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女子出上联:银枪虽利,难破千年草地,一男子出下联,女子脸红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2-03-05 0:54 已读 3020 次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提起古代人的婚姻,大部分人想到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想法不能算错,就是不够全面。虽然自宗法制确立以来,遵亲命、履媒约的确是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旋律,但纵观历代史料,都不乏生于开明家庭的青年男女自主择偶的例子。尤其是处于社会从属地位的女性,也有不少人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找到心仪的人生伴侣,而“对联招亲”就是女性常用的方式之一。


对联简述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特产,与汉语汉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一种形制短小精悍、布局整齐对称、节律音韵和谐的文体艺术,也是集文学性、趣味性、欣赏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语言模式,具有用途广泛、内涵丰富、便于览诵等特点,并以雅俗共赏的人缘,庄谐并举的风格,曾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篇章,而且直到今天仍有极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的文化国粹之一。



至于对联的起源问题,各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共识。但基本上可以确定:对联作为一种语言方式和修辞方法,发展到唐代时已经趋于完善。宋代时受朝廷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对联在内容、形式、风格及使用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饱读诗书、擅长书法的对联大家,将对联与诗词、书艺融为一体,丰富了对联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明清两朝是对联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曾极力提倡春联,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因此他也被后世称为“对联天子”。发展至清代时,更是四时八节,无时不联;庆吊题咏,无事不联;宫廷溷厕,无处不联;天地虫芥,无物不联,对联艺术渗透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曾有学者说:“清朝上至帝王贵族、中至百工商贾、下至市井小民,可能不通诗书不识字,但却没有不知道对联的。”



值得一提的是,对联在清代已经发展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而且在表现形式上更是突破了五字、七字的传统格局,出现了数十字、上百字、超千字的超长联。比如,号称“古今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有180个字,而被称为“长联之最”的钟云舫拟题江津临江楼长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12个字。古代才女通过对联招亲的方式选择人生伴侣的故事,也大多都发生在清代。


所谓“对联招亲”,准确地说应该是“比联招亲”,是对联文化体系中的一支,又称“对句”或“应对”,是一种口语形式的对联,一般由两人联袂创作,一人出句,一人对句。



比联招亲


清康熙年间,江苏扬州有位姓张的大家闺秀,丽质天成、才艺双绝,是扬州城远近闻名的才女。她的祖上世代为官,但到他父亲这一代时,因不喜欢官场上的迎来送往,甘心守着偌大家业过平静的生活。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张员外是位开明人士,不仅重视女儿的教育,在女儿的婚姻上也采取了包容的态度,给了女儿很大自主选择的空间。


可是眼看女儿到了婚嫁的年龄,上门提亲的都快踩破门槛了,可女儿硬是一个都没看上,身为人父的张员外也不免有些着急。一天,父女二人坐在一起谈论婚姻大事时,张姑娘说:“爹爹,我想找一个有‘才’的丈夫。我准备了两个上联,能对出下联的人就是女儿的如意郎君。”张员外听后大惊,“婚姻大事岂能如此儿戏,这可关系到你一生的幸福啊!”



怎奈,张员外搁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最终还是同意了女儿的想法,在大宅门前搭起纱帐、摆下擂台,只等有缘人前来应对。城里未婚的书生秀才们听说张家姑娘比联招亲,从四面八方涌向张家大宅,场面十分壮观。张员外和女儿坐在纱帐内,看着人头颤动的景象不免满是欢喜,张姑娘随即让丫头挂出了第一联:月朗星稀,今夜怎能有雨。


众人看到上联后,顿时安静下来,绞尽脑汁思考下联该如何应对。少顷,人群中忽有一人高喊:山呼海啸,明朝岂会无风。众人听到下联对得如此工整、应时、应景,不免纷纷叫好,就连张员外和张姑娘也不住地暗暗地称赞。随即张姑娘又让丫头挂出第二联:银枪虽利,难破千年草地。只消片刻,相同的声音再度喊出: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



人们听到下联后再次齐声叫好,这次就连一向温润恬静的张姑娘也没忍住,叫了一声:“好对!”这一声惊得张员外嘴里犹如含了一枚鸭蛋,眼珠子都差点蹦出来。张姑娘看到父亲的样子才猛然反应过来,急忙用双手捂住了因娇羞而红得发烫的小脸。张员外看着失态的女儿,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当即走出纱帐,将对出下联的书生叫到跟前亲自审验。


这一看不要紧,张员外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躲在纱帐里偷看的张姑娘看到书生后,一丝羞怯再次袭上脸颊。原来这位书生不仅对联对的好,人长得更是相貌堂堂、才气逼人,张家父女别提多满意了。张员外只是对书生的家庭身世稍加询问,当时就为女儿和书生定下了婚期,不久后两人举行了婚礼,而这一对才子佳人通过对联结为夫妻的故事也被后世传为佳话。



小结


无独有偶,据说清朝中后期的名臣左宗棠在青年落魄时,参加了湖南湘潭大户周家的比联招亲,最终以三幅绝对征服了周家母女,成就了一段百年姻缘。不过,比联招亲是古代社会才有的特色,如果按照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活跃度,再采用这种方式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浙江有位朋友曾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她曾想过效仿古人的做法,通过比联招亲的形式找个男朋友,结果上联发出去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几百条异常工整且风格各异的下联蜂拥而至,直接挑花了眼,最后只得以失败告终。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