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以对立统一观点解读道德经帛书版第一章(4)无欲、有欲

送交者: 514925260[品衔R1] 于 2023-12-25 1:23 已读 2833 次 1赞  

514925260的个人频道

+关注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这一句,和通行版有一点点区别。区别就在于两个“也”字。这两个“也”字,主要目的就是断句。帛书版有了这两个“也”,断句就很清楚。


而通行版没有这两个“也”,就导致了断句出现了分歧。出现了两种断句方法:“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噭。”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噭。”


再看王弼自己的注。王弼说:“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这说明了什么?其一,王弼自己断句,是按“常有欲,以观其妙。常无欲,以观其徼。”而第二种可能,是王弼注的版本,其原文就有这两个“也”字,接近于帛书版,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而苏辙的注,就很明显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了。苏辙是这样注的:“圣人体道以为天下用,入与众有而常无,将以观其妙也。体其至无而常有,将以观其徼也。”我们不用管他说了什么,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苏辙看到的版本,就是现在的通行版。


苏辙和王弼的水平都很高。远超其他人的水平。所以,他们两个人的注,就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通行版的形成,很有可能并非是王弼自己注的版本,而是在王弼之后,至少在宋代苏辙之前出现的。


现在来看这两句的意思。


这里,不太好理解的地方,就在于“欲”这个字。


欲:是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比如,欲望,七情六欲等等。


欲,其实是指某种主观意愿。


如果将“欲”理解为物质欲望,私欲,这个理解不能说不对,只能说是一种比较狭义的理解。更广义的理解是,所有的主观意愿,都算是“欲”。


所以,无欲,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物质欲望,自己的私欲,而是不带有主观意愿。也就是顺其自然。这其实就是无为。


有欲,也不是说,要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私欲,而是说,带有自己的主观意愿,也就是主动人为的干预。这也就是有为。


所以这样一来,再结合上一句,这一句就很容易理解了。


上一句是,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任何一件事物,最开始,我们是不知道它的名字 只是模模糊糊的意识到它的存在。而知道了它的存在之后,我们可以给它命名。这样,就可以开始对它的研究。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解读:

所以,我们开始的时候,往往是静静观察,不主动干预,不带自己的主观意愿,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奥妙。


观察之后,我们又往往用主观意愿去主动干预事物变化,然后观察这种主动干预所造成的后果,从而进一步的发现其奥妙。


这里面,有一个字被通行版去掉了。以观其“所”噭。这个“所”字被去掉了。


这个字,很明显的表明了,这个是指主动干预之后,所造成的后果,所形成的现象。


而通行版,很明显是不懂,所以为了文章整齐,语句对仗,去掉了这个“所”字。简直是可笑至极。通行版中 这样的蠢事干了不少。到处都是错误。


观察事物发展变化,先是不带主观意愿,然后再用各种主观手段去干预,去刺激事物发展变化 ,从而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平常的方法。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任何一个物理实验也好,化学实验也好,都是这样做的。社会实验,其实也是这样的方式。


这是典型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典型的认识论。并没有任何神秘的成分。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者,是指哪两者?通行版中,绝大部分理解,就是“无,有”。但,我们从前面的分析已经知道,其实老子并没有空泛地说“无、有”这两个概念。老子说的很清楚,无名,无欲,无为,或者有名,有欲,有为。“有,无”,并不能泛指,而应该具体有所指。“名可名,非恒名”。“名亦既有,亦将知止”。每一个概念,有其具体内涵,有其所指,有其边界。所以,不能空泛的说“有、无”。


中国的很多文人,特别喜欢泛指。概念东拉西扯,张冠李戴。这是搞文学的方法,不是搞哲学的方法。哲学是极严谨的。


所以,这里的“两者”,我想到了三种解释。


其一,就是“无欲、有欲”。


其二,“妙,噭”


其三,“无欲,观其妙”与“有欲,观其所噭”。


我偏向于第三种解释。


也就是说,两者指的就是,在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时候,一种方法就是不带主观意愿,顺其自然。另一种方法就是带主观意愿,去主动干预,观察其变化。


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观察事物发展变化而采取的方法,名字虽然不同,做法也不同,但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两者出发点相同(两者同出),目的相同(异名同谓)。


最后,老子又叮嘱了一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两者,非常玄妙,是我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奥妙的根本方法。


全篇,从头到尾都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很简单,也很实在,没有任何玄虚。通过帛书版来解读,就很容易。而通行版,因为错误的地方太多,改动太多,故而解读起来晦涩难懂。就好比一串数字密钥,被改动了其中很多地方,再想去解读,当然就很难了。而且解读的千奇百怪,,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喜欢51492526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514925260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