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18艘重巡洋舰掠影
在大舰巨炮思潮的指导下,从二战爆发前到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联合舰队一直希望能够重现一战时期日德兰大海战那种战列舰对阵的壮观景象。因此,战列舰部队毫无疑问成为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这一时期的绝对主力。日本联合舰队期待用战列舰进行一场“日德兰”式的海战
而因为相关海军条约的限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战列舰部队规模被压缩,没能够达到日本海军之前的所期待的规模。作为战列舰数量不足的补充,重型巡洋舰成为当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又一型海上炮战主力,处于“准主力舰”的位置。
发展背景——以《华盛顿海军条约》开始起步的日本重巡洋舰
在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前,日本海军将战列舰作为海军核心,航空母舰作为侦查和辅助舰只、驱逐舰执行勤杂任务,而重巡洋舰则成为了日本海军战列舰级别之下炮战能力最强的舰种。
二战日本重巡洋舰属于“准主力舰”
“古鹰”级重巡洋舰——最弱的条约型重巡洋舰
“古鹰”级重巡洋舰是日本海军建造的第一款条约型重巡洋舰,根据海军条约的规定,重巡洋舰,即A类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10000吨,舰艇主炮口径必须在155毫米在203毫米之间。在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之前,其实日本海军已经开始了“古鹰”级巡洋舰的建造,不过此时的“古鹰”级巡洋舰被定义为“夕张”级轻巡洋舰的后续发展舰型。
“古鹰”级巡洋舰
为了不浪费已经建造大半的舰体,日本海军临时将“古鹰”级巡洋舰舰炮从6门140毫米主炮升级为6门200毫米主炮,使“古鹰”级巡洋舰勉强达到了条约型重巡洋舰的门槛。
“古鹰”级6门200毫米舰炮布局
“古鹰”级重巡洋舰初期的炮塔布局很有意思,前后甲板各以“品”字型布置有3座单管200毫米舰炮,其中前甲板的3号炮塔朝向舰身后部,4号炮塔朝向为舰身前部,外形上具备很高的辨识度。
后期装备3座双联装203毫米舰炮
虽然在后期的升级改进中,“古鹰”级重巡洋舰用3座双联装的203毫米舰炮代替了原本的6门单管200毫米舰炮,但是“古鹰”级本身8000吨左右的标准排水量导致其装甲防护能力严重不足,生存率堪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古鹰”级重巡洋舰被称为最弱的条约型重巡洋舰,仅草草建造了2艘而已。
“青叶”级重巡洋舰——由“古鹰”级改进而来的重巡洋舰
“青叶”级重巡洋舰本来是“古鹰”级重巡洋舰的3号舰和4号舰,但是因为“古鹰”级重巡洋舰在设计和建造时出现了诸多问题,日本海军决定在此前“古鹰”级的基础上,再行设计和建造一款条约型重巡洋舰,这就是“青叶”级重巡洋舰的由来。
一开始就装备了双联装200毫米舰炮
“青叶”级和“古鹰”级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用3门双联装的200毫米舰炮代替了“古鹰”级刚建造时装备的6门单管200毫米舰炮。其中,前甲板布置2座,后甲板布置一座,后甲板空出的位置用来安放航空设施。
坐沉的“青叶”号巡洋舰
因为原本就是以“古鹰”级的3号舰和4号舰为基础进行开发,因此“青叶”级重巡洋舰同样出现防护水平不足的问题,只建造了2艘,在太平洋战争中全部战损。
“妙高”级重巡洋舰——日本海军标准排水量最大的重型巡洋舰
起初,“妙高”级重巡洋舰只是简单的作为“青叶”级重巡洋舰的后续发展型号。舰体直接套用“青叶”级重巡的设计,只是简单优化了舰艏,以提升“妙高”级重巡洋舰的耐波性和远洋航行性能。
美国海军的“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
但是随着美国海军大量建造标准排水量在9000吨-10000吨的重型巡洋舰,日本海军开始升级“妙高”级重巡洋舰的指标。最终,“妙高”级重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上升到了10000吨,同时火力等级也提升到了10门203毫米舰炮的水准。
“妙高”级最终重新进行专门设计
虽然在“妙高”级重巡洋舰诞生之初,日本海军宣称其标准排水量为10000吨,但是该级舰的吨位实际上是略微超过当时条约对10000吨标准排水量的限制的。随后,日本海军又对“妙高”级重巡洋舰进行了改装,使其标准排水量达到了13000吨,成为了日本海军标准排水量最大的重巡洋舰。
前甲板“品”字型布局的三座舰炮
“妙高”级重巡洋舰的炮塔布局很有意思,前甲板布置了3座双联装203毫米舰炮,采用了和“古鹰”级重巡洋舰一样的“品”字型布局,第4号炮塔和第5号炮塔则采用常规布局的方式布置在后甲板上。
“妙高”级羽黑号重巡洋舰
“妙高”级重巡洋舰一共建造了4艘,分别为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和羽黑号,4艘“妙高”级重巡洋舰在太平洋战场被日本海军作为主力来使用,全部战沉。
