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自由文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金庸连城,剑走古龙(4)

送交者: ling_yin_shi[♂☆★★声望品衔12★★☆♂] 于 2023-09-19 20:39 已读 3610 次 2赞  

ling_yin_shi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连载链接:
(1)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bbsid=2191&act=view&tid=3788313
(2)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bbsid=2191&act=view&tid=3796046
(3)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bbsid=2191&act=view&tid=3803823

(原创:灵隐士)

金庸连城,剑走古龙(4)

    光凭印象去笼统处理可不行。笼统的对面是具体。感性的对面是理性。

    理性一点,具体一点去挖掘一下,推究一下的话,《连城诀》里丁典与凌霜华的凄惨爱恋,依稀有着古龙《大旗英雄传》之中一对痴情怨偶的影子。丁典对应云铿,凌霜华对应冷青霜。你看,甚至连人物的名字都好像有一定的类比性。还有更加相似类比的,《连城诀》里的女主角水笙的名字,不正是《大旗英雄传》里的女主角,水灵光的书面文气版本吗?而凌退思有冷一枫一半的性格,另外一半则带着飧毒大师的一半身影。血刀老祖的狠辣狂傲与身手机敏,跟古龙另一部作品《名剑风流》之中的血影人有着七八分相像。狄云遭遇的悲苦,直觉上跟古龙《孤星传》里的男主角裴珏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度。从创作时间上来看,《孤星传》比《连城诀》早三年,《名剑风流》早大概两年,《大旗英雄传》早了半年到一年时间。而这种稍作调整的“借鉴”在金庸作品之中并不少见,1963年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之中有“南慕容”之称的慕容复,跟1961年古龙作品《剑客行》里的“凌风公子”慕容承业的感觉似曾相识。而1967年的金庸作品《笑傲江湖》之中的向问天,名字则跟同一部古龙作品《剑客行》里的“摩云神手”向冲天简直一个味道,或者说,金庸把“向冲天”这个名字一分为二,转置变成《笑傲江湖》里的“向问天”,再加上男一号“令狐冲”。1965年的金庸作品《侠客行》之中的侠客岛,则跟1962年古龙作品《诸神岛》/《护花铃》里对诸神之殿的描述相似至极。

    虽然说《连城诀》在诸多地方跟古龙作品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是金庸并不是简单地套用捏合,而是以此为基础,花了心思再次冶炼熔合,最后赋予了这部作品强烈的个人印记。同样的道理,古龙的一些作品,尤其早期的作品,也会经常“借鉴”金庸作品里的创意,比如蛤蟆功,倚天剑,弹指神功,毒剑灵蛇等一类软硬功夫。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好的作家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更要时刻关注同类质同行的创作,从中汲取高品质的营养成分,之后融会贯通,活化自己的潜能,去创造出更有个人特色的人物与作品。当时的古龙声名开始鹊起,武侠的内涵具有国际的视野(日本武士之风范,欧美悬疑小说之推理),这种新派武侠的书写手法与情节设置,金庸不可能不去关注一下,了解一下对方作品的特质,激发出属于自己的创作灵感。

    不知道这是不是《连城诀》之所以味道有点特别的原因。至少看起来,回味一下,这部作品融合了两位笔头大侠的风骨与血脉。这让它显得比较独特一些,另类一些。

    这挺好的,尝起来五味人生杂陈,也是读者之福。

    结尾就让俺用八个字来概括一下《连城诀》的武侠风范,也是纯属自己的感受,那就是:

    ——金庸连城,剑走古龙。


贴主:ling_yin_shi于2023_09_19 20:43:18编辑
喜欢ling_yin_sh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ling_yin_shi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