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我的福建之泉州与阿拉伯人的恩怨情仇
泉州,地处晋江下游,濒临东海、南海,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发,到宋代,得益于宋廷注重商业,开放治国,泉州迅速崛起,也因此吸引了众多来自阿拉伯地区和东南亚的商人到来,成为沟通海外三十余国家商贸的大型港口,其中又以阿拉伯地区商人为数最多。
在中世纪新航道未开辟之前,掌握世界贸易的中东穆斯林商人跨海来到泉州,甚至举族东迁,很快形成规模,其中最有名的是蒲开宗家族。
这些外来商人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印度人、东南亚人、以及少量的欧洲人,被统称为“蕃商”,泉州城最鼎盛时期城里所使用的语言超过百种。由于大量的外国人涌入,泉州也改变了之前不允许外国人定居城内的规矩,使泉州城内不但有汉蕃杂居,还形成以族群为主体的蕃商聚集居住区,蕃商的聚集地被称为蕃坊或蕃人巷。这些蕃人也与当地人通婚,繁衍的后代被称为半南蕃,在蕃商形成规模之后,宋廷为了方便管理,特设“蕃长”职位,由蕃商推举选出。蕃长的主要职责为代为下达朝廷法令、征税以及承办朝廷对外采买事宜,同时也有部分司法权,代为处理蕃商之间的争执,并协助当地政府处理汉人与蕃商之间的矛盾冲突。
南宋嘉定(1208—1224)初,阿拉伯人蒲开宗举族迁居泉州,通过外销泉州土特产和运入香料在泉州迅速崛起,得到南宋朝廷赐以“承节郎”,同时又通过捐资修桥铺路得到当地百姓好感,使得家族迅速被当地接受。蒲开宗死后,其子蒲寿晟、蒲寿庚继承家业,竭力经营,后由商入仕,蒲寿晟历任梅州知州、吉州知州,后归隐,致力文学创作,有《心泉学诗稿》传世。(注:蒲寿晟,又名寿宬,字镜泉,号心泉)
蒲寿庚累官福建安抚沿海都制置使。其人精通官商二道,以商谋财,以财谋官,豢养私兵,亦官亦商亦寇,肆虐沿海,使其家族掌握了大半东南沿海贸易。景炎年间,被授予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
此时,南宋朝廷已经风雨飘摇,公元1274年元人大举南下,1276年2月宋恭帝投降,元军统帅伯颜掳全太后、宋恭帝北上,留下部将继续攻略南方。而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为首的大臣拥立宋恭帝的弟弟赵昰为帝继续抵抗,众人一边抵抗元军一边四处流亡,同年11月到达泉州。蒲寿庚前往谒见,并请赵昰驻泉州,张世杰看出有诈而拒绝了。
蒲寿庚见事机败漏,立即公开宣布叛宋降元,同时在泉州大肆搜杀赵宋宗室和以淮军为主的抗元将士,遇害者达数万人。断送了南宋朝廷最后一只精锐部队。蒲家对赵宋宗室大规模的屠杀是中国史上唯一一次由本国臣下发动的皇室大屠杀。
蒲寿庚公开易帜之后,张世杰引兵围困泉州,被蒲寿庚引元将破之,宋军南退,蒲寿庚尽起私兵配合元军水陆并进,把赵宋朝廷仅剩的部队逼到崖山。崖山兵败,汉人以整个文人精英阶层全部殉国,二十万军民不为瓦全跳海为赵宋王朝画上句号。
蒲寿庚降元后,极受元廷恩赏,其子、孙先后被授“平章政事”,三代皆平章,可谓显贵冠天下,风头一时无两。也因此,蒲家肆虐泉州数十年,在他们经营维护之下,泉州迎来了历史上所谓的伊斯兰黄金时代,海外贸易规模空前,万舸争流,吞吐量比之地中海亚历山大港大出近百倍,蒲家三代垄断海舶,操纵贸易,财势达到顶峰。
时至元朝末年,中原反元义军蜂起,福建政局也开始动荡,起义频繁,蒲家想火中取栗,重复给南宋捅刀的龌龊行为,于1357年主导以波斯色目人为主的亦思巴奚兵乱。兵乱几乎把福建各地义军以及民团等地方势力都卷入其中,对整个福建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泉州、莆田一代尤为严重,百姓饱受战乱,死伤无数,在控制泉州期间更甚,色目人军队在城内大肆搜刮民财,淫辱女性,屠戮汉民。整个兵乱持续时间长达十年,除对社会生产带来极大破坏的同时,也使族群间产生了严重的仇恨和对立,在1366年福清人陈友定平定亦思巴奚兵乱后占领泉州,随即对色目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大屠杀。三日内大量来自中东的穆斯林被杀,甚至连汉人中长着高鼻梁卷发的也被误杀,继而对色目人的坟墓掘墓鞭尸,其中蒲寿庚一族的坟墓无一幸免,大多数蒲家后人被虐杀。
朱元璋定鼎之后,深恨蒲寿庚家族为首的阿拉伯人在泉州的恶行,将蒲寿庚一族幸存者一律流放,所生后代世代为娼为奴,所有色目人一律贬为堕民,不能读书,排斥在士农工商之外,世代只能从事下九流行业。
由于长达数十年的战乱以及民族间的仇视,幸存蕃商纷纷外逃,外侨集体解体,使泉州对外贸易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明朝建立后禁海政策之下,泉州更是走向没落。
贴主:笔言飞于2020_05_07 0:38:08编辑
已标注为笔言飞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