“高雄”级重巡洋舰——日本海军战力最强的条约型重巡洋舰
“高雄”级重巡洋舰为“妙高”级重巡洋舰的后续发展型号,是日本海军建造的第二款万吨级别的条约型重巡洋舰。虽然日本海军对外宣称“高雄”级重巡洋舰仍然是一款标准的条约型重巡洋舰,但是实际上“高雄”级重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达到了11350吨,超过了条约规定1000多吨。
“高雄”级的吨位实际上已经超标了
在火力方面,“高雄”级和“妙高”级一样,采用了10门203毫米双联装舰炮,其中前甲板呈“品”字型布置3座,后甲板常规布局2座,该级舰中的“摩耶”号在拉包儿空袭中被众创,随即在本土的改装中拆除了3号炮塔,空出来的位置安放127毫米高炮和25毫米高炮。
改装后的“摩耶”号,注意3号炮塔没了
“高雄”级和“妙高”级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舰桥放大。因此“高雄”级的舰内空间比“妙高”级大了3倍左右,更大的舰内空间得以容纳更多的舰内设备,其观测能力和指挥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经常充当日本海军舰队旗舰。
日本海军对“高雄”级的性能还是很满意的
“高雄”级重巡洋舰一共建造了四艘,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进行分散使用。除了“高雄”号因为返回日本本土维修幸存至战后,该级舰剩余的爱宕号、摩耶号和鸟海号全部战沉,未能幸存至战后。日本海军对该级舰的评价很高,认为其是日本海军战力最强的条约型重巡洋舰。
“最上”级重巡洋舰——从轻巡洋舰发展而来的重巡洋舰
日本海军以山岳命名重巡洋舰,以河川命名轻巡洋舰,而“最上”之名则来自于日本境内的最上川。因此,“最上”级刚刚开始是以一级轻巡洋舰为目标进行设计建造的。
刚开始定位是轻巡洋舰
因为当时条约严格限制了日本海军主力舰数量,日本海军此前的“古鹰”级、“青叶”级、“妙高”级和“高雄”级已经用完了日本海军12艘重型巡洋舰的份额,因此,日本海军只好以轻巡洋舰之名,重巡洋舰的规格来设计建造“最上”级巡洋舰。
当时海军条约主要是以舰炮口径来区分轻型巡洋舰和重型巡洋舰,因此刚开始“最上”级巡洋舰只装备了15门155毫米口径的舰炮,同时为了控制重量,上层建筑主要是以轻质合金为主。但即便如此,“最上”级刚开始时的标准排水量还是超出了条约限制,达到了11200吨。
“最上”级也算是违约舰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失效之后,日本海军马上将“最上”级巡洋舰升级为重巡洋舰,用10门203毫米舰炮代替了原来的15门155毫米舰炮,同时标准排水量也达到了12400吨,成为一级名副其实的重型巡洋舰。
“最上”级重巡洋舰的外形很好辨认,其前甲板上的三座双联装203毫米舰炮没有采用之前其他日本重巡洋舰那样的“品”字型布局,而是采用了常规布局方式,舰炮炮口统一朝前。
“最上”级没有采用此前的“品”字形炮塔布局
“最上”级重巡洋舰一共建造了4艘,分别为“最上”号、“三隈”号、“铃谷”号和“熊野”号,4艘舰全部在太平洋战争中战沉,无一幸存。
“利根”级重巡洋舰——日本海军首款非条约型重巡洋舰
“利根”级巡洋舰刚开始时是作为“最上”级巡洋舰的后续舰进行发展的,因此命名上仍然使用河川名进行命名。但是和“最上”级巡洋舰不同,“利根”级巡洋舰舰体下水之时,海军条约已经失效,“利根”级随即整体调整为重巡洋舰规格,成为日本海军首款非条约型重巡洋舰。
8门203毫米舰炮全在前甲板
“利根”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很有意思,其8门203毫米舰炮以4座双联装套他的方式全部布置在前甲板上,其中1号炮塔和2号炮塔炮口朝前,3号炮塔和4号炮塔炮口朝后,后部甲板则全部布置航空设施,使“利根”级能够携带5架水上侦察机进行作战。
综合来看,“利根”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并不好,其舰艇吨位有相当一部分被用在了航空设施上。而在日本海军的实际使用中,有“利根”级重巡洋舰配合作战的舰队,要么搭配有航空母舰辅助作战,要么舰队中其他舰艇本身也携带了水上侦察机。“利根”级专门腾出后甲板加强航空作战能力的效果并不明显。
后部甲板都用来布置航空设施了
因为前后甲板已经堆叠了大部分的装备,“利根”级重巡洋舰的防空火力也不是很突出,该级舰只建造了2艘,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建造。
总结
虽然当时的海军条约规定日本海军只能够拥有12艘重巡洋舰的名额,但是日本海军以建造违约舰等擦边球的方式,在条约前后一共建造了18艘重巡洋舰。
改装成航空战舰的作用也不大
而在日本海军的实际使用中,日本海军的这18艘重巡洋舰在出动频率方面也远远高于被日本海军视为掌上明珠的战列舰部队,其产生的实际作用也基本达到了日本海军刚开始时的期望。不过此时太平洋战场已经是航空母舰的天下,失去航空母舰保护的日本重巡洋舰部队,最后也不可避免的走上覆灭的道路。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