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枫下花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我们的苏南苏北(第一集)

送交者: 大秦帝国111[☆★金嗓仙女柯南★☆] 于 2022-01-14 16:13 已读 547 次  

大秦帝国111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我们的苏南苏北(第一集)

力挺南京:我们的苏南苏北(第一集)

写在前面的话

大杂老网友,也是留园文坛的老版主,南京才子江米小枣大哥突然自因武汉封锁以来,祖国最严峻的一次新冠疫情大考--南京禄口机场连锁反应事件,实际上已经封锁的南京回留园透气,楼主特意以此篇豆瓣当时推送的原创力挺他以及所有因为禄口机场疫情而受到煎熬的留园同胞特别是江苏同胞们--

正好,田原老师最近也提及了黄淮改道问题对中国水利与国运的影响,本篇都有涉猎--例如因为河南水患,再次成为留园焦点的黄淮夺道问题。或者可以更加拔高地谈谈如何从历朝历代人祸导致的水患等地质灾害中汲取教训,防患未然!

本篇当初是参加著名的公众号“地球知识局”科普征文的小连载呢。


本篇当时初发表时候的笔名是我在国内BBS通用的ID--寒武页岩,举牌,楼主以“寒武页岩”被知乎选为知乎第一季科学首日封女郎形象之一

此外,楼主是留园男生版--科技版的第一代女版主,我感觉目前留园最幽默最智慧的男网友,也是跟笔名哥哥一样,在我心目中最具备中西合璧,人文启蒙主义思想学养的,还是咱们科技版的资深版主,大号蚂蚁哥哥,他也是南京才子。

可是,留园同胞们似乎对于天下才子与税负乃至于官眷(江苏是仕途科举大省)麇集的大苏似乎存在很大的盲区与偏见。

昨天留园江南版盘点南京美食---居然没有活珠子,嗯,知道吗,南京美女是江苏美女里面最具备薛宝钗那种丰腴风采的美胸族,每年冬天吃活珠子(比毛鸡蛋更早的鸡胚蛋,富含生长激素或性荷尔蒙)的南京习俗功不可没。

园子里还有人这么说南京女生--让我这个跟南京大萝卜们(上海人苏州人对大气质朴又美好的南京人的昵称)有天生共情力的小姐姐无语子!

我必须出来,撸起袖子给南京还有整个我大苏正名(楼主的外公外婆都是江苏人哈)
---特别说明的是北京人天津人是最不应该带着优越感,拉踩淮上与苏北苏南的,因为北京城今天的格局,乃至于紫禁城都是江苏人安徽人按照明成祖朱棣的敕令建设的,并且移民成为今天许多老北京的祖先;天津根本就是一座安徽淮上根底的城市--因为天津是大明帝都的卫戍区,卫所,所以叫天津卫,天津的来历就是一个大号的眷村---当年明成祖调入天津卫的是数万他们老家安徽的淮上子弟兵及其家眷,建立了这座城市,今天的天津话就是大明时期的安徽苏北的淮上官话,天津民俗与小吃的祖宗原型都在苏北安徽淮上!

[返回情感世界首页]·[所有跟贴]·[ 回复本贴 ]·[热门原创]·[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南京女孩排名靠后,因为南京话带有苏北口音,苏南人看不起苏北人。

------------------------------------

大家都知道,每年冬天、春天的祭祖在九州万方经济税负最发达的我大江苏居然一直是万民心向往之的头等“四旧”大事,也是合族亲眷来往忙里偷闲的自发性节假日,这是妥妥的吴(周)人与楚人习俗流传。

我真正祖庭在湖南三湘地区,但自幼生长江南,外祖父母都是苏南人,且我祖母和祖父两家都有长辈至亲安息地在南京,梅花-紫金山山麓,也算是附庙(孙文)总理,所以每年我们家说祭祖,是指在南京的活动,既不是远到湘水流域,也不是象一般上海人蜂拥到苏州去。

