起,它的外形尺寸接近波音737,但起飞重量缺少三分之一。其尾翼面积也比其他飞机大得多,一旦飞机出现失效,大尾翼可以保证飞机姿态的可操纵性。




21、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曾经被英媒《卫报》称之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在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吉尼斯世界纪录数据显示,它是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总长度是48.3千米(30.01英里)(非大桥工程实际长度)。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




港珠澳大桥是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 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 港珠澳大桥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 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桥面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桥面总铺装面积70万平方米; 通航桥隧满足近期10万吨、远期30万吨油轮通行;




值得一提的是,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撞击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22、体细胞克隆猴




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


中国科学院2018年曾经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特别是生物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将以封面文章发表此项成果,并于2018年1月25日在线发表(online)。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1997年,首个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动物“多莉”羊出生以来,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不仅诞生出包括马、牛、羊、猪和骆驼等在内的大型家畜,而且诞生了包括小鼠、大鼠、兔、猫和狗在内的多种实验动物,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




近20年来,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多家科研机构在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但始终未能成功。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供体细胞核在受体卵母细胞中的不完全重编程导致胚胎发育率低。同时,用作受体的卵母细胞数量有限,且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操作技术尚不完善,也是影响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重要因素。




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研究员率领以博士后刘真为主的团队,经五年努力,熟练掌握并改进了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显微操作技术,同时不断尝试各种实验方法,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促进体细胞核重编程,显著提高了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质量和代孕后的怀孕率,成功地突破了这个生物学前沿的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




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这一突破也实现了“领跑、弯道超车、三个面向”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




据孙强研究员介绍,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能在一年内产生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这是制作脑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




23、中国医疗器械登上权威刊物《柳叶刀》




2018年9月4日,全球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刊登了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火鹰支架在欧洲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称该研究破解了困扰世界心7.血管介入领域10多年的重大难题,这是《柳叶刀》创刊近200年来首次出现中国医疗器械的身影。


全球影响力最高的SCI刊物之一,《柳叶刀》对刊载文章的审核极为苛刻,每篇文章都需多名同行专家多次严格评审,目的是为了确保学术水准和客观真实,从投稿到刊登通常耗时数月,长达一两年的也比比皆是。




这一次,对来自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这张“陌生面孔”,《柳叶刀》却一改时间“漫长”的审核作风,从收稿到刊登仅用了不到一个月,且5位评审专家一致投了同意票,并且给予积极评价,被称为学术界一段佳话。




中国的火鹰支架在欧洲十国一炮打响,根据统计,在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上市或完成注册,而以“微创”为代表的中国医疗器械品牌正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




数据显示,微创已上市产品约300个,覆盖心血管介入及结构性心脏病医疗、心脏节律管理及电生理医疗、骨科植入与修复、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等10个业务领域,产品已进入全球逾8000家医院,覆盖亚太、欧洲和美洲等主要地区。




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微创的产品被用于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或用于帮助其催生新的生命。截至2017年底,微创生产的包括火鹰支架在内的约450万个冠脉产品已救治了全球约350万名患者,产品植入成功率超过99.995%。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且患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35到44岁的男性患者在过去15年增加了111%。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并居首位。




研究表明,中国的火鹰支架的使用者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预期可以从长期治疗缩短至1个月,可为患者每人每年节省近万元,如果服用其他新型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则节省更多,可为国家医保每年节省支出近60亿元。




24、“魂芯二号A”芯片




中国电科38所发布“魂芯二号A”芯片:实际运算性能业界同类最强2018年4月23日,中国电科38所发布了实际运算性能在业界同类产品最强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




中国的“魂芯二号A”,采用了全自主体系架构,通过单核变多核、扩展运算部件、升级指令系统、扩大存储容量、加大数据并行、丰富调试手段、扩展应用领域等手段,使器件性能千亿次浮点运算同时,具有相对良好的应用环境和调试手段。




