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安贫乐道,眼睛向下,境界向上

送交者: 细雨如烟[☆。空谷幽兰。☆] 于 2021-04-29 17:42 已读 342 次  

细雨如烟的个人频道

+关注
    孔子号称弟子三千,但他最喜欢、最欣赏的是颜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颜回将孔子的“乐道”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论语·述而》载:“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着粗粮,喝着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也充满乐趣。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于我好像浮云那样转瞬即逝而无足轻重。又载孔子对自己的描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学习和教学,是最大的快乐,自觉年轻多了,不觉得衰老会要到来。《论语·雍也》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学生颜回的赞扬,说颜回用非常简陋的竹器吃饭,用瓢饮水,住在陋巷,别人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乐观的态度。对于孔子、颜回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来说,快乐已经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的追求。 

    颜回在生活贫困不堪的情况下,仍能快乐地一心向道,得到了孔子的称赞,这就是历代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由孔子开创的乐道思想并不是简单地以道为乐,而是指人达到与道为一的境界所自然享有的精神上的乐。这就是“孔颜乐道”的精髓。可以说,孔子的安仁乐道向我们展示了在现实的世俗生活中,取得精神的平静和安宁,在有限的人生中追求无限的价值,在理性的内容中蕴涵着感性的形式这一壮美的画卷。这与其说是一种人生态度,毋宁说是一种审美态度,因为它已摆脱了物欲的羁绊、世事的纷扰,对生活进行了艺术的观照,趋向于诗意的人生境界。 

    “孔颜乐处”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在到处充斥着物质利益的当代社会里,“孔颜乐处”无疑是学者安身立命、心灵环保的精神家园。孔颜所乐之处就是在艰难条件下,为了追求理想而达到的乐观主义境界。这种“乐”的境界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体现。对于君子来说,最重要的德行就是仁。仁是一切德行的出发点,是实现远大志向的必备条件。正如孔子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颜乐处”是一种不为物欲所困的主体内在之乐,它是基于人从自然性的“感性冲动”下挣脱向精神性提升的过程。它往往表现为在贫困中保持清心一片以及自得其乐的高尚节操。一方面是人的自然性本质决定了人在物质贫困中要遭受痛苦;另一方面是人的精神引导对物质贫困造成的苦痛的超越,两种张力共同作用制造的审美境界——“孔颜乐处”就成为衡量现实生活中道德情操是否高下的分水岭,能够满足生理上的欲望固然可以获得快乐,但是这种依靠感性欲望或者目的驱使而取得的快乐是“乐在其外”、“乐不归己”。它是不自由的,是转瞬即逝的。它的实现是建立在功利性根源上的,一旦功利性被满足或无法实现,就会造成更大的痛苦,因此只是一种低级、庸俗的快乐。只有如孔子、颜回那样超越感官性欲望追求,进入崇高审美境界的主体内在之乐、自由之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因为没有功利性的源泉,这种快乐当然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境界。 

    “孔颜乐处”,乐在何处?对这个问题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许多参悟,到了现代才有人对此作了总结。冯友兰先生说,人生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功利境界则多了一些算计、规则;道德境界在功利之上,又加上了许多道德要求;天地境界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浑然与物同体”。孔老夫子与颜回之所以快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天地境界,并且对这一境界有高度的自觉。每一位想得到“孔颜之乐”的人,都应努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天地境界。 

    有消息报道说,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财富的增加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成比例,在人们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能力已逐渐被弱化。一个现代人可以自豪地对古人说“我比你富有多了”,但他却不敢肯定地说“我比你幸福多了”。这就是现代人的可悲之处,因为现代人只是在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之间徘徊,偶尔有一次忽发善心迈进道德境界的门槛时,连自己都会被自己所感动。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不知“孔颜之乐”为何物,这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大难题。 

    在追逐名利的今天,“孔颜乐处”早已经成了远古的一种图腾,在物质匮乏的远古时代,颜回为什么还能“乐”?对此,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静下心来体验这种“乐”。因此,若想增加人生的快乐,只有通过对人生境界的自觉才能实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境界不同,人生的况味自然不同,境界一高,平平凡凡的人生,也会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同为“众里”之一分子,却自能到达那“灯火阑珊”的地方。人不能脱俗,需要生活在俗事中;但生活在俗世之中,并不能阻止心灵追求永恒和无限的愿景。人的心灵也只有摆脱物质的束缚,才能真正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所以,快乐很简单,只要眼睛向下的时候,别忘了境界要向上。 
喜欢细雨如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