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老铁路,串起湄公河美景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1-17 21:19 已读 344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俯瞰琅勃拉邦。


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了!12月3日,这个消息引爆了互联网。早在之前的“澜沧号”动车组亮相时,就在老挝甚至整个东南亚引起媒体热议。当然,对于美丽的“澜沧号”动车组,老挝人民心中满是自豪,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则是祝福中带着期待。中老铁路不光为老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对老挝的旅游业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毕竟,比起身边的东南亚旅游大国,老挝的存在感显得有些弱。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的中心地带,是东南亚唯一一个内陆国。中南半岛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传统的旅游胜地,几个主要的国家都是响当当的旅游大国。东边的越南凭借着漫长的海岸线和法式风格的建筑独树一帜;南边的柬埔寨凭借着伟大的吴哥窟建筑群征服了全世界的旅行者;西边的泰国更是不用说,其东南亚地区旅游“霸主”的地位几乎无人能撼动;就连局势时而动荡的缅甸,也凭借着玉石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唯独位于中部的老挝,不靠海,也没有玉石这样的“噱头”,很多人似乎只是知道这个国家,却并不太了解。

其实,老挝可去的地方很多,乘中老铁路列车旅游,这种独特的体验一定会成为“爆款”。

从我国的云南省出发,一路上山谷纵横,河流密布。由于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中老铁路在云南境内的工程受到了极大的考验,然而,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又在工程当中坚持环保的原则,使得云南段的旅途中,从车窗望出去就像是在参观一座巨大的地质博物馆:穿过巨大山谷的桥梁,让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好像浮在半空;巍峨的山脉,怒吼的江流,让人颇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感觉。

通过位于中老边境的磨憨站,列车就算是进入了老挝境内。老挝北部地区旅游资源不算丰富,因为临近中国,这里大多是以产业与贸易活动为主,以往游客都会直接忽略掉这个地区,但随着中老铁路通车,这一段倒是成了一幅可以慢慢游览、欣赏的美丽画卷,交错的群山,连绵的稻田,虽然不算什么奇景,但也足够赏心悦目。要说景点,沿途的车站绝对可以算作打卡地,铁路沿线的每一座车站都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结合了当地风情,到站时停下来拍个照绝对惊艳。

“琅勃拉邦站”应该是中老铁路老挝段的第一个大站。琅勃拉邦又叫“銮佛邦”,是老挝琅勃拉邦省的首府,着名的古都和佛教中心。这座东南亚旅游名城,也是大多数人到老挝之后最先选择的城市。

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一个老挝部落的都城了,只不过在文献记载中,这里当时叫做孟沙瓦,意思是“王都”。到了公元749年,着名的南诏王坤博隆派儿子坤洛统治孟沙瓦,史上把坤洛建立的国家称为“澜沧王国”。“澜沧”在老挝的语言中是“百万头大象”的意思,人们猜测可能是因为这里曾经有许多野象在此安家。虽然经历千年岁月,王朝不断更迭,但“澜沧”这个名字一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别称,而中老铁路老挝段的动车组也被命名为“澜沧号”。这里正式更名为琅勃拉邦是在公元13—14世纪,相传当时这里的国王是柬埔寨国王的女婿,柬埔寨国王赠送给他一尊高1.3米的勃拉邦金佛,国王非常重视这尊佛像,并把这尊佛像视为“王国的保护者”,将其作为国宝珍藏在一座精美的佛塔中。澜沧王国迁都万象之后,将勃拉邦佛留在了这里,作为镇城之宝。于是,这个旧都更名为琅勃拉邦,意思是“勃拉邦佛之都”。虽然首都迁到了万象,但对于老挝这个着名的“佛国”来说,琅勃拉邦一直是这里的佛教中心,仅市区内就有30多座佛庙,居民更是笃信佛教,所以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佛都”。



一大片绿意盎然的稻田里,错落有致地立着几间小草棚。



光西瀑布位于琅勃拉邦城南29公里处,这座瀑布四周植被茂密,是当地最着名的景点之一。


到了“佛都”,寺庙自然是一定要去的,而在琅勃拉邦的众多寺庙中,又以香通寺最为重要。香通寺是老挝最宏伟、最具盛名的寺庙之一,兴建于1560年,浓缩了琅勃拉邦古老寺庙的建筑风格,一直是王室的专属寺庙。

