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行菩提:静坐笔记(九十四)
彩云追月、昆仑贯顶。
月在眉轮,运气启动于海底轮,海底捞月,将能量由海底轮延中脉向上运行至日轮,开云见日、让日月合明至月轮,冲出天轮(顶轮),
昆仑贯顶原是西王圣母大军的功法,人世早已失传,掌握昆仑贯顶功法的,头上均有标记,即有一梯几。以后,世间道门模仿,在头上盘成鬏髻。东西方天神大战时,西王圣母是东方天神总统帅,将士冲锋陷阵时,均高喊口号:"汉"~~。
"汉"一音在当时的天语中,意为胜利!西王圣母大军被称为汉族军。以后古代汉家郎头上,都有昆仑贯顶的标记。
*
继续我们的藏密。
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在四部密法中居最高位,它以注重修身炼气为一大特色,与佛教其他诸家包括密法下三部颇有不同,而与道家内丹"性命双修"的思想相近。只是气的运行路线不同。
道门的炼丹功。意守丹田运周天,九转七还黑白间,一点真阴沉海底,一点真阳飞上天。
而藏密功法与丹功的区别在于不是运周天,而是中道行(中脉)。意在心中一点灵,一出一进海连天,一轮明月当空照,一支莲花送上天。
中脉功法不仅是藏密的修行功法,而且也是古印度瑜伽和中国古易的神门密功的修行功法。
汉朝壁画中的三足乌。
马王堆汉墓出土T型帛画,右上角可见金乌。
金乌和日就是"易"。其中的日即宙心,勿即金乌。古人常画"日中一只三足鸟",此鸟即金乌。金乌即玄鸟、玄凤、九天玄女、东方女神。
大颠和尚说:会么?海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
一般解释,认为金乌为天上的太阳。但是修行人另有理解,金乌即指从宇宙飘来的生命原质、生命能量,积存在人身中脉的海底轮。如今,吾已把它修到月轮(天目穴两眉间,即眼中童子面前人)吾的大灵已出现在玄关,摩尼珠已呈现。
在《易》中,月轮之月为一点真阴,日轮之日,为一点真阳。《易》中功法是将一点真阴归丹,将一点真阳归位。真阳归位后,目前大明,摩尼珠历历在目,宛如西天月,放大光明。释迦佛在菩提树下于黎明时分见证明星,说的正是此情此景。
好!言归正传。
从藏密"色心不二","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无碍的哲学观出发,无上瑜伽认为身心二者乃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身为心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主枢作用。而身心二者,须分几个层次来观察,才足以解释由瑜伽内观所见的人体生命之秘。无上瑜伽将一般身心分为从粗到細三层,在每一层次上,身心二者都为一体不离的辩证关系。
第一层:粗身粗心。粗身,指地水火风"四大"所集成的血肉之躯。粗心,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对境而生的感觉,及第六意识的知觉、观念、想象、思维、梦幻、情绪等心理活动。粗身粗心皆属常人所知,故称粗。粗身为产生粗心的浅层生理机制。
第二层:细身细心。细身,指由气、脉、明点所构成的微细生理机制。略当于今所谓生命场或生理能。细心,指意识层之下含有的本能欲望、自我执着、生的意志及行为倾向等潜在的精神作用。细身细心非肉眼所能见,亦非是常人意识所能自察,故名为细。细身虽不可见,却为粗身生存的动力,细心虽微,常为粗心意识生起的潜势。细身细心亦互相依存,细心必有细身为其基础。细身细心虽然微细,但瑜珈行者由于修气,并不难察觉到它的存在。
我理解为"气身",在气、脉、明点修到一定程度,尤其在一系列气脉网络工程全部建立起来后,是可以明显的觉察到,并驾御之。当然,还不能算是"微演妙法"(法身)的层次,但是算是"前奏"。没有"气身",哪来的"光明身"、"法身"。这不是"纸上谈兵"的虚学派,而是可以操作的"实修派"、"行动派"。
第三层:最细风心。最细风。即最为微细的能或场,因不具固定形态,故名为风,或称法身。最细心,为潜在于粗心,细心下层超越意识及本能欲望,自我执着等的心体,亦称光明体,或称自性~~即禅宗"明心见性"所见之"性"。最细风心一体不二,为人生命。心灵之本,为常人及一般瑜伽气功修行者所难知见,只有在极深定中,"能所双忘"之时,才能自见。
身心虽可分三层观察,而其实浑然一体,粗身心活动时即是细身心、最细风心在起作用。但粗心有时中断,如熟眠、晕厥时,而细心却从不止息。只要一息尚存,就有细身在推动机体运行。"微演妙法"的法身就在这一层次。
好!藏密先聊到这里,下面还是回到往日的时光中。再谈谈故乡的烟台山。
在喧嚣的城市中寻找一块清净地。百年银杏金黄之时与百年教堂的完美组合。形成一道美丽风景画。银杏为一级保护古树。福州百年银杏只有六棵。