器件配置了相对强大的数据吞吐率能力,达240Gbps,支持RapidI/O、PCIE、JESD204B等多种协议,支持片上网络调试、远程调试,为系统维护开发提供便捷和快速实现手段。作为通用DSP处理器,“魂芯二号A”将广泛运用于雷达、电子对抗、通信、图像处理、医疗电子、工业机器人等高密集计算领域。而且正在多种重大装备以及图像处理领域中推广使用。




“魂芯二号A”相对于“魂芯一号”,性能提升了6倍,单核实现1K点FFT仅需1.6us,运算效能比TI公司TMS320C6678高3倍,实际性能为其1.7倍。魂芯DSP核是当前市场上性能最高DSP核,实现了市场上同类产品性能指标的超越,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科技成果共计30余项。




该芯片由中国电科38所完全自主设计,在一秒钟内能完成千亿次浮点运算,单核性能超过当前国际市场上同类处理核的4倍,其可与高速ADC、DAC直接互连,具备相关时序接口,可以实现P波段射频直采软件无线电处理形态。“魂芯二号A”的推出,使得软件无线电从理想走向现实,人们梦想着系统功能主要取决于软件算法成为可能,同时为中国建立自主体系高端DSP产品谱系奠定了基础。




25、中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




2018年2月8日,同济大学左为教授团队宣布完成肺干细胞移植人体临床试验。标志着中国完成了全球第一例成体肺干细胞移植,实现了首次肺脏再生。


慢性肺病,传统的药物无法让肺器官恢复原状,只能减缓其纤维化的速度,而这些伤害都是不可逆的,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简称“慢阻肺”)。这种疾病被认为是全世界最痛苦的疾病之一,如果想象一下,若人在游泳时憋气,在水下1分钟会是什么感觉?可是世界上有每100人中就有6个人每天就好比在水下去挣扎呼吸。




肺脏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数十种不同细胞的协同工作保证了正常功能的进行。而正是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增加了临床病症诊断的难度,因而一经确诊,肺病往往已经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至少已丧失50%的功能)。




在一般的肺移植手术,患者往往面临极高的风险。毕竟,在众多器官移植中,肺移植手术属于最复杂、难度极大的一类:手术允许的冷缺血时间短;大部分脏器暴露在空气中,感染问题十分突出,非常容易引起败血症。但左为教授团队成功实施的肺干细胞移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即可无创移植,患者入院观察3天就出院了,无需像肺移植那样进行开胸,无疑大大避开了上述的风险。




由于异体移植常伴随着非常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与异体肺移植相比,肺干细胞移植这种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优势还在于基本不会激发免疫排斥。




截止2017年,中国肺癌发病率已经上升到80万例,死亡人数已达到70万例,约占全国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但是,慢阻肺作为慢性肺病也非常值得重视,它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均高于肺癌。有数据显示,特别是中国乡镇地区,该病是第四大主要死因,而在城市地区,慢阻肺是第三大主要死因。




在美国,慢阻肺患者的患病数量同样触目惊心,美国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超过3000万,而它也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预计2030年将成为全世界第三位主要死因。




26、世界首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装备




可加工22纳米芯片,2018年11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超分辨光刻装备项目在成都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成功研制出的世界首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装备。


中国的这台光刻装备,并非是用来制造麒麟990,英特尔I7这类芯片的,而是用来制造光学器件,比如光栅等,虽然如此,技术非常厉害了。中国这个光刻机,严格来说和ASML不是一个东西。因为此项技术是打破光子衍射极限的原理性成就,理论上可以做到10nm、甚至3nm制程。




紫外超分辨光刻装备技术,与ASML所走的路是不同的。ASML的技术相当于走盘山公路,是慢慢在翻山,而中国离子激元聚光光刻蚀技术相当于是定向挖隧道直达ASML想到的目的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聚焦技术,是一种突破了光刻衍射极限,的近场光学技术。