在鸡蛋花芬芳四溢的街道上漫步,沿着湄公河畔的肯孔大街,到由南康河与湄公河冲积而成的半岛的东北端,就能找到这所着名的寺庙,这里也是琅勃拉邦唯一一所需要门票才能进入的寺庙。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寺庙,连国王的加冕和葬礼都要在此地举行,直到1975年老挝民族民主革命后才对外开放。虽然需要买门票,但是想想这里可是以前平民百姓甚至等级不够的贵族都不能踏足的地方,瞬间觉得收个门票好像也算合理。



瑯勃拉邦法国街的每栋建筑都充满了异国情调,蓝天、斜顶、百叶窗,散发着浓郁的法式风情。


香通寺占地面积不算大,寺庙由主殿、卧佛殿、藏经阁、殡仪堂和若干佛塔组成。面积虽小,但香通寺整体布局井然有序,建筑规格也处处体现着王室的庄严与神圣。香通寺的主殿是典型的琅勃拉邦式建筑,形制宽阔低矮,采用了三重屋檐的设计,最底层低垂至几乎接地,但层层叠叠的屋顶又带有一种柔和向上的美感。不过,这座寺庙在历史上曾经遭受多次战乱侵扰,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887年前后。在当时的战乱中,城中其他寺庙都遭受了重大的损坏,香通寺侥幸逃过一劫,据说是因为当时动乱军队的领袖小时候曾在香通寺学习和修行,所以在战争期间将香通寺作为根据地,这才使这座精美的庙宇没有毁于战火。虽然躲过了战火,但经过战争的摧残,金碧辉煌的香通寺也变得伤痕累累,直到1928年,当时的国王西萨旺冯才下令对其进行翻修。对于琅勃拉邦这个“佛都”来说,重现往昔的荣光,翻修香通寺可是当时的头等大事。看着代表澜沧国往昔荣耀的皇家寺庙重现光彩,澜沧国的民众也是欣喜万分,而主持修缮的西萨旺冯国王去世后,遗骨就被安置在了香通寺内,接受信徒的瞻仰和纪念。

进入大殿,有8根华丽精美的柱子支撑着屋顶,木柱与屋顶都是枣红色的,上面有金色的图案,视觉冲击力极强。有人说这些图案是用金箔绘制的,不管是真是假,但图案在枣红色底漆的衬托下闪闪发光,确是肉眼可见的好看。殿内最深处是一尊巨大的金色佛像,刚刚进入大殿的时候还觉得枣红色的主色调会不会显得过于幽暗,但是金色的佛像与雕花相映成辉,闪闪发光,这才觉得深色的背景果然是恰到好处的衬托。与别处充满香火气息的庙宇不同,老挝规定庙宇内不能使用明火,所以烧香是不可能了,信徒们都以鲜花代替焚香作为供奉。



华灯初上,琅勃拉邦的夜市渐渐热闹起来。


虽然大殿很壮观,但真正使香通寺名扬四海的,则是大殿后墙上绘制的“生命之树”。大殿的后墙是朱砂一样的红色,在红色的背景上,一株由各种颜色的石头镶嵌拼接而成的大树充满了整块“画布”,树下是劳作的人们和各种鸟兽;树腰部分,2只开屏的绿色孔雀左右分立,树枝上落着许多鸟儿,最显眼的是下面树枝上的2只猫头鹰;在树的顶端,拼接的神佛像是俯瞰着芸芸众生。关于生命之树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这棵树上记载的是佛陀往生的故事,各种鸟兽都有特别的意义,不过只有当地的高僧才能解答。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正殿的位置,原先有一棵100多米高的大树,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树倒下了,因此建造者就在正殿的墙壁上用彩色的石头作画,镶嵌成了这棵大树,让它 得以永生,而各种人物和鸟兽,则象征着在神佛的庇佑之下生命的强大和永恒。