以上是烟台山的石厝教堂、圣约翰堂,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并得到英国领事馆的帮助,于咸丰八年(1858年)聘请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由本地建筑队施工,同治元年(1862年)落成。1990年代起被海军占用作为印刷厂。2018年以"烟台山约翰堂"名义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0年代,中华基督教圣公会脱离英国教会,加入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约翰堂属福建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文革"中,教会停止活动,教堂被挪做他用,敎堂内外原有数处纪念物不知所终。文物的损失,没有保护好,这是很可惜的。
这些纪念物包括:1、铜质纪念碑、位于教堂内,纪念1906年死于海难的福建安立间敎会(圣公堂的前身)驻港会督霍约瑟主教。
2、铜质纪念碑,位于教堂内,纪念"Taplake"号军舰的船员,他们于1874年在台湾海峡遇台风全部遇难。
3、纪念坊,在教堂外大门正中,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福州前往参战阵亡的英侨。
从烟台山俯瞰中洲岛,仿佛看见一艘即将启航的军舰。
中洲岛在一片欧式建筑群的烘托下,教堂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中洲岛基督教堂前身为中洲基督教徒聚会处,是福州敎会所建最大的一个聚会所,更是中国第一处地方教会。
难怪我在南洋时,一位印尼华人与我交谈,希望我能加入基督教。而且当他知道我来自福州时,就用福州话与我交谈,而且告诉我,本地基督教就是福州人引进的,希望我参加他们的活动。我说:有这个可能,因为福州为"五口通商"之一,比较早有这些洋敎。我告诉他,谢谢他的好意和热情。我已有佛教信仰,所以不能参加他们的活动。
虽说,福州是"五口通商"之一城市,但是老外在这里也没有"高大上"。这里称老外为"番仔"(仔就是孙子,儿子的意思。)洋人的银元称"番钱"。煤油灯称"洋油猴"。东南亚人称西洋人为"红毛"。在本地红灯码头,有些"红毛"向华人滋事,经常被打的鼻青眼肿的,面目全非。当地人喜欢的是李小龙的唐山大兄、无影腿。
这是泛船浦天主堂,曾经叫"福州圣多明我主教座堂"。早前外国人开辟新港,以便番船停泊,而得名"番船浦",后谐音改称"泛船浦",而旁边的这座教堂便被称为"泛船浦教堂"了。
教堂建于1864年,现在的教堂为1933年重建,面对闽江,气势恢宏,是福建省最大的天主敎堂,时称江南的第一堂。
1935年的泛船浦天主堂(来源《公敎周刊》1935年【第7卷第28期、7页】)
事实上,天主教曾在唐朝、元朝两度伴随西北蛮夷的入侵而传入中国,但都没有流传下来。
泛船浦天主堂内景。泛船浦也已经看不到番船了,这里成为婚纱拍照地。
鼓楼花巷敎堂内景。
福州市马厂街基督教堂。地址位于仓山区马厂后街12号。
福州市有九座教堂中有5座都位于仓山也,更绝的是,它们都聚集在烟台山及周边。也难怪,烟台山上"万国建筑博物馆"可是福州保留下来近现代建筑中最完整的建筑群,浓厚的历史底蕴对住在周边的人们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我记得我外公在文革中一段时间调到施浦工商银行储蓄所当主任。我外婆煮好中饭,都让我给外公送去,我骑单车大约15分钟到了施浦储蓄所,在等外公吃午饭的过程中,我到旁边的教堂,坐在里面,里面沒有教徒活动,只有牧师一个人在台上弹风琴。弹的不错,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听了很入神,主教下来,问我,要不要参加他们的教会,我摇摇头,没回答,起身走了。我感觉一切都是缘,虽然我喜欢他们的音乐,但是总觉得还不是一个频道的人,无法融入。我有缘的是佛法。
施浦真学堂丙楼。
施浦真学堂丙楼。当年我就坐在最后一排、听台上的琴声。
基督教施浦堂,原名真学堂,建于1883年,是英国圣公会福建敎区总部所在地、系中国五大教区之一。在抗战中,当初在福州沦陷之时,真学书院是当时难民所之一。
施浦堂的大主教一一张光旭的经历也相当牛。
其出生福州罗源,不仅从小是学霸,学得一口好英语,还是中国人担任正主敎第一人,更是实现中国基督教"自治"的重要人物。
他在福建教区18年,除了自己担任主敎外,其他行政职务,其中两个会吏点、支区主席、校长、院长都是中国人,而英国牧师、教员、医生都在中国人领导下工作。
好!今天先聊到这里。谢谢!再会。
马尾罗星塔。
大江大海、心比天宽。
上!魔幻饮料。
请!娘惹点心。
谢谢看贴。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