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在格鲁吉亚偶遇东正教传统婚礼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1-11-01 1:29 已读 1812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我从土耳其入境格鲁吉亚后停留的第一个城市叫库塔伊西(Kutaisi),是格鲁吉亚第二大工业城市,历史悠久。这里的设施比较陈旧,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都不浓厚,但空气特别清新,澄净的阳光从湛蓝的天空倾洒而下,仿佛来自遥远的童年记忆。在这样的小城旅游,交通只需步行,没有喧嚣和拥挤,倒也惬意。

巴格拉特大教堂(Bagrati Cathedral)及格拉特修道院(Gelati Monastery)是库塔伊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亦是格鲁吉亚中世纪鼎盛时期的建筑代表。在修道院旁边,还有一个早已毁于战争、如今只剩下些许遗迹的古堡。



古韵犹存的巴格拉特大教堂


巴格拉特大教堂承袭了格鲁吉亚统一后第一代君主巴格拉特三世(Bagrat III)的英名,建于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部分建筑在1691年遭到土耳其人摧毁,但遗迹仍保存在库塔伊西市中心。格拉特修道院兴建于12世纪,保存比较完好,内部镶嵌工艺精湛,壁画精美。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于1994年一起入选《世界遗产目录》,2010年因“格鲁吉亚在遗址所在地建设的一个项目将破坏该遗产项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2017年7月,联合国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公告称,由于巴格拉特大教堂经历了重大改建,有损其完整性和真实性,所以将其从《世界遗产名录》中删除,只保留格拉特修道院为世界遗产,并且去除“世界濒危遗产”名号。



巴格拉特大教堂内部一隅



格拉特修道院内部的穹顶和墙壁上精美的壁画


在11〜13世纪格鲁吉亚王国的黄金时代,艺术与哲学繁荣发展,成为欧亚文化共创的奇葩,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是这一时期宗教、文化和艺术成就的主要见证者。和格鲁吉亚大多数的教堂一样,巴格拉特大教堂及格拉特修道院建在城郊最高的山巅,天然具备宗教神秘感,既可俯视库塔伊西城,又是醒目的地标。山脚下停满了来自周边各地的巴士,朝圣者众多,我跟随他们一道儿拾级而上,省了问路的麻烦。格鲁吉亚还不是一个深度开发旅游业的国家,虽然这座修道院贵为世界遗产,但无需门票和预约,我径直入内,暗自喜悦。格拉特修道院的建筑规模不算宏大,装饰也相对简单,而我正好喜欢这种朴实和纯粹的感觉。

修道院内的祈祷者,无论男女老少都十分虔诚,他们或低头沉思,或凝神观烛,不管人来人往,始终淡定从容。



第比利斯圣三一大教堂里的祈祷者


那天或许是个特殊的日子,婚礼一场接着一场,神职人员都很忙碌。在此之前,我对东正教的婚礼文化所知甚少,如今置身其中,看着庄严静雅的仪式,尤其是在教堂特有的光线和唱诗班空灵优美的歌声烘托下,备受感动。



在巴格拉特大教堂里遇见的第一对新人


只见神父摇着一个燃着香、可发出铃铛声响的法器,从教堂内室走出来。新人交换完戒指后,在神父的带领下步入教堂中央。神父在手持蜡烛(点燃的蜡烛象征着追随真理之光,在教会教义的指引下度过一生)的新人和伴郎伴娘面前宣读《圣经》后,给他们戴上精致的王冠。通常,婚礼最重要的环节是交换戒指,而在东正教婚礼中“加冕”更为重要。在神父的见证下,新人同饮一杯美酒,寓意在以后的生活中两人要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希望和恐惧。接下来,神父一手拿着《圣经》或十字架,一手用圣带缠着新人交握的双手,带着他们逆时针围着中央的圣台绕场3周。伴郎和伴娘一手拿着蜡烛,一手举着新人的王冠紧随其后。仪式最后,新郎新娘跟随神父走到教堂最前面的祭坛,和神父交谈完毕后,二人转身接受众人的祝福。 