生命之树正对着的是一座小的藏经阁,建于1828年,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了。朱红色的墙上镶嵌着人们向佛祖虔诚朝拜的画作,金色的窗子,屋檐装饰上刻着繁复的雕花,藏经阁虽然规模小,但非常精致。藏经阁正对着生命之树,不知道是不是意味着生命的秘密都藏在经书之中,不过藏经阁并不对外开放,也就无法窥探这些“生命的秘密”了。



每日的布施。




香通寺的东门处是宏伟的皇家葬礼堂,金色的雕花几乎布满了红墙,充满贵气。当地匠人手工打造了一驾葬礼仪仗马车,这驾马车高达12米,7条龙盘踞在马车周围,象征着皇家的身份,金色的马车上是红色的皇家仪仗。有人猜想这个皇家葬礼堂应该是围绕着这驾仪仗马车而建的,不然这么大的马车根本塞不进来,礼堂的门可没有那么大。

香通寺还有一座独特的卧佛堂,堂内保存着一尊澜沧式的卧佛像,年代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香通寺建成之初。这尊卧佛体态修长,神情优雅安详,雕刻得十分精美,就连袈裟的纹饰都十分细腻。这尊卧佛在1931年曾移驾到巴黎展览,随后一直在万象供奉了30多年,直到1964年才回到了香通寺。

从香通寺出来不远处,就是琅勃拉邦着名的法国街。早上,这里会有非常着名的布施仪式,据说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布施仪式。每天早上,虔诚的信徒们会准备好糯米饭等食物等在街边,五六点钟左右,寺庙的僧人们排着长队光着脚从街上走过,其间有六七岁儿童,也有耄耋老者。信徒们从竹篓中取出自己做好的食物,施与这些僧人,而僧人则一脸平静地陆续接受布施。可能是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原因,整个布施活动非常安静,僧人和信徒已经把这种活动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据说各个僧人回到寺庙后,会把这些食物分给全寺的僧人,他们的每日两餐均是依靠布施得来。如今,也会有许多游客加入到这场布施仪式当中,因为季节的不同,布施的时间也有所区别,一般导游都会提前通知第二天布施的时间。游客一般都会在早上4点多起床来到法国街上,有些游客自带一些方便食品布施,也有一些游客会从商贩那里买来布施的食物,和当地人一起排在街边等僧人们排队前来。虽然游客的参与给布施活动增加了一些“商业化”的色彩,但是能参与到这项古老的活动中来,应该是对当地文化最好的体验了。

布施仪式之后,琅勃拉邦的法国街就展现出了另一番风情,随着太阳逐渐升高,各种充满法国特色的建筑逐渐映入游人的眼中。与许多曾经被殖民的国家或者城市一样,琅勃拉邦也呈现出一种割裂的美:一边是充满东南亚传统风格的寺庙,另一边则是殖民风格的法式洋楼;一边是安静的仪式,另一边则是喧嚣的街道;一边是正在叫卖着当地特色食物河粉的摊位,另一边则是摆满法棍的面包房。也许是命运中的巧合,琅勃拉邦坐落在湄公河左岸,坐在河岸边的法式咖啡馆门口,有一种置身于塞纳河左岸的错觉:同样的左岸,相似的风情,可能就是这样别致的味道,让琅勃拉邦成为了西方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也让这里被公认为东南亚传统与殖民风格保存最完好的城市,从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城市。

告别琅勃拉邦,乘坐中老铁路继续南行,就可以到达位于南松河边的万荣。万荣是老挝的休闲旅游胜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又有南松河相衬,在河上漂流游玩的时候,竟有几分桂林山水的味道,所以许多来过万荣的中国游客,都把这里称为老挝的“小桂林”。

有河流和喀斯特地貌,对于漂流这项活动来说,万荣可以算得上是“老天爷赏饭吃”,很多游客来到万荣就是为了漂流,而万荣也确实把漂流玩出了花儿。竹筏漂流、气垫船漂流、香蕉船漂流,可以说各种各样应有尽有。万荣还有特色的轮胎漂流,就是把汽车轮胎的内胆取出来充满气,像一个大型的救生圈,至于这个轮胎怎么玩,就要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了:保守一点的人将上半身从轮胎中间穿过,胳膊扶着轮胎顺着溪流漂,胆子大一点的则是腿和上半身都架在轮胎上被水流冲着走。虽然人们都穿着救生衣,但是到河流湍急的地方还是会听见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当然,导游和救生人员就在附近全程陪伴,不管是被河里的大鱼咬住衣服,还是被卡在树枝上,抑或被困在溪流里打转,救生员都会迅速赶来解决一切。漂累了,就静静地躺在各种漂流工具上,望着蓝蓝的天和偶尔从天空中飘过的滑翔伞,除了有被晒伤的风险,剩下的就是完美的体验了。