对于童年与豆蔻年华的记忆,我感觉南京就是吃喝玩乐,交朋友,比赛交流试卷课外书的城市。表哥表姐是固定的,可是朋友常新,也长别离,我在东海吴淞江畔,他们在扬子江之尾。以前我祖母陪嫁的房产在大行宫旁边独门四合院,建国后一直给她姐姐及外甥,即我尕奶奶及我表叔一家住(我们家在沪上),直到老人驾鹤西去,大行宫旧居被动员拆迁到江宁区去。

我小时候过南京来春游及祭祖,天王府、总统府似乎是最不受欢迎的,还是喜欢从我伯父家所在的许府巷走到广州路和随园各个学校校区去玩,那边大排档以及各个食堂的美食挡不住,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盖浇饭、盖浇面,再就是喜蛋、活珠子等。南京啊,真山真水好地方,仅次于镇江,无奈就是一旦为都就倒霉,连隋文帝都平过南京城啊。

大家都知道我们一直有苏南苏北的民俗之争,这个话题甚至一度扩散到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的民间。但是中华家这些年工业腾飞建设的脚步已经快令这个话题作古了---历史上的苏南苏北之间地理、经济上的天堑乃至于文化差异的填平将指日可待

申明一下,楼主本人没有我省地域地图炮偏见--我出生在沪上,吴侬软语是母语,但一大家子人也曾长期生活在南京和北京,所以我也能说比较顺的江淮官话系语言代表南京话(很有韵味很幽默的语言,据说是明代的“普通话”)以及北京俚语。  


嗯嗯,作为半个江苏人,喜好古典诗词曲赋的楼主我最喜爱的江苏城市,与文韬武略的梁武帝萧衍口味一致----梁武帝说“(镇江,古代的京口瓜洲)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对,江苏诸城我最爱镇江江山开阔,雄伟又妩媚的天然古风景观,仿佛就是古诗词里走出来的画卷,也爱它高古的文化底蕴与平民生活气息的融合,尤其是镇江的南派面食也是华夏吃货里鼎鼎大名的口碑立起来的! 


镇江,风格上可以堪比中国中部及北方的洛阳、襄阳、汉中以及天津这另外四座南北汇通的古风平民城市! 

2018年11月10日,天空晴好,阳光普照,首列动车从苏北的焦点城市盐城驶出300多位市民参加试乘体验。盐城通火车已经好几年了,火车站也很漂亮。有特快,但没有动车组。楼主我记得多年来我身边的苏北朋友们回家乡,多半选择性价比比较好的大巴,比如阜宁的、盐城的、、、、、、 

盖的这个楼将让大家知道,苏北乃至于整个江淮以北的历史经济窘境从何而来,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在甚至五百年以前,苏北作为华夏重要的粮仓,依然持续了两千多年“苏北比苏南富裕”优势(非如此,你就无法理解为什么项羽和刘邦那么看重他俩的故乡对于自己争夺天下的后勤保障意义,后来刘邦被逼得到关中去开辟新的“粮仓”,反而因祸得福)、、、、、、 

盖的这个楼将让大家知道,为什么韩信、张纯如的同乡,生于江苏淮安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毕生念念不忘“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淮河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其实,以楼主粗浅的现代地质学科普下,目前华东地区相对经济不发达的皖北、苏北等江淮以北盆地区域很可能因为上天对于中华兔子家在此的格外恩赐,弯道超车,在我有生之年会看到这里将富裕得让为自己“页岩油优势”沾沾自喜的白头鹰家也流哈喇子----这里是石油和天然气易于开采的富矿区。

比如“盐城”---顾名思义,就是沧海变桑田的地方啊。 

石油是由含有机质的动植物残骸被埋入地下后和泥沙组成了有机淤泥,由于地层的原因不断地被一层一层地掩埋,愈埋愈深,最后于外面的空气隔绝,造成了一个缺氧的环境,加上深层处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增强,厌气性氧细菌便把有机质分解,形成了分散的油滴,这就是石油。 

地层不断地下降,湿度不断地升高,加之地心的引力,被分解的油滴就会向地心的方向游移,越往深入温度就越高,油滴可能就越发活跃,由于地层的物质结构不同,而且越往深入物质的密度越大,但地层下的沉积物有时侯颗粒较粗,颗粒间空隙较大,便形成了油砂岩、砾石;  

