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人怕碰的禁忌,被他拍出来了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7-03 21:29 已读 214 次 1赞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生与死两个世界之间,入殓师是那个摆渡人。

洗得有些褪色的旧汗衫、松松垮垮的大裤衩、小摊上十块钱一双的人字拖,以及放水里不知道会不会浮起来的金链子,银幕上这个看上去不太好惹的地痞流氓,第一眼很难认出竟然是朱一龙。

从出道起,朱一龙就更偏小生路线。无论古装剧还是现代戏,都是清秀小生、儒雅贵公子形象。就算是去年追求突破的《峰爆》,也还是有些文弱书生气。

这次《人生大事》让他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社交平台上诸多好评也证明不是粉丝自嗨,而是对其演技的正名与肯定。

惊喜是多方面的。角色之外,禁忌的殡葬话题也是影片的一大吸引力。中国人向来避讳死亡,又该如何体面地去开口讨论它?

截至发稿前,电影票房已超过5亿,不仅给低迷不振的市场打了针强心剂,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也许中国观众并没有想象中保守。


火葬场里的童年


朱一龙出场几个动作就把形象立住了:在车里说着脏话发语音信息,然后冲正在奏丧乐的朋友讨了包烟,发现没带打火机,于是直接从火盆里拿了张点着的纸,一点不避讳丧礼。

他在片中饰演的是入殓师莫三妹。三妹是大名,导演一开始想的名儿是更野的莫三鼻。因为据说在故事发生地武汉一带,给孩子用脸上的器官起名字,代表着珍惜。但考虑到他二哥英年早逝,估计家里人故意给这小儿子取个女孩儿名,为了好养活,同时增强了故事戏剧性——隐藏的含义不变:他的爸爸老莫看似瞧不起他,其实视他为心头肉。

不过,莫三妹讨厌他这个名字,所以朋友们都叫他三哥。

三哥祖辈都干殡葬这行,家里有个小门店叫“上天堂”,招牌破破烂烂的,跟隔壁的婚庆公司形成鲜明对比。每次干完活回来,隔壁老板娘总要骂他:“能不能把车停远点,我还怎么做生意啊!”

中国人忌讳谈论死,连带着殡葬行业也被扣上了“晦气”的帽子。“就是吃死人饭的”,很多人都这么骂,三哥都听习惯了。

可是没想到连女朋友也瞧不起他,给他戴绿帽子。而三哥因为坐过牢,挣的又是“死人的钱”,还被人误会偷东西,逼得他当众脱个精光,颜面无存。

虽然表现得无所谓,但他其实打心底里瞧不起自己。生活没有盼头,日子也过得稀烂。

直到小文出现。

两人相识是因为小文外婆的葬礼。小孩子不懂什么是死亡,只看到三哥把外婆装进大箱子里带走了,就死缠烂打想让他把外婆还回来。




这孩子的性格有些古怪。头上扎了两个小丸子,拿着一把木制的红缨枪,还不到十岁的年纪却一口一个老子。怼天怼地,喜欢咬人,像个小哪吒。

她没有父母,从小跟外婆相依为命,也沾染了些老年人的爱好。吃面要加蒜,热衷搓麻将。虽然出牌很磨叽,但手气不错,清一色捉五魁,赢了还见好就收。

外婆去世后,理应是舅舅继续承担监护职责。但他懦弱怕事,塞了点钱就把小文甩给了三哥照顾。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便这么生活在了一起。

萝莉和大叔,向来是最讨喜的搭配。一个小大人,一个有童心,彼此间容易碰撞出有趣的戏剧火花。

小文像哪吒,三哥则是孙悟空。他手上戴着紧箍咒形状的镯子,待人处世吊儿郎当、桀骜不驯,平时躺的懒人沙发也是五指山的形状,但他内心其实很善良,有正义感,否则也不会在小文被她舅妈欺负的时候站出来抱不平。

而当三哥遇到问题的时候,小文也会挺身而出。红缨枪那么一戳,小小的身子护着身后的大人。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反而会因为她童真而率直的处理方式得到解决。

可以想象,外婆在世的时候,小文或许也曾这样护在外婆身前。她勇敢的性格恰恰是因为被欺负太多,而不得不早早地强硬起来。

所以趁着酒劲,三哥才会对小文说:“我是最懂你的,我的童年也非常不快乐。”


种星星的人


殡葬题材的影视剧在国内非常稀缺。

印象中上一部叫得上名的应该是大鹏执导的《吉祥如意》。但那部片子太特殊,大鹏原本的计划是拍家人如何过年,作为核心人物的姥姥突然去世,他才临时改变了拍摄计划。这是大鹏口碑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票房成绩最差的。

