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数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精致于形,精悍于芯,上手 M1 芯下的 Mac mini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3★★★] 于 2021-05-13 2:25 已读 740 次  

MKE的个人频道

+关注


是什么让我如此需要一台 M1 芯片的 Mac 呢,这得从让我头疼的 HEVC 编码的视频素材开始说起了。


大约两年前开始,各大影视厂商都把重心放在了视频性能上,录制的视频编码升级到了 HEVC(高效视频编码),也称为 H.265 ,用于取代过去的 AVC/H.264 标准。


H265/HEVC 的优点很明显,在同样的素材质量下,相较于 AVC/H.264 的素材体积可以压缩一半,占用存储空间和带宽更小 。例如大家熟悉的索尼的 A7S3 、佳能 R5 、iPhone 8 之后的机型和 DJI 的大多数无人机,都支持了 HEVC 编码标准。更好的视频压缩编码,储存卡可以录制更长的视频时间,这听起来很香对不对~


可是换来的就是解码性能要求过高,需要效率更高效率的处理芯片进行解码。我手里的 2018 款 i7 版 MacBook Pro 连正常的预览都没法播放,更别提流畅的后期流程了。所以想要处理 HEVC 编码的素材的办法就是,转码做代理~ 可是这样又给后期增加了工作流程和存储负担。


谁能想到,两万多的电脑处理不了的事情,手里这台五千多的 iPad Pro 却可以流畅地给 HEVC 编码素材进行后期作业,在简单了解后得知, ARM 的架构恰巧很擅长适合解码。

终于 ARM 架构的 Mac 公开发售了,带来了全新的 M1 芯片,感谢糖纸让我有机会深度使用全新架构下的 Mac mini,我将这段时间体验到的结果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


怎么看都很耐看

拿到手立即开箱,盒子里除了一台 Mac mini 就是电源线和说明书纸片,那可是相当的环保~




把 Mac mini 放到工作桌上,体积小巧不占地,阳极氧化的铝制机身上看不到一颗螺丝,正面有一枚精致的白色工作指示灯,背后的塑料与铝在弧角上自然地过渡,一体成型的工艺让 Mac mini 放在桌面上像个工艺品,让人难以联想这样优雅的外表下拥有强悍的性能。





开机之后就是熟悉的 macOS 界面。登陆自己的 iCloud ,我常用的备忘录、日历等内容都被自动同步了过来,不需要复杂的调教设置,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


我拿到的是 2020 款 Mac mini ,M1 芯片、16G 内存、1TB 固态硬盘的配置,预装了 macOS Big Sur 系统。



重新设计的控制中心和出厂自带 app 的图标统一成圆角矩形, iOS 上的小组件也到 macOS 上来了,嗯~有 iPad 那味了。


解码起来,像脱僵一样

简单上手之后,忍不住要看看 ARM 架构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具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这段佳能 C300 III 电影机的 4K 分辨率,60FPS、总体码率: 804 Mb/s、4:2:2 10bit 的 AVC 编码素材,在 Final Cut Pro 里进行回放测试。



配置为 2018 款 i7 处理器、32GB 内存、4G 显存的 Radeon Pro 560X 独立显卡的 MacBook Pro 播放直接卡成 PPT ,如果不转代理的话就连粗剪都没办法进行呢~



而同样的素材到了 M1 Mac mini 上不仅流畅播放,我试着把增加三条轨道,同时处理三条 4K 60FPS 4:2:2 10bit 素材依然可以流畅播放,我服了~怎么做到的?直到增加到四条 4K 轨道才会出现明显的掉帧,这已经超越多数工作站的处理性能了。



接着测试之前提到让无数后期头疼的 HEVC 编码素材,以这段 SONY FX3 的 4K 分辨率、100 FPS、总体码率为 295Mb/s、4:2:2 10bit 的 HEVC 素材作为测试基准,测试环境为 Final Cut Pro 。



在 M1 版 Mac mini 上依然可以同时处理四条轨道流畅回放,增加到六轨道才会出现掉帧。



i7 版 MacBook Pro 播放单条就已经出现明显的丢帧~?‍♂️



OMG~在视频后期能力上,九千多的 Mac mini 居然轻轻松松超过了两万多的 MacBook Pro !15 寸的 MacBook Pro 还有独立显卡,而这台价格只有前者四分之一的 Mac mini 居然轻松超越~ 真是太奇妙了!