有时侯颗粒较细,就形成了页岩、泥岩。在地层的压力的作用下,这些分散的油滴就会不断地顺着它们可以通行的路线行进,最后被挤进多孔的砂岩层,成为储积石油的地层;而空隙很小的页岩层,由于油滴无法挤进去,储积不了石油,就成了防止石油跑掉的“隔离层”。---这就是美帝家的“页岩油”、、、、  

又由于地壳是由密度较大的页岩——玄武岩组成,而且凸凹不平,向上突起的叫被斜构造,向下弯曲的叫向斜构造;有的岩层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构造。集合的油滴就会沿着隆坡继续前行,不断向向斜构造或穹隆构造岩层的顶部汇集,这时石油位于上部,而处在中间、下部的则是水。进入凹陷的地壳区域,这里如同一个大的脸盆,把油流汇集起来,越集越多,这里就成为储藏石油的大“仓库”了,在地质学上管它叫做“储油构造”----而中华兔子家的皖北、苏北等江淮以北盆地就是这样大脸盆状的“储油构造”。这种构造具备美帝家“页岩油”不具备的天然气优势,那就是它往往是油气共生的油气田!! 

天然气的形成和石油的形成基本相同,所以人们又被称它为石油气。有时在地下单独形成气田,有时又和石油或煤炭储藏在一起,它们的关系相当密切。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形成的化合物,它是一种燃烧性能十分优良的气体物质。天然气的形成也是由于大量的生物死亡后,这些遗体沉入水底或被泥沙不断地把这些动植物残骸掩埋,越埋越深。在动植物遗体的中间,生长着一种名字叫“厌气性细菌”的细菌,是它做着一种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工作,把动植物遗体转变成“天然气”。由于地壳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在地绵中的天然气就会向那些有利于储藏的地方集中。就形成了天然气的储气层。  

石油与煤炭的形成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煤炭的形成是在地表上汇集的结果,是动植物残骸中的“骨架”部分,而石油则是在“地绵”内汇集而成的,其成分是动植物的“脂肪”或“骨髓”,只是形成的位置、方式和形成的材料有所不同而已
。   

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全人类化石能源勘探早期阶段。  中华兔子家的皖北、苏北等江淮以北盆地油气田资源统称为“南黄海油气资源”,仅仅对盐城东和海安东两个区块勘查,盐城东面积是3558平方公里,海安东面积是3868平方公里;  

仅仅盐城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蕴藏量达800亿立方米,预计总储量达2000亿立方米,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上最大的油气田。沿海和近海有约10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储油沉积盆地,居全国海洋油气沉积盆地第二位,有着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此外,资料显示,盐城油气圈品质极高,密储量为2100亿立方米,含气面积200平方公里左右;其品质名列全国天然气前列,平均热值9250大卡,甲烷含量为96.7%,不含硫。 

1934年,地质学家翁文灏首次提出“长江各省亦有油田之望”的观点。1946年,苏南发现1处油藏;1958年,江苏成立了石油勘探规划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了“以苏北为重点,兼顾苏南”的普查方针;

1970年9月,苏20井试获工业油流,苏北油气普查实现了战略性突破。1975年4月,石化部在北京召开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成立大会,同年从胜利、青海、新疆等油田共抽调勘探、开发专业队伍5000余人参加江苏石油会战、、、、、、、、、、  

到目前为止,我大江苏发现了37个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593亿吨,探明含油面积218.57平方公里,天然气地质储量81.83亿立方米,探明含气面积147.41平方公里。 

大江苏地理概况 
 

20 世纪 30 年代初,江苏省教育厅官员易君左作客扬州,在其散文集《闲话扬州》中公然宣称;“江北人的个性是剽悍,而扬州人非常文静···他们早就‘江南化’了。从隋朝开始,他们就代表纯粹的江南风格了。说扬州是江北的一部分是绝顶荒唐!” 