神父左手拿着十字架,右手用圣带缠着新人交握的双手,准备带他们绕场3周。



花童和父亲


婚礼进行时,所有人神情肃穆,直到最后双方家人与亲友们吻别,才露出轻松的笑容。从新人与神父的配合度来看,他们应该是从小耳濡目染,表现自然。



婚礼接近尾声,亲友们相拥祝福和告别。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们这一代及更年轻的中国人,对本民族的婚礼传统大都不甚了了,而现在普遍采用的婚礼仪式可谓不中不西。诚然,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已然发生了深刻变化,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完全遵循农耕时代的传统仪式,但类似于婚礼这种重大的庆典仪式,无论时代如何演进,都应该基于本民族的文化根源,体现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一种既具有传统风情,又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和情趣的、雅俗共赏的婚礼形式。




格鲁吉亚人大多不苟言笑,加上语言障碍,很少主动与游客沟通。我不确定他们是否介意无关人员拍摄婚礼现场,于是换上了当时所带焦距最长的镜头,站在人群外,做一个“低调”的蹭拍者。

也许是我的行头和动作太显专业,引起了一位白衣男子的注意,正当我为美妙的光线暗自叫好之际,他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用英语问道:“先生,可以请你为我家人拍些照片吗?”我愣了一下,连忙点头,于是在白衣男子的带领下,去拍摄另一对即将举行仪式的新人。



我应邀拍摄的新人即将步入巴格拉特大教堂



我应邀拍摄的东正教婚礼仪式细节


说句题外话,我发现很多人在游记中会不自觉地夸大感受或过度引申,且因文字本身具有的想象空间,读者得到的往往是一个经过雾化和美化的形象。像前面提到的仪式感,格鲁吉亚东正教婚礼固然颇具传统意味和宗教氛围,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表现得矜重。在我观看的这几场婚礼中,伴郎甚至新郎也常开小差,而情绪最饱满的,往往是新娘的闺蜜。



在古城姆茨赫塔附近的十字架修道院参加婚礼的亲友团


我在修道院内观赏和拍摄东正教婚礼的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点。其一是这个教堂内有个颇引人注目的神父,一袭黑袍,苍髯古貌,举止庄重,神态肃穆。其二是唱诗班,倘若不是身临其境,我无法想象那美妙绝伦的歌声竟然出自4位装扮、长相、气质都非常普通的中年妇女。她们看上去十分随意地吟唱,然而完美的和声在神圣氛围的烘托中却似天籁之音。



巴格拉特大教堂的唱诗班


有趣的是白衣男子请我拍摄的这场婚礼有当地专职摄影摄像人员,正牌摄影师对我这个临时工既好奇,又有些抵触,几度靠近,偷瞄我的装备和回放显示。我不知该如何反应,只好装作不知。

白衣男子在和我通过WhatsApp(一种智能手机即时聊天应用程序)互加联系人时说:“看到你相机屏幕上显示的照片,我想你一定是位了不起的摄影家,所以⋯⋯这是我们的荣幸!”我用中国式的谦虚回应了对方的恭维。

回到酒店,我选出拍摄的婚礼照片,整理好后发送给白衣男子,他很喜欢,我也很开心。

在格鲁吉亚随后的行程中,我每到一座城市都重点参观教堂,每次都能遇到正在进行的东正教婚礼,每次拍摄都很顺利。记得有一次,新人的亲友团中有个可爱的小女孩,一次又一次跑到我们身边,每当我举起相机要拍她的时候,又捂嘴笑着跑开了。看得出来她想跟我们亲近,只是言语不通。随后,通过一阵眼神、手势加微笑的交流,她很配合地拍了几张照片。也许,这些美好的小事,正是旅行最大的意义所在。



巴格拉特大教堂婚礼上的小姑娘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