生死大事,不止中国观众不太能接受这么私人又沉重的话题,它在整个东亚都很敏感。日本的《入殓师》和韩国的《遗物整理师》,主人公都因为自己的特殊职业遭到歧视和排挤。

这两部作品做得很对的一点,就是把很重的死亡写得很轻。《入殓师》是日式的清新治愈,《遗物整理师》是韩式的温柔煽情。

而《人生大事》则是温情向的轻喜剧。风格跟监制韩延之前的作品《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很贴近,都是在嬉笑怒骂里讨论生死议题。

电影里把入殓师称为“种星星的人”。

种星星这个说法是三哥提出来的。小文反复追问外婆去了哪里,三哥被问烦了,直接说,你外婆被烧了,化成烟了,再也看不到了。后来意识到这说法有些残忍,他又补充说,人化成烟,到天上就变成星星了。

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很多时候是因为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残酷离别。于是便想象着所爱之人并没有真正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

在生与死两个世界之间,入殓师便是那个摆渡人。

片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段落是给遗体整容。

非自然死亡事故中常会有遗体残缺的情况。片中那位逝者遭遇车祸,遗体被大轮卡车轧过后已经看不出人形了。为了能让人体面地离开,需要复原他的面貌。




父亲老莫在一旁指挥,念口诀:先筋后骨,先四肢后躯干,五脏六腑不能乱。虽然没有给出直接画面,但血肉摩擦的音效可以让人想象三哥是如何把一个散架的尸体重新整理出人形。然后照着逝者的照片,填充头部、勾勒五官,再上粉化妆。当家属重新看到逝者遗容的时候,感激得直接下跪了。

虽然有浪漫的成分在,但一定程度上,《人生大事》确实给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祛魅”了。片中呈现了很多殡葬工作的具体细节。

做这行需要耐心,人死后尸体僵硬,需要用温热的水敷在关节上,从手指到四肢,一点点把躯体摆正。也需要很好的体力,扛着棺材上下几层楼是常有的事。还得经得住骂,遇上情绪激动的家属,被辱骂、诬陷都是家常便饭。

这是影片动人的基础。整个设定首先得是落地的,人物有真实感和烟火气,故事才会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生死皆大事


老莫在病榻上有句台词:人生除死无大事。

他做了一辈子入殓师,操办过或简或奢的各种葬礼,但最后留给三哥的遗愿却是:不要铺张浪费,也不要搞披麻戴孝那一套。置办骨灰盒的钱,不如家人们一起搓一顿。他在床头准备了个中老年奶粉罐子,说火化完骨灰就装这里头。

父亲嘴上说除死无大事,行动却分明在强调,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本片导演刘江江在豆瓣上的创作分享中说:“我逐渐意识到,原来葬礼是活人办给活人看的。当所有人聚集在葬礼上缅怀逝者,回顾他的一生,讲述自己和他的感情,为他入殓穿衣、守灵吊唁、烧纸出殡……原来葬礼上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治愈活着的人。”

这部电影里夹带着刘江江的个人情感,他家里人就是做殡葬的。

小时候村里有白事都会找他二爷,穿衣入殓糊车马,剪纸扯布搭灵棚。他觉得二爷是他们家最有艺术天分的。

他大伯是木匠,做得一手好棺。小孩子不懂避讳,他跟朋友们玩捉迷藏,直接躺进了未完工的棺材里。闻着木材的清香,竟然睡着了。

农村没有多少文娱活动,刘江江跟着长辈参加各种丧事,反倒是接触了各种好吃好玩的,唱戏的、放电影的,“葬礼是我文艺爱好的启蒙”。

随着长大,记忆中的这些故人都接连离世了,因着这些情感与牵挂,就有了《人生大事》这个本子。

所以在殡葬议题之下,核心的情感立足点还是亲情。




片中呈现了很多组亲情关系。

三哥和他父亲的紧张关系,跟《峰爆》里有点像,子承父业却始终得不到认可。三哥和小文,没有血缘关系但有很强的情感羁绊。长期缺爱也让三哥对小文更能够无保留地倾注情感。

三哥和他两个好朋友的相处方式其实也很像家人。他们过去一个是小偷,一个是小贩,加上坐过牢的三哥和没人疼的孤儿小文,重组的家庭关系有点《小偷家族》的味道。

亲情以感情为连结,而不以血缘论。

总体来说,《人生大事》是当下国产片中极其稀缺的、能够立足现实又情感丰沛的作品。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最缺的,一种是性教育,另一种则是死亡教育。《人生大事》的出现,多少为观众补上了一课。

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来源于对生的不确定。担心生活里有太多遗憾,担心失去某个依赖的人而迷失方向,害怕孤独、寂寞,不知道如何填补内心的空缺。

而《人生大事》说,没关系,天上的星星都是曾经爱过你的人。一份爱离开,就会有另一份爱出现。

只要好好活着,生命总能自己找到出路。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