江苏省语言分布的九段线图---苏南地区偏向吴越文化,而苏中的扬泰偏向江淮文化,苏北的徐州则更偏向中原文化,吴侬软语和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同时出现在江苏大地上,难免鸡同鸭讲了。 

地域不但能跨省,还能跨国跨种族。  一位 1949 年赴美定居的上海老妇在采访中表示,每当她在纽约地铁遇到素质低下、行为欠妥的波多黎各人或美国黑人时,就会说他们是苏北人,“这样不会被认为是种族歧视。” 

知识分子的划分也好不到哪去,他们时常根据自己的感情,把一个地区挪出或归入苏北。  

南通海门出身的晚清状元张謇,对老乡被称为“江北人”颇有微词。据《张謇传记》一书记载,张謇认为盐城、阜宁、淮安等地才算是“江北”,言下之意,海门、启东,乃至整个南通、泰州地区,都不能算“江北”。 

有人说,苏北经济的衰落最早是从清代开始,此前之所以繁荣,靠的是运河经济的发达。大运河曾经是联通江南与中原的命脉,南宋初年,宋高宗逼迫东京留守杜充放弃开封,用的就是断绝漕粮的手段。  但大运河维护成本高昂,一旦朝廷治理不足,其北段就会变得不便通行。 

1684 年清政府放开海禁后,民间海运迅速发展,漕运船只逐渐改变航道,由海路北上。上海因此成为新的龙头,江南经济重心南移,与江北往来减少了。 

1730 年,出于税收考虑,江苏省更是把苏松道的道台衙门从苏州迁往上海。 

鸦片战争后的上海开埠通商彻底激化了长江两岸经济的不均衡。在上海带动下,江南地区加速步入近代化进程,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树立起巨大的优势。  

几乎与此同时,江北地区却连遭厄运。1855 年,黄河改道,大运河山东段废弃,江北漕运变得聊胜于无,扬州、淮安等城市的衰落也无从挽回。  

紧随运河废弃而来的是水利事业的败坏,苏北逐渐频繁爆发空前严重的水灾,大量农民南下逃荒,涌入上海等新兴近代化城市,成为继江南人之后的第二大移民集团。但苏北移民毕竟多系逃荒灾民,一无文化二无技术,更无宁波帮这样的多金老乡助力,以至大多只能从事码头苦力、拉洋车、粪便垃圾清运等苦活累活,经济地位长期得不到改善。

这种情况下,对苏北人群体施加污名化打压。江南人和苏北人在种族上并无差异,彼此迥异的方言风俗,成为区分二者的主要标志,也成为重点攻击方向。  

抗战期间,苏北人即被广泛怀疑为汉奸胚子(楼主姐姐注:也许因为陈圆圆的老公、大汉奸吴三桂是苏北高邮人,但是郑成功也是半个江苏人啊,大诗人秦观也是高邮人,高邮旁边的南通出了毛泽东爷爷说的,明末最有气节的知识分子之一---董小宛的老公冒辟疆,而这位世无双的公子本身还是归化为死忠大明粉丝的前蒙元皇族,蒙古族)。

在工厂里,江南人占据报酬优厚、讲技术、有发展的岗位,苦活累活则交给苏北人。一旦爆发工人运动,哪怕组织者实际多为江南人,工厂主还是倾向于首先解雇苏北人。 


---------------------------------------- 以上说法,其实时间点上还是有谬误!!

因为按照姚白莞老师的考据,苏北乃至于整个江淮以北的衰落始于明代的“人祸”!  

悲情往事-- 歧视究竟从何而来?

为什么韩信、张纯如的同乡,生于江苏淮安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毕生念念不忘“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淮河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

富庶的苏北如何沦为盛产流民的黄泛区?「古代工程奇迹」的京杭大运河对苏北人民是福还是祸?  文|姚白莞 

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占踞「大内斗省」歧视链顶端的苏南人,也曾有过一段前往江北乞讨的经历。 

在 2000 多年前的汉代,江南地区农业技术粗放任性,流行「不耕而种」,结果当然是饥荒频繁,民众不得不时常到江对面蹭饭。当时的江南吴民性格剽悍急躁,又穷困可怜,被江北善邻亲切地称为「啙窳」(音:zǐ yǔ,意为懒惰、得过且过之徒)。 

▍据《史记》记载,东楚(江南一带)自然环境原始,民风凶悍,「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其俗剽轻」。 