在光刻机研制方面,中国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沿用ASML的老路走一次,另外就是另辟蹊径通过新原理实现弯道超车。而这台SP光刻机的研制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事实上,这不是弯道超车,而是在别的人还在绕山路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家在尝试打通一条隧道,最终虽然还没有完全挖通,但曙光就在前方。




27、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2018年11月26日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




编辑峰会于2018年11月27—29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和香港科学院在香港联合举办。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了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让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够天然免疫HIV 病毒。




贺建奎还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 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28、中国±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新疆准东-安徽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长3324千米,共有铁塔6079基,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准东-皖南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昌吉自治州,终点位于安徽宣城市,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新建准东、皖南两座换流站,换流容量2400万千瓦,线路全长3324公里。工程投资407亿元人民币。




准东-皖南工程刷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高度,并且开启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新纪元,特别是对于世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大示范作用。




国家电网在成功突破±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1100千伏电压等级的全新跨越,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电网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新疆能源资源丰富,为中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具备同时开发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条件。准东地区煤炭资源品质优良、开发条件好,适宜就地发电,已探明煤炭储量约2136亿吨,综合煤、水及环境等条件,2020年煤炭规划产能可支撑外送煤电装机规模为4000万千瓦。




29、中国发现迄今最大黑洞。




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这项重大发现,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尤其是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




研究团队依托中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


2016年秋季开始,研究团队以国家天文台为首的研究团队利用LAMOST开展双星课题研究,历时两年半监测了一个小天区内3000多颗恒星。结果发现,在一个X射线辐射宁静的双星系统(LB-1)中,一颗质量是太阳八倍的蓝色恒星,围绕“一个看不见”的天体做着周期性运动。


不同寻常的光谱特征表明,那个“看不见的天体”极有可能是一颗黑洞。研究人员随即进行了“确认”:他们通过西班牙10.4米加纳利大望远镜和美国10米凯克望远镜,进一步确认了LB-1的光谱性质,计算出该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70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年半的监测时间里,LAMOST共为这项研究做了26次观测,累计曝光时间约40个小时。刘继峰表示,如果利用一架普通四米望远镜来寻找这样一颗黑洞,同样的几率下,则需要40年的时间,充分体现出郭守敬望远镜超高的观测效率。




所谓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2019年4月10日21时,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被证明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30、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突破"建桥禁区" 首个航道桥主塔封顶(2018年4月26日)。2020年6月份高速公路段通车,铁路段通车。这座大桥是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


全桥共计228个桥墩,钢结构用量124万吨,混凝土用量294万方,其用钢量和混凝土总方量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桥梁之最,大桥贯通也意味着未来“京台高铁”的关键节点建成。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该桥址所在的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具有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点。据统计,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最大浪高约9.69米,曾被称为'建桥禁区'。其建设条件远比已建成的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及港珠澳大桥恶劣,特别是波流力的影响,是常规长江等内河桥梁的10倍以上,建造难度和风险更大。




由于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桥址区域恶劣的建设环境,钢桁梁桥传统的散件安装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为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提高施工工效,工厂化、大型化、整孔架设安装成为必然的选择。为了将重达1350吨的钢桁梁进行整孔吊装,中铁大桥局历时3年、耗资3.4个亿打造了"建桥利器"——"大桥海鸥号"自航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这一"建桥利器"起重能力达3600吨(相当于2400辆小轿车的重量),主钩起升高度达110米(相当于39层楼高),是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




据悉,此次钢桁梁整孔吊装在国内尚属首例,为大桥后续33孔简支钢桁梁(分80米、88米两种)架设提供了重要施工技术参数,也为全桥上部结构施工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大桥所处台湾海峡全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9天,水深浪高,海底岩面倾斜裸露,天气、水文、地质三重难题层层叠加,因此,几乎成了"造桥禁区"。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100银元。感谢支持。 (无内容) - 张旺教授 (0 bytes) 02/03/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