美食街就在琅勃拉邦夜市旁边的小巷里,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美食一种连着一种。



静谧的南松河流经万荣,游客可以在岸边一边享用美食,一边享受“小桂林”的美景。



老挝河流较多且水质良好,从不缺好鱼。当地人喜欢将鱼烤着吃,以保持其原本的鲜味。



椰子糕是非常小巧的椰子味点心,有点像“椰子版的铜锣烧”。



各种热带水果可以随意搭配,调配出来的混合饮料味道超赞。


除了漂流,喀斯特地貌也让万荣成为了得天独厚的探险地,各种溶洞探险活动非常火爆。这些溶洞中,最着名的当属坦普坎溶洞。坦普坎溶洞位于万荣西部,原意是“蓝色的澙湖”。这里是老挝人心中非常神圣的地方,也是游客来到万荣必去的地方。与其他溶洞相比,这里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溶洞里澙湖。坦普坎溶洞要从山脚下开始攀爬,溶洞又窄又深,很多地方仅能一个人爬过,而在漫长的攀爬过程中,导游有时候会让游客关掉头灯,刹那间一片漆黑,周围也好像瞬间就安静下来,随着叮咚的水滴声,好像时间已经停止,世间万物都已消失,只有眼前的一片黑暗,这可是常年置身于城市中的游客体验不到的。而爬出洞外,一片蓝色的澙湖映入眼帘,可能是水中含有什么矿物质的原因,澙湖的水非常非常蓝,水质清澈无比,在岸边就能看到湖中游弋的鱼儿。经过了辛苦的攀爬才看到如此美丽的澙湖,只拍几张照片可是满足不了游客的,跳水成了澙湖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当地人在湖旁边的大树上搭建了几个平台,胆子小一点的游客可以从3米高处跳下,胆子大一点的可以爬到5米高处跳下。要是还觉得不够刺激,当地人还准备了秋千跳湖,在秋千荡到高处的时候一跃跳下,一头扎进清澈的湖水中,绝对是万荣为游客准备的别致体验。

体验过溶洞的风情和跳水的刺激,我们坐着中老铁路列车继续南下,就可以到达终点站——老挝首都万象。比起琅勃拉邦和万荣,可能有更多的人知道万象这个地名,在老挝语中,万象是“檀木之城”的意思。1563年,澜沧国国王将国都从琅勃拉邦迁到万象,经历了澜沧王国、万象王国,一直到如今的老挝,这里一直作为国家的首都存在。

从以“檀木之城,中老友谊”为设计理念的万象站出来,很快就可以到达万象的市中心。来到市中心,忽然让人感到有点迷惑:在琅勃拉邦像是到了塞纳河左岸,在万象怎么也感觉像是到了巴黎?城市中心那个建筑不就是凯旋门吗?没错,万象也有个凯旋门,样子几乎和巴黎的凯旋门一模一样。万象的凯旋门于1969年建成,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而修建万象凯旋门的法国工程师,正是模仿了巴黎的凯旋门,只不过巴黎的凯旋门上雕刻着鲜花和士兵的姓名,而万象的凯旋门上则充满了佛教风格,雕刻和绘制的都是不同的佛像。一开始,万象的凯旋门也并未被称为凯旋门,在1975年,万象市群众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从这里通过,为了纪念这个历史事件,这座仿照巴黎凯旋门修建的纪念碑才被正式称为凯旋门。门前的广场上有2座巨大的喷泉,如果购买门票,还可以登上凯旋门,从市中心俯瞰万象市区的风景。



