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三坊七巷尴尬了很多福州人,竟因为这个。。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3★★★] 于 2020-07-25 3:18 已读 1614 次  

MKE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三坊七巷


已成为福建人气最旺的景区


不过也尴尬了不少福州人


因为每每有外地朋友来福州玩


首选就是带去逛三坊七巷


可真让你当“导游”


发觉对三坊七巷知之甚少


讲解寡淡无味


今天小编整理一份超全的三坊七巷介绍


一解你的尴尬,让你妙嘴生花


三坊和七巷 哪个建在先


习惯上讲,我们说的三坊七巷,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


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


怎么介绍“马鞍墙”


马鞍墙是流行于福州地区建筑风格,其作用一是分割空间( 围墙界面) 、围合庭院,二是御风防火,三是祈福镇邪。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有别于马头墙,马头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马鞍墙



马头墙


从哪里看出古民居建造年代


三坊七巷古民居大厅正中的插屏门,一般多为红色和黑色,从插屏上的漆色彩可看出朝代来。



比如二梅书屋的主座大厅插屏为朱红色,可知是清代建筑风格。水榭戏台的插屏门则为黑色,是因为明朝皇帝姓朱,禁止民间使用朱红色,所以明朝建筑使用的插屏,多为黑色。



古民居“三重门”有何讲究


坊七巷建筑门的形式多样,一般采用的是典型的“三重门”格式,第一重为大门,第二重为插屏门,第三重是石臼门。



平日里大门并不打开,常年大门紧闭,家人宾客出入都走后门。



插屏门更是不轻易打开,古人认为开了会“漏财”,只有遇到重大丧喜事和迎接贵宾时才打开三重门。



一块石头,就知道这 家是否殷实


主院落的大厅前,檐前铺的石板地砖(檐前石),也是很有讲究的。据介绍,这叫通财(才)石,一般是中间的会客厅有多宽,条形石就有多长,叫做“长同间广”。



这块石头要宽、要大、要厚,必须是一整块石头切割成的石板,不能拼补,不能有裂痕,因为在福州话里,“裂”与“穷”发音相同,裂痕意味着贫穷,是为大不吉。



在传统风俗里,如果遇到重修微调,通财石下不能垫石头,不能垫瓦片,要垫古钱,古钱最好要用开元通宝,为“开出状元通财宝”之意。在古代,看一户人家家底是否殷实,走进大院,看这块石头是否够宽够大,就能知晓一二。



1


成片木构建筑 如何防火


三坊七巷的古园林玲珑优雅,构造布局上,园内建筑与树木花草、池沼的用地比例极为将就,园林无论大小,都有山石和水池;私宅园林多数精巧玲珑,大的不多。



假山石料多采用海边千疮百孔的海蚀石,显得很有灵气,极少使用太湖石。而假山还有一个功能——防火。



三坊七巷里的房屋多为木建筑,木头很容易引起火灾,古人设计出很多具有防火功能的“消防设施”,比如房屋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即使发生火灾,高墙与雪洞也会拦下大火,防止蔓延。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