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行菩提:静坐笔记(九十九)
龙跃于渊、腾空而起、直上九天、龙战于野,腾云驾雾、云游四海、龙卷风波、雨洒海天,
好!继续我们的藏密。
我们的身心虽可分三层观察,而其实浑然一体,粗身心活动时即是细身心、最细风心在起作用。但粗心有时中断,如熟眠、晕厥时,而细心却从不止息,只要一息尚存,就有细身在推动机体运转。有细心所含生的意志等在起作用,至于最细风心,更属常住不动。
按无上瑜伽的观点,人天生便外于身心矛盾冲突中,身心矛盾主要表现为意识与粗身、细身心、最细风心的分裂。意识与粗身不相应,如粗身常发生意识所不愿有的疾病。意识与细身心也不相应,如气脉未必听从意识指使,本能欲望等细心所生的粗劣情欲也常与理智对立。
意识与最细风心更是常不相应,常人的意识纷飞变换,为概念分别所縛,不能自见常住不动的最细风心。无上瑜伽以为意识与最细风心的常不相应为生老病死之源。以解决这一矛盾为修炼主皆。无上瑜伽的"瑜伽"之义即为相应,即指自我调心,使意识与最细风心相应。
身心矛盾中,意识与细身中的气构成心气矛盾,可谓身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无上瑜伽把心气矛盾比喻为人与烈马的关系,气为心所乘,然而,并不一定听心的驾御、心气不定,便导致生理、心理的失调,多病夭亡。若通过瑜伽功的自我锻炼,便能心气相应,气从心使、降伏烈马,成为善御气之好骑手,成为气的真正主人。
无上瑜伽最为重视的是修心。修心,实即自我心理锻炼。用意识调制粗心。自觉遵守一定戒律,使言语行动符合佛家的道德规范,是无上瑜伽调心的基本功,也是调身修气的必要前提。
在此基础上,若修金刚诵等证见最细风心,就有了自主心理的主人翁,能冷静的明察自己的粗细心理活动,使心地时常镇定轻松。这时只要守住最细风心,不令迷失,便是修心。
无上瑜伽功的修炼,特别强调师传与修学次第。上师必须是修瑜伽有成就者,他不但能根据学生的素质和修习进度教以适宜的方法,及时纠正偏差,而且能对学生发功,令其气脉速通,乃至顿见最细风心。
修学必须循序渐进,尤其金刚诵、拙火定等中脉的气功、若无师传,初学者不宜自行练习,否则容易出偏。
(现实中,我感觉个人慧根很重要。象个容器,叫"法容器",象一个碗一样,要无漏就好,如果有小漏或大漏,无论身还是心,都有此种情况,这样的人学法、学功都较难。有的人半年中脉(三脉五轮)就通的具足了,这个人就是好的"法容器"。有的人并不通,甚至有的人一通中脉,身体反应很大,难受,幻听幻视,心理承受不了,所以这样的人是不能修的。遇到什麽法,什么老师教,都是前世的业,没办法,一切都是缘。)
作为一种产生于古代的宗教学说,无上瑜伽的身心气观和瑜伽术,带着强烈的信仰主义色彩,难免有不科学的成分。心身不二、心色不二的高级功效,也很难实现验证。然而,无上瑜伽学说,包含了多少代人瑜伽实践的经验,是古代气功学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身心气说,对于今天的气功爱好者和修行者,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参考价值。无上瑜伽所提供的调身、调息、调气、治病之诸多要领,对高深定境中的气脉变化及处理原则的论述,对练功有素者,尤为宝贵。
好!藏密先聊到这里,下面还是回到往日的时光中,再谈谈故乡的烟台山吧。
*
1890年代的乐群楼。
烟台山有一条乐群路,由东向西一路蜿蜒。乐群路上,有一座乐群搂。这座通身白色的小楼,是福州最早的洋人俱乐部。
"五口通商"之后,将福州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口岸一开,中外交往激增,各国便陆续开始在福州设领事馆,派领事及办事人员入驻。