时过境迁,到了近世的明清时代,苏南人终于在家门口盼来了苏北的滚滚逃荒大军,成功翻盘雪耻,并顺手奉还了「啙窳」一词。 

历史的一幕发生时空逆转,固然与江南得到开发后经济地位的崛起有关,但能让原先富饶的江北地区批量生产流民,并非易事。实际上,江北经济社会全面衰退的惨烈局面,主要拜千里之外的北京所赐。  明帝国的伟大首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历史的转折,始于南宋建炎二年(公元 1128 年)。在这一年,黄河于河南滑州决口南下,反客为主占据了淮河的河床长达 650 多年。黄河携带的过量泥沙,使淮河原本健康的水系,遭到持久的破坏。  不过,在黄河夺淮之初,向北流向黄河故道的通路并没有断绝,黄河依旧分南北两路出海。根据明代的记载,历经宋、元,一直到明代前期的二百多年里,淮河出海口并没有严重淤塞,淮河流域的水灾也很有限。 

与唐、宋及之前的王朝大多定都在黄河南岸的粮仓地带不同,元明清三代都选择以北京为首都。地处海河流域的北京,周边土地贫瘠,并非可靠的产粮区,不足以养活首都百万人口。于是,从南方尤其是江南调运粮食支援首都,成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率先定都北京的元代,首都吃饭问题主要通过海运来解决。从 1282 年开始,在丞相伯颜的主持之下,元朝勘探并开通了从江南到北京的海上运输线,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粮食 300 万石以上。从此,整个元代的南粮北调始终以海运为主,内河漕运只作为辅助手段。 

直到明代永乐皇帝朱棣定都北京以后,事情才终于起了变化。 

明朝最初定都南京,从隔壁的太湖平原调取粮食十分方便。但不久之后,燕王朱棣南下攻灭了侄儿建文帝,随即决定把首都迁往自己的封地北平,并抽调江淮几十万富户充实首都。北京再次面临严峻的吃饭问题。 

虽然永乐时代发起过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大规模航海行动,但在给首都供粮问题上,朱棣却并不信赖大海,认为海运过于危险,没有保障。从永乐十三年(1415 年)开始,明朝政府疏通了京杭运河各个河段,正式通过内陆运河运粮,并停止一切海运航线。 

元代运粮路线图 

当时北京除了主粮,新鲜蔬菜瓜果,日用的纺织品、文具、瓷器漆器,甚至笤帚扫把等家具什物,也都依赖地方供应。传教士利玛窦在考察京杭运河后认为:运河几乎就是北京的命脉,「北京什么也不出产,而北京什么也不缺乏」。  

灭绝人性的人祸祸害了苏北五百年!!!! 

不过,京杭运河山东段的「会通河」十分脆弱,很容易被黄河冲毁淤塞,而放任黄河南下夺淮,往往并不妨碍漕运,更不会危及直隶地区的安全。明朝中期,治河官员刘大夏在黄河北岸主持修建了「太行堤」,从此断绝了黄河北流的通道,让全部黄河水向南流入淮河河道。  

1565 年 12 月,嘉靖在给治河官员潘季驯的敕中一再明白训示,黄河北岸的长堤尤其要「着实用功,修筑高厚」。皇帝的意思很明确,黄河无论如何也不能向北决口,冲垮运河,应该把万恶之源的黄河水全部拦向南方。潘季驯对此心领神会,遵旨照办。 

黄河历次改道示意图(楼主姐姐注:田原老师看过来哈!)

 

如此一来,首都的粮食安全总算稳如泰山,但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导致苏北地区水系大面积淤塞,洪灾发生频率逐年增加。不过,江淮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农业生产,在顾全首都粮食安全的大局面前,当然微不足道。 

根据《历史时期苏北平原地理系统研究》一书的统计,在 1550 年到 1950 年这 400 年间,苏北各地发生的水灾占该地区 5000 年水灾总数的比例,盐城为 88.9%、淮安 71.5%、涟水则高达 95.6%。 

实际上,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根源是保护运河,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