万象凯旋门。凯旋门周围的广场是由中国援建的音乐喷泉公园。


虽然凯旋门全世界有好几个,但万象的塔銮则是老挝独一无二的,也是老挝人引以为豪的。塔銮位于万象北部,距离市中心5公里左右,这里有一座名叫塔銮寺的寺院,塔銮只是塔銮寺的组成部分,但是它的重要性却远远超过寺庙本身,所以当地人通常称这里为塔銮。

塔銮最早建于什么年代有很多争论,在1556年,由澜沧国王塞塔提拉进行了改造,形成了如今的雏形。虽然塔銮在18世纪曾经遭到过破坏,但修复依然延续了当年塞塔提拉改造的样子。这是一座3层的塔群式建筑,中间一座大塔,围绕着大塔建有30座小塔,象征着佛祖的30种恩泽。而中间的大塔下,据说埋着佛祖的胸骨舍利,极其珍贵。塔銮的造型、布局和结构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可以说是老挝最有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老挝的国徽上也使用了塔銮的图案,可以说塔銮就是老挝的国家名片。每年11月的塔銮盛会,也是老挝最重要、最盛大的宗教节日,人们从各地赶来聚于塔銮,共同欢庆节日。



塔銮节,人们纷纷赶来绕塔祈福。


除了塔銮,万象还有许多着名的寺庙让人流连忘返。位于市中心澜沧大道的西萨格寺,是万象唯一没有被战火破坏过的寺庙,也是万象现存未经修缮过的最古老的寺庙。西萨格寺建于1818年,又被称为西孟寺,由澜沧国国王阿诺旺所建。在修建这座寺庙的时候,澜沧国成了暹罗的附属国,所以这座寺庙拥有很明显的暹罗寺庙风格,而高耸的塔尖和高墙回廊又极具高棉特色。与金碧辉煌的塔銮相比,以黑色为主基调的西萨格寺显得低调很多,但庭院中的各种热带植物枝繁叶茂,鲜花与树木交相争艳,又无比和谐,难怪很多人称这里为万象最美的寺庙。西萨格寺另一个让人称道的特点就是寺庙中的收藏极其丰富。西萨格寺供奉着成千上万尊佛像,而正殿内的诸佛像更是重达10多万公斤,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十万佛寺”。除了数不清的佛像,西萨格寺的壁画和佛经也非常有名。在佛堂、藏经阁和回廊等主要建筑的墙上都绘有极其精美的壁画,大多数都是描述佛经上的故事和佛教徒的生活。在藏经阁中,存放着从各地收集来的佛经和藏品,收藏之丰富,令这里曾经成为万象的博物馆。不过对于老挝人来说,西萨格寺既是参拜祈福的场所,也是当地人非常喜欢的婚纱照拍摄地,在这里经常会碰到拍摄婚纱照的新人,看着他们幸福的笑容,游客也会感到增添了一分旅行中的甜蜜。

西萨格寺的对面是同样着名的玉佛寺,玉佛寺的来源有着非常传奇的色彩。相传中南半岛的国家都非常重视一座玉制的名为“僧伽罗”的佛像,只有霸主才能得到这尊佛像。“僧伽罗”佛像原先存放在清迈王国,琅勃拉邦国王征服清迈王国后将佛像带回了琅勃拉邦,后来因为迁都,佛像来到了万象,国王下令建造玉佛寺供奉这尊佛像。再后来,暹罗王国又征服了澜沧王国,将“僧伽罗”佛像带到了曼谷,并保存至今。这尊传奇的玉佛在澜沧王国一共保存了218年,而玉佛寺就像是一个历史的记录者,记录着这尊玉佛和它背后的时光流转、岁月变迁。

作为老挝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万象绝对是被低估了的旅游地点,不论是肃穆的佛像公园还是喧闹的夜市,不论是湄公河畔的美景还是万象中心的市井,万象都将它们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像湄公河这条东南亚的“母亲河”,虽然有无数的支流,但最终都汇合到了一起。虔诚圣洁的金色寺庙、身披红色衣袍的赤脚僧侣、青葱翠绿的稻田,还有不紧不慢地流连在街市的人们,共同组成了一幅原始、纯净的画面。湄公河慢慢流淌,诉说着这里的故事,也伴着中老铁路,一起领略这些曾经被忽略的景色。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