大量外国人涌入烟台山,工作或贸易之余,无处消遣。于是在1854年,各国领事馆集资兴建乐群楼,用于各国领事及商人聚会娛乐,5年后建成。
乐群楼在当时颇受洋人追捧,被称作"万国俱乐部",又因为内设有弹子房游艺室,本地人也称之为"弹子房"。
乐群楼建造时,英国领事馆承担了大部分费用。189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之时,远在福州的乐群楼也同步举行了盛大庆典。
1897年举办庆典的乐群楼。
当时的报纸是这样描述的:
仓前山乐群楼前建筑高台,入夕,乐群搂上遍挂花灯,剪绿裁红,光辉检映,时各国领事,各洋商皆联翩而至,登堂祝庆,歌呼宴饮。九点二刻许,花爆齐燃,观者如蚁聚蜂屯,几无插足之地。
(看这一段文字,主要是想看当时的报纸是怎样写文章的。)
20世纪30、40年代,乐群楼愈发名声大噪。除了洋人之外,国民政府的高官,往来商贾等,也都慕名前来消遣娱乐,一时间,笙歌鼎沸、推杯换盏、舞曲响彻烟台山半个山头。
1933年圣诞前的假面舞会。
到了50年代,大批在福州的外籍人士被驱逐出境,烟台山上的各处洋房逐渐冷清,曾经繁华的乐群楼也回归寂静。
民国在西餐厅喝咖啡的女子。
福州第一家西餐厅"快活林",民国初年开。在烟台山下,原位于仓山区梅坞路1号。我家就在附近,小时候经常去"快活林"买蛋糕、面包之类的食品。
"快活林"的老板孙,和我在十六中时是同班同学,他父亲解放前去了台湾。由他母亲一人带大。林同学人长得英俊,人高马大、喜欢打排球。十六中的排球是福州强队,仓山的排球风气较浓,其实也是受清末汇丰银行排球队的影响。我外公原是汇丰银行排球队员。每一年汇丰队和福州中学生联队比赛,都是汇丰队赢。
林同学由他母亲一人拉扯养大,家中经济情况并不乐观,(此时的"快活林"早已是公家的了,对他来讲,一点也不快活。)他母亲为了培养他,时常卖血维持生活,他母亲到过学校几次,看上去,气色很差,贫血的样子,穿的也寒酸。
但是林同学穿戴还是较整齐的,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宁要乞丐的母亲、也不要富翁的父亲,"林同学看起来是孝顺的孩子,每一次提起他母亲为他的付出,眼框中总是泛着泪光,一家人在苦难中坚持着。班主任王小华这点上,也还好,每一学期帮他上报学校,申请补助金,大约就几元钱吧,忘记了是5元还是6元。
140年前,有一所书院在烟台山上落成。这所书院便是在近代史上写下一纸辉煌的"鹤林英华书院"。在那个保守传统的年代,这里早早就开设了英语课,培养了当时清朝急需的,海关、码头、港务、电报、邮政等人才。我家里很多長辈以前在这里念书。我外公的英语很好,就是有点福州腔,我大妹是教外语(英、日语)的高级讲师,有些口语还要请教我外公。她的孩子之前在央视的全国英口语比赛第二名。后在外事部门工作。
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影响中国的人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中国化工之父"候德榜、数学家陈景润.社会科学界泰斗陈岱孙、王铁崖。。。。。。还有破译日军轰炸珍珠港事件密电码的于步洲。
英华书院的学生们在鹤林楼前合影。
1881年,新学校落成,初名"福州大学"。1890年,张鹤龄去世后,学校改名叫"鹤龄英华书院"。福州话俗称"英华斋"。
英华的建筑和礼堂。
好!今天先谈到这里,不要写太長。谢谢!再会。
烟台山俯瞰。
谢谢看贴。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