如明末的顾炎武即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一针见血批判:「今所治在运河,是不免以中原、徐、淮之地为壑……」  面对批评,治河官员们的回应也很理直气壮:「(河水)南攻,不过溺民田耳,是逼之南决之祸小而北决之患深。」

他们质问批评者:要想永绝江淮水患,并非难事,让黄河走北方故道即可,但北京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嘉靖皇帝的治河原则,即「逼河南行,通漕保运」,也是整个明清两代的治理总思路。万历皇帝在给治水官员的敕书中同样认为「空堤防一溃,势必奔流北徙,将为闸河之累」,他挂念的仍然是运河安全。 

即便是在远离黄河的淮南地区,运河也长期祸害当地民众。每年为了维持运河航道的通畅,在漕运开始前和进行时,都要闭闸蓄水,上游淮河干、支流各河来势凶猛却不得宣泄,导致整个淮河中游变成泽国,听任洪水淹没凤阳、泗州等地。 

泗州百姓为了避免洪灾,甚至打起维护明朝皇室风水的旗号,宣称「泗州祖陵系我国家根本重地,王气所钟」,实在淹不得。可惜到了清代,明朝祖陵牌不再管用,泗州终于在 1680 年永沉湖底,明祖陵也随之沉没,近年来才因干旱浮出水面。  

等漕船经过或者运河水位超过了一定限度后,为了减小运河大堤的压力,往往又要开闸放水,运河以东的里下河平原(泰州、南通、盐城一带)也惨遭淹没,一来二去,淮河两岸都横遭大祸。 

黄海为什么是黄色的?被黄河夺淮带来的泥沙「染黄」了。如今盐城沿海的大片滩涂,也大多由黄河泥沙淤积形成。 

林语堂曾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称中国「历代创业帝王,几从无出自大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

他不知道的是,在明代以前,出帝王最多的淮北地区是稻麦两熟轮作区。由于后来夏秋频繁水患,让淮北很多地区只能种一季越冬的旱作物。  

阻挠海运的“东林党”等运河利益集团的罪孽 

苏北最大湖泊洪泽湖并非天然生成,而是人工水库,主要用途在积蓄淮河清水以冲刷黄河入海通道,史称「蓄清刷黄」。随着黄河河床不断淤积垫高,为保持冲刷能力,洪泽湖面积也逐年增大,吞噬周围众多良田市镇。  

无休无止的水灾,严重破坏了苏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也败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很多地方的民众甚至已分不清「田」与「湖」的区别。据民国地方官员记载,睢宁农民把下田耕作称为「下湖」。而在海沭方言中,至今仍常把农田称为「湖」「荡」。 

明隆庆年间(1567-1572),大学士邱浚就海运与河运的损失情况算了一笔账,结果发现,元代从 1283 到 1329 年 46 年间的海运失粮总量,还抵不上明代运河运粮一年的损失量。海运比河运危险的说法,不攻自破。 

京杭运河上的险情无处不在,尤其是各河段的闸口,其中最危险的要数黄淮交汇处的天妃闸。据《漕运议》记载,明代隆庆四年,在天妃闸一年沉没船只 800 艘,损失粮食二十二万石。

图为马戛尔尼使团画家绘制的清代京杭运河。 

此外,海运的运费也要远远小于河运,根据顾炎武的说法:「漕河视陆运之费省十三四,海运视河运之费者省十七八。」  实际上,鉴于运河漕运的巨大财政开销和对沿岸生态环境的破坏,明清两代朝野提议恢复海运漕粮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最终都遭到了驳回。究其原因,围绕河运系统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停止河运,将会损害到太多人的利益。 

元代海上漕运的事故损失率约为 1%-1.6%。1804 年  ,由于运河淤塞,清朝被迫试验了海运漕粮,运送槽米 180 万石,结果运费较河运省 2/3。

图为日本人绘制的元代海船。 

明代运河漕运最大的受益者是各级河务官员,这些人只需在运河治理中稍动些手脚,就可以不断制造人为水灾,让朝廷每年投入数以百万计的治河资金,以乘机中饱私囊。几乎年年大兴土木的淮河、黄河、洪泽湖、微山湖等重大工程,有着榨不完的油水。 

