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大明王朝可以分割的十万国土因毒誓而丢失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2-09-26 4:40 已读 1930 次 2赞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石烂江枯,你才能渡”

                                        

傣泰民族是最注重赌咒的。

这句历史毒誓是明朝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王骥给麓川王国的思陆下的,从那以后,麓川的势力被堵在勐养,再也过不了南鸠江(今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一百年后又被强大起来的缅人打败,彻底消亡。

麓川王国在和明王朝的磕磕碰碰中过了一百多年,到思任法时代(1413---1445年),又走到一个危险的关口。思任法是一个雄才大略,很有作为的国王,他时时思念恢复祖先统治时代的盛业。而明朝廷也发觉思任法想要恢复故地,有大野心还很有统军打仗的才能。对他有了防备之心。

这个时候麓川王国所面临的形势是:大大小小的傣族土司都纷纷脱离麓川,直接请明朝廷册封,明朝廷也鼓励他们这样做,相当于明朝廷是统领全天下的大集团,而麓川是傣族地区的总公司,下面各个昭勐是分公司,这个时候大集团鼓励各分公司直接和大集团对接业务,绕开了总公司。这些分公司于是从名义上取得了和麓川总公司相同的地位,当然很高兴,而明朝廷也削弱了麓川这个对手的势力。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析麓川地”。

面对明王朝这个大领导如此明显的战略,思任法同样没有超出祖宗的战略思维,依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是致命的缺陷。也因此汉族朋友一般会用开玩笑的口气评价傣族:吃酸笋长大的,肠子短了一截。

意思就是头脑比较简单,站得不高,看得也不远。

这时麓川能直接统治的地方还有勐卯,勐婉,勐焕,勐养这些地方,还能调动几万人马,加上思任法的才能,依然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如果他能审时度势,对明朝廷采取韬光养晦策略,把扩张矛头指向南方,也就是突出“平缅”这个头衔,攻占缅甸南部等新地方,而且利用当地的优越条件发展经济,把政权组织形式向更高的文明形态发展,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向明朝廷“报捷”,进贡新的特产,充当明王朝“开疆拓土”的先锋。也就是到新地方开辟市场,做大做强,给集团上缴更大的利润。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思任法还是采取了以前的套路:用武力在传统的傣族地区重建秩序。相当于用拳头去教训原来的分公司经理。这些分公司当然纷纷向大集团告状:我现在也是直属集团的总公司,麓川还来欺负我。

而麓川一面教训老下属,一面又向集团主动交税,说明情况:我肯定不会背叛大集团,只是整顿内部秩序,目的是把傣家总公司的业务做得更好呀。

争吵的结果,大集团派大军来讨伐,带着傣族各个小公司来群殴麓川,最终麓川被打残。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的“三征麓川”。

大体经过是这样:

公元1438年思任法攻占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地(今德宏和保山地区),明王朝决定选派右都督方政、都督佥事张荣到云南协同镇守。又调贵州官军四千、土军二千,会同云南官军及木邦等各地土兵,由云南大官沐晟指挥,立即出兵征讨。

次年,右都督方政急躁冒进,违抗军令,私自渡江,孤军深入怒江西岸作战,结果全军覆没,方政战死,而沐晟不能救。

二月,沐晟无心再战,撤军回金齿(保山),途中畏罪自杀。这就是史书所称的“潞江之战”。

思任法取得潞江之战的胜利后,便乘胜进一步扫荡勒宏各地(今保山,临沧地区),明朝廷又升沐晟之子右都督沐昂为左都督,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统率云南等都司官军,并调来木邦等土兵,再次征讨麓川。但在陇把(陇川)和茫部(芒市)等地,被麓川军击溃。沐昂无法救援,只得撤军。

1441年明朝廷命蒋贵、王骥发大兵十五万,动用全国一半财力征麓川,在勐统,上江寨等战斗中,麓川军被打败,前后阵亡五万余人,第二年攻破麓川王城,军民死伤数万,思任法带着家人乘几十只大象跑到勐养。王骥等人得胜后于正月中旬撤军。这是一征麓川。

公元1443年春,思任法被缅王擒获;他的儿子思机法等人又返回麓川,一方面向明朝廷谢罪请求投降,允许他们继续统治麓川,一方面也在暗中准备力量。而这时候各方势力都纷纷把矛头对准了麓川。

芒市陶孟刀放革主动向云南总兵官都督沐昂请示,他和思任法有仇,现在思任法已跑,思机法兄弟三人来居麓川者蓝地方,我愿意把他们抓来献给朝廷。

缅甸抓获思任法,联合木邦傣族土司,派大军送到麓川附近,向王骥提条件:把思任法交给明朝廷,消灭思家以后,麓川地盘分给木邦,而勐养划归缅甸。

这种情况下,明朝廷也知道傣族各土司和缅人的小算盘,于是又派王骥带着五万军队于这年七月进攻麓川,和麓川军再次大战,双方死伤甚重,最终麓川军再次战败,思机法等人逃到勐养,而妻子和儿女被明军抓获。

公元1444年六月麓川一个陶孟恭项等主动向明军进贡象、马、金银器皿,明朝廷立云南陇川宣抚司,以恭项为宣抚使。陇川土司府开业,彻底废除了麓川平缅宣慰使司。

受到震慑的缅王将思任法及其妻儿32人送交明军。就在明军归途中,思任法绝食而离开了人世。

这是第二次征麓川。

     思任法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思机法和思陆法又以勐养(今缅甸克钦邦)为根据地,反复和明军打了几年,双方死伤惨重,明军虽然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但因气候等原因,也有大量死亡,汉文史料记载:“大军一十五万俱一日起程,蹂践相残”,“每军负米六斗,跨陟山谷,自缢者多”,“麓川连年用兵,死者十七八。”

也就是说因为道路条件的恶劣,军士负荷过重都造成很多非战斗死亡。

1448年,思机法还占住孟养,明朝廷为了斩草除根,又派兵部尚书王骥调汉军和各地傣族土司军13万进攻勐养。这年十月,大军师抵南鸠江(当时汉文写为金沙江,即今缅甸伊洛瓦底江)。麓川军在西岸立寨栅相据,王骥造浮桥渡江攻破,乘胜追到勐养王城,思机法逃走。

各部傣族都感到震惊和控惧,私自议论:自古汉人都不过南鸠江,现在王师到了,真是有老天相助呀!汉军官的马,连东坦树都不够拴,太多了!这个心理因素使傣族彻底认输。

而王骥也不可能派兵在勐养驻守,撤回江东岸,麓川余部又推出思陆法为王,继续占据孟养。王骥顾虑大军疲惫,也不可能彻底消灭麓川势力,只好和思陆法进行谈判,允许他继续以土司职位统治勐养,同时以南鸠江界。把“石烂江枯,尔乃得渡。”刻在石头上,立在江边!也就是除非这条江水干了,石头烂了,你才能过江。

这是第三次征麓川。

思陆法总结这几十年的冲突,也彻底认命。于是麓川的势力就被限定在南鸠江以西。明朝廷完胜,对西部傣族地区进行碎片化管理。

从此这地方就进入土司林立的时期。而缅北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离中原王朝渐行渐远。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布南温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