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没有恐爪龙,就不会有《侏罗纪公园》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1-11-06 8:17 已读 979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93年的经典电影《侏罗纪公园》,首度在大屏幕上一改人们对恐龙庞大、笨拙、冷血的刻板印象。尤其片中的“聪明女孩(Clever girl)”伶盗龙,其行动敏锐、神出鬼没的形象,更令观众印象深刻,甚至在最新系列的《侏罗纪世界》中一改反派形象,荣登第一女主角的地位。

片中的恐龙,虽然使用的是发现于蒙古的伶盗龙(Velociraptor)名字,但真正的伶盗龙仅有火鸡的大小,在电影中无论体型或形貌上都更大程度地参考了恐爪龙的化石。恐爪龙不只在电影中一改恐龙的刻板印象,在现实中也造就了“恐龙的文艺复兴”,对恐龙研究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伶盗龙的体型仅有火鸡的大小 | Matt Martyniuk / Wikipedia


发现“聪明女孩”


恐爪龙(Deinonychus)的名字取自古希腊文“恐怖的爪子”,因为其后肢第二趾有着镰刀状且强健的趾爪而得名。这个趾爪外还被角质的鞘所包覆,因此实际长度能超过10厘米。这个趾爪还能向上收起,到要攻击猎物时再像弹簧刀一样弹出,精准对猎物给予致命的攻击。此外,收起的趾爪能在跑步时减少与地面的磨损,保持其锋利的状态。



恐爪龙后肢形态复原,有着锋利且硕大的第二趾爪 | Didier Descouens / Wikipedia


恐爪龙生存于距今约1亿1500万至1亿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蒙大拿州及怀俄明州一带,属于驰龙类。最早的化石发现于1931年,是美国自然博物馆的团队在一个原始禽龙类的植食性恐龙,腱龙(Tenontosaurus)的化石周边发现。但该化石的修复及研究迟迟未能完成,因此在当时并未正式的命名。



腱龙与恐爪龙的化石复原,从前者化石周边留有许多牙齿及化石上的齿痕显示,恐爪龙会以这种植食恐龙为猎物 | Daderot / Wikipedia


直到30多年后,耶鲁大学的皮博迪自然博物馆(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团队,在同地进行考察,才经过研究,于1969年将这种恐龙正式命名为恐爪龙。而该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更用这组化石和鸟类的骨骼比较后,提出了相关的演化证据,造就了一场古生物学的革命。


恐龙文艺复兴


受到现今爬行动物的形象影响,过去人们对恐龙的认知都是庞大、笨拙、迟缓且冷血。但这个认知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受到了两个假说的挑战,其一是奥斯特伦姆提出鸟类演化自虚骨龙类恐龙,其二则是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的恐龙温血说。这两个假说让人们意识到恐龙并非迟缓的大蜥蜴,而是行动活跃的内温动物,这项认知的改变被称为“恐龙文艺复兴(Dinosaur renaissance)”。



人们对恐龙最早的想象是从迟缓的冷血大蜥蜴开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恐龙模型,在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上展示 | Ian Wright / Wikipedia


为何会称为“文艺复兴”呢?因为这个概念其实并非1960年代的原创,早在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不久,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 Huxley)就通过对始祖鸟化石的研究,提出过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但碍于当时缺乏进一步化石证据的佐证,这个学说并未得到太大重视。

一直到恐爪龙的化石发现后,奥斯特伦姆将其骨骼与鸟类比较,发现有诸多相似之处,才又复兴了恐龙演化为鸟类的学说,该学说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在现代获得普遍的认可。



恐爪龙复原模型 | Thomas Vogt / Flickr


而在同一时期,罗伯特•巴克通过许多生理特征的统计研究提出,恐龙应该为高度活跃的温血动物,能够敏捷、迅速地移动。这也促成了后续有关恐龙骨组织学等生理结构的研究,现在随着科技进步及化石发现,也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恐龙确实具有一定体温,而非像鳄鱼、蜥蜴、乌龟等这些外温动物要依赖环境来升温。

此一认知的改变对恐龙的研究造成许多冲击,从行为模式、生理结构、演化过程到灭绝原因等等都不得不进行相应的修正,而在大众文化上则催生出了如《侏罗纪公园》中那样,活跃甚至狡诈的恐龙形象。


不止活跃,还身披羽衣


虽然恐龙的文艺复兴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恐龙的认知,科学的进步并没有停滞在当时。现在让我们回头看看那个时代的研究及复原图,仍能发现许多过时的错误,其中最大的形象改变大概就是羽毛的发现了。20世纪90年代末于中国辽西发现大量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这些过渡化石的发现不止让人们意识到羽毛不是鸟类的专利,更进一步完善了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为整个假说提供了最坚实且直观的证据。



有羽毛的恐爪龙复原图 | Fred Wierum / Wikipedia


而我们现代对恐龙的认识也还未到达终点,随着越来越多化石的发现以及更加精密的科技应用,也许我们对恐龙的外貌、生理结构、生长模式、生态以及习性等等的了解,在未来都还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科学本身就是不断证伪的过程,科学家们在这过程中不断修正并摈弃错误的假说,朝着真理不断的前进,而我们对恐龙的认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改变并接近于真相的。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