日常维持运河运作的胥吏乃至河工,也都能捞得不少好处。由于运河遍布危险的水闸,控制闸门是一门技术活,闸工举手之间,就能决定一船人的生死。因此,商船每经过船闸,都要被勒索若干银两。  如此一来,从江南到北京,运河漕运经过的各省遍布关卡,各种所谓剥浅费、过闸费、过淮费、屯官费数不胜数,整个运河处于收费站林立的状态。一旦改走海路,能捞取好处的只限江南和直隶两地港口,受益群体将大为缩小,势必遭到漕运系统官员的极力反对。 

不过,运河利益集团再强大,也难以抵挡自然的力量。灾难的源头在黄河,拯救江淮民众,也还得靠黄河。 咸丰五年(公元 1855 年),黄河在今天的河南兰考附近再次决口改道,重新北流入海,将京杭运河山东段冲垮淤塞,漕运只能被迫改以海路为主。此后河运逐年衰退,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 1901 年),内河漕运彻底废止。 

内河漕运停止不久,鉴于已名不副实,清廷裁撤了漕运总督,数千漕运系统公务人员面临失业。为了保住这些人的饭碗,清廷甚至曾考虑从江苏再分出一个苏北省(江淮省),另建一套省政府班子,因遭苏籍京官集体反对而作罢。 

此时距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 1415 年)正式开启内河漕运,已经过去整整 400 年,苏北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不可逆的破坏,正式加入了「黄泛区」的行列,成为逃荒流民的输出地。 

出于求生的本能,苏北流民离乡逃荒的行为本身无可指摘。不过,过多依赖外出寻找活路,势必降低对故乡的关注度,这让本已恶劣的家乡环境更无改善的希望。

苏北黄河故道土壤分布,多为劣质土壤 / 图片来源:《清代黄淮平原东部流民问题的历史地理研究》 

例如,洪水泛滥过后,由于黄河携带了大量泥沙,常造成淮北大片土地土壤盐碱化、沙化和水利设施的毁坏,此时急需当地农民在农闲之余改良土壤,修复设施。但在饥饿又无助的处境下,更为实际的选择显然是南下逃荒。 

对此,二十世纪一位美国学者裴宜理也在《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1845-1945》一书中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艰苦的劳动来修复遭到破坏的家园……在皖北和苏北,这种重要的修复机制几乎是完全缺乏的。」 

可喜的是,苏北遭祸,总有地方得福。一江之隔的江南等地,在 1864 年长毛之乱结束后,人口损失达六七成之多,土地抛荒严重。清廷为此从全国各地招揽了大批流民奔赴苏南开垦荒地,淮北流民毫不意外的占到了其中的大部分。 

(待续)
因为大杂有提及撞脸比如国内明星佟丽娅的事儿,那太简单了,虽然楼主姐姐在留园是高风亮节,从来不隐瞒自己已婚育的事实,不玩那种“看上去单身”的茶艺,即通过可以模糊婚恋信息来收获韭菜粉丝,但楼主姐姐也是一枚妥妥的85后美人(也许可以理解为--正因为才貌双全又心思单纯才好嫁)--但我不会利用自己的美貌刻意写那些小布尔乔亚的东西,我就是喜欢政治、历史、科技、军事等,写也就写这些,我也不习惯把自己的情感世界拿出来絮叨,跟谁分享的,

世上的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的--经济学真理就是价格必然趋向于真实价值,虚高虚低都会过去的,人生也是如此。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凭什么捧你呢?生活中处处都有大大小小的,男男女女的吴亦凡与资本的那种陷阱哈,不要踩雷,暴得大名后在悔之晚矣,平常心最要紧。

从小到大都是撞脸王--是不是撞脸就可以成为版宠啊?嘻嘻,你们是你们,我是我!

素颜的我和素颜的女神--少女时代奥黛丽赫本与娜塔莉撞脸玩


楼主在苏州玩的仿妆,致敬下永远的林青霞

与柏林电影节的德国新锐导演玛伦阿德、朱迪福斯特、克里米亚女检察长那样拼图

最著名的,跟法兰西电影女神阿佳妮撞脸哈

喜欢大秦帝国11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大秦帝国111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