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朗宁的这把重机枪居然是杠杆步枪改的?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3★★★] 于 2021-04-29 3:08 已读 470 次  

MKE的个人频道

+关注



话说重机枪在19世纪末兴起,但一直到一战结束,各国的重机枪多数还是马克沁的退管式原理+水冷套为主。前段时间狗子和大家聊过奥匈帝国出过一批非常奇葩的延迟半自由枪机+重力供弹的斯柯达1893重机枪,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聊19世纪末的另一款重机枪代表,美国柯尔特M1895.



你要说19世纪末最伟大的枪械设计师是谁,我肯定点名约翰·摩西·勃朗宁。这个大佬的传世作品太多了,比如温切斯特1886杠杆步枪,温切斯特1897杠杆霰弹枪(施瓦星格骑摩托时的那把),Auto-5半自动霰弹枪,M1917重机枪、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M2.50口径重机枪,M1911手枪等等,它的枪械设计即便到今天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咱们也知道,马克沁机枪是采用枪管后坐式原理。而勃朗宁在1880年代后期也开始琢磨武器自动装填的可能性,1899,他尝试在杠杆步枪的枪口设计了一个集气罩,集气罩会捕捉枪口喷出的燃气,然后推动一根连杆向后,连杆可连接步枪的装填杠杆,以此来让手动杠杆步枪变成一把自动装填步枪。


这种枪口集气推动杠杆的自动原理可以视作最早的导气结构,当然那会儿还很不成熟,不过当马克沁机枪开大卖之后,勃朗宁就找到了柯尔特公司,希望用自己这种原理来设计一款导气式的机枪。到1892年,产品问世,1893年,这批导气式机枪通过了美国海军的试验,并与1895年正式列装。


咱们先从原理去看这挺奇怪的重机枪



它有个非常好玩的绰号叫马铃薯挖掘机,Potato digger,主要就是上图红圈处的这个会来回摆动的杠杆,射击时候是这样的。



总觉得有种莫名其妙的喜感在里头,而且咱们可以发现它是用帆布弹链的,拨弹时也是一个棘轮,这和马克沁在1885年申请的专利非常类似。咱们常听到法国人用保弹板,意大利人用奇怪的老鼠笼子供弹具都是因为马克沁专利的问题,而我个人对这是不信的,专利这玩意稍微做一些修改就能规避,尤其对于军用武器而言,专利还真拦不住人类相杀的冲动。



(图为马克沁专利)


然后咱们看M1895的自动行程



当子弹发射时,火药燃气通过枪管下方的一个导气孔吹出,推动摇臂杠杆,杠杆向后摆动,通过一根连杆推动机框。(这儿得注意一点,勃朗宁早期那把半自动是枪口集气,其实M1895的早期型也是枪口集气,后来才改成导气孔式)



机框向后打开偏移式闭锁的枪机,枪机后坐抛壳,同时抓壳钩将下一发子弹拉到托弹板位置,枪机复进时,托弹板上升,然后枪机将子弹退推入膛内,完成闭锁,击发。


不难看出,M1895机枪的整套原理很像是杠杆步枪,无非是用导气原理推动了摇臂杠杆,摇臂杠杆通过一套连杆推动了机框和枪机。



由于最早采用这批机枪的是美国海军,因此它是6x60mmSR海军弹,就当时而言算是个小口径。但也正是因为口径小,弹丸质量小,这种导气原理的机枪才能被海军采纳(马克沁当时也参与投标了,但由于马克沁的枪管后坐原理需要足够后坐冲量才能可靠运作,因此不适合6mm弹)。这批机枪后在美西战争期间使用,后来又卖给了墨西哥、乌拉圭、加拿大、沙俄、西班牙、意大利等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也有登场,但数量不多。


让他去和马克沁比较的话,虽然结构确实是比马克沁简单,重量也轻(枪身16公斤,风冷),但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机枪用法来看,它们还真没太把机枪重量当一会事儿,而且马克沁的枪管后坐原理同样非常可靠,水冷的火力持续性也更好。再者,基于杠杆式步枪的供弹结构让M1895的射速上不去,只有400发/分不到,而且前边这个来回摆的杠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射击条件,不可能作为单兵武器持用。所以就那会儿来说,马克沁类的退管+水冷符合时下的作战需求。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