同样不能小瞧的是这台 Mac mini 的内置硬盘,实际读取速度超过 3257MB/s,写入速度超过 2798MB/s,每秒 2-3GB 的数据吞吐量就是快,打开应用都是秒开。


M1 带来的另外一个神力就是神经学习,在 Final Cut Pro 10.5.1 版本中,新增了智能裁剪功能,可以把横版视频经过智能二次构图裁剪,自动生成竖版或方形视频。这对于我在交付一些电商视频项目来说变得更加方便。以往都是制作好横版的正片,再新建一个项目,把横版视频复制进去再进行逐个素材片段的缩放和裁剪,是一个烦人耗时的过程,而在新版本中这项工作可以交给「智能符合」功能。



我将一段有 30 个镜头的视频片段进行「智能符合」成竖屏状态,在 M1 版 Mac mini 上花了 只花了 49 秒就完成了自动竖屏,M1 处理器的加入使得构图都很准确,把主体留在了画面里。



既然~有一部分工作可以丢给电脑自动完成,那我摸鱼的时间不就又多了点吗? 想到 Mac mini 的售价也才五千多起,就拥有这么强悍的性能,下次朋友再问我剪视频买什么电脑~我会说选 M1 芯片的就对了。


离不开的功能


对于影视后期流程来说,多一块屏幕放下更多窗口就可以大大提升效率,不会因为在一块屏幕上反复切换窗口而打断创作。



我在使用达芬奇进行视频调色的时候,习惯用一块副屏来单独显示示波器。刚好自己有一台 iPad Pro ,通过「隔空播放」,可以把我手里的这台 iPad Pro 作为一个外接屏幕,即便是在无线模式下,啪~也很快嗷,感觉不到有传输延迟~



而在日常应用中,也会习惯在副屏上显示访达,这样在频繁导入导出文件的时候对于项目文件路径管理也更加快捷。


自从「随航」功能推出后,配合 iPad 的生产工作效率真是提升了不少,多一块屏幕,真的不一样~



同样离不开的功能还有「隔空投送」,可以在脱离局域网和蜂窝网络的情况下,在 Mac、iPad、iPhone 之间无损地分享原文件,极大地方便了文件交换与传输。


在一次参加 48 小时电影节的过程中,团队需要在 48 小时内拍摄并后期制作完一条微电影,在距离提交作品还有 5 小时的时候我们还在紧张地进行协作,刚好团队全员都是 Mac ,后期把初剪同时「隔空投送」给负责混音、字幕翻译、字体包装几位伙伴,中途各小组完成各自的部分,将音轨、字幕、包装特效「隔空投送」给到后期进行最终合成,中途反复修改调整都是通过「隔空投送」来传输文件,为我们争取到了足够时间在截稿前提交作品。



在紧张的协作中频繁地传输文件,这一切都不依赖第三方软件,即便是大家第一次协作,用「隔空投送」真的太方便了。


iPhone、iPad 上有的,我全都要

发现在 M1 的 Mac 上可以运行 iOS 的 app 这有点好玩!



刚开始我在想,有什么理由需要我要在 Mac 上用 iPhone 的 app 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嘛,随着深入的使用,发现在电脑前拿起手机的过程少了很多。


随着移动端的崛起,很多内容平台都只做了移动端 app,在网页端只留下了一个 App Store 和 Android 下载入口,比如我用来刷创意视频的 app「开眼」,找拍摄地点的 app「片场」,还有摸鱼时候刷的社交聚合 app「即刻」。在之前,需要看这些内容的时候就要拿起手机,甚至会在手机和电脑之间频繁切换,形成了很多碎片时间。



而现在,可以在 M1 芯片的 Mac 上打开 iOS 的 app,就可以沉浸在桌面端,无论是工作还是摸鱼,效率都快了起来。在 Mac 上有些 app 会比网页端用起来舒服,比如微博、即刻,这样单独一个 app 窗口使用起来不会跟浏览器打架。想刷 app 的时候就不用拿起手机,在工作之余用来摸鱼方便许多呢,渐渐发现不用再拿起手机了。



除了在 Mac 上通过打开 iOS 端的 app 来减少设备之间的切换,我发现还有「短信转发」功能非常实用,在 iOS 端的设置——信息——短信转发打开



这样在 Mac 上进行注册或登录账号收取验证码时,iPhone 收到验证码会自动转发到 macOS 上来,并在验证码的窗口自动填入,免去了每次接收验证码都要拿起手机查看验证码再手动填入的过程。



随着 M1 芯片为 Mac 带来的 ARM ,macOS 和 iOS 更加统一了,有时候甚至没有意识到是在用 iOS 还是 macOS 。


现在可以在 iPhone 、iPad 上可以获得 Mac 的强大功能,而在 Mac 上可以获取到 iPhone、iPad 一样的流畅体验。



在这段时间体验下来,即便是在高强度的后期工作状态下,也没有听见这台 Mac mini 的风扇转动的声音,用手触摸机身感觉到冰冰凉的。在性能翻倍的同时,功耗还大大地降低。这次带来的 M1 芯片真的有点逆天的感觉~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大人,时代变了。



以前会问:有没有那种便宜、性能强悍、还好看的电脑?


现在嘛~还真有了。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