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智者的沉思与时代的征候

送交者: 墨默[♀☆★★焦点--版小二★★☆♀] 于 2024-01-11 16:41 已读 2167 次  

墨默的个人频道

+关注

原标题:智者的沉思与时代的征候

李伟东


《木心遗稿(第二辑)》 木心 著 上海三联书店


作为一个汉语写作中较晚被介绍到中国读者视野的艺术家型作家,木心作品的价值愈来愈发被发现和认同。新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三册《木心遗稿(第二辑)》,无疑是木心文学的又一次有力证明。与第一辑相似,第二辑以一种箴言体写作方式,记录了作者的随想和杂感,上及宇宙、文明,下关艺术、爱情,古今中外纵横开合,随心所至落笔成趣。


世界性:中华文化传统和“五四”文学再认识


世界性是木心提出的一个文学命题。遗稿中“论世界性美学思维重回汉语文学”的断想,即透露出作者对此问题的长期关注和思考。木心所谓的世界性,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中华文化传统所谓的天地精神,涉及对宇宙的抽象追问,对存在之大道的思考,对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的探寻。


在木心看来,中华文化艺术经典中,“《诗经》是直见性命的,儒家只见伦常,不能入性命”。他所钦慕的屈原、司马迁、陶潜、曹雪芹等前代文人,都超越了一时、一地、一己之囿,有广阔的人间和宇宙关怀。相比之下,“杜甫就因不具宇宙观而不足言止于至善”。同样的,魏晋风度是顶呱呱的文化现象,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智者把艺术当作生命,把生命当作艺术。透过这些判断,我们就能理解木心的世界性是超越时代性、地方性和个体性的广阔而普遍的存在与人性。唯有在精神的制高点,完成艺术、生命、宇宙的同构,才能实现木心认同的具有超越价值的世界性。


也正是用是否具有世界性作为衡量的尺度,木心对“五四”文学的整体成就评价不高。对于“五四”提倡的白话文写作,木心有自己的理解。他指出写好古文是写好白话文的基础,切中了“什么是好的中文”这个深刻的中华文化审美问题。但在他这里,文言修养又不止于美学问题,而直接关涉着写作者的精神生机。因为“白话成为书写主流后,文言体系中很多字遭废弃——我们的思想感觉陡地缩小了”。显然,文字是木心感受和表达的触角,以常用字构成的白话文过于通俗与日常,无法表达写作者对世界的新鲜与陌生感受,也无法拓宽读者的文学和美学的视野。


也许正是基于文言修养与运用白话的灵活度,木心直言,在中国近代作家中,最为他敬重的是鲁迅和张爱玲。即便如此,他仍指出这二人的地方性局限——张爱玲的作品在上海之外的读者效应就打折扣,鲁迅的读者最好是绍兴人。可见,作为比较对象,鲁迅和张爱玲就是木心为自己和自己的世界性文学定标的参照。


传道者: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的影响


木心对西方文化传统非常熟悉。遗稿中,他自陈的师承谱系上,绘画之师是达·芬奇,作文之师是福楼拜,音乐之师是巴赫,绘画方面可称之为友的是塞尚,音乐方面可以友视之的是肖邦,文友空缺。


以往有评论者喜欢将木心放回“五四”文化传统中。但在遗稿里,木心如此描述自己的精神关联:“‘五四’的是赛先生和德先生,我的是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木心一方面从《圣经》的文体上受益,另一方面也在道德上追慕流淌其中的救世精神。他说:“有采访者问我在文体上受谁的影响最大,我大声回答‘耶稣’。”在木心看来:真正的艺术家都有隐藏很深的释迦、耶稣之心,都是不露声色的救世主,艺术的终极目的指向道德。“艺术家先看才华,再看气度,后看道德力量。”不夸张地说,救世精神就是木心艺术的精神光源。


希腊的影响同样受到木心的重视。希腊传统代表了力与美,这种希腊精神经由文艺复兴越发璀璨。作为后世追寻者,希腊神话和古典时代的英雄人物,是木心不断提到的精神对话者。因此,当人们怀旧寻根时,他孑身回归希腊,将希腊视作自己的艺术精神之根。而真正使他独立、充实的,是西方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他是贝多芬、肖邦、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受惠者。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看到,木心尊崇的是人文精神的传道人,也乐于以智者的沉思继续做一个传道人。


寂寞感:名声与读者的烦恼


遗稿中,木心反复提到了寂寞。这寂寞是时代征候,也来自迟来的名声、知音寥寥的感叹,以及对读者的忧虑。


诗人的寂寞是时代的寂寞。在木心看来,虽然他心心念念文艺复兴,但当今的商业社会不可能有文艺复兴。在大时代下,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木心都只能默默领受和品尝这寂寞。对于不是诗人的时代,他只能感叹:“怪谁呢,怪时代,时代不好,没有味道,人失去了人味,就不回来的了。”“旷野无人,大演说家奈何。”


虽然时代的寂寞不影响名声的来临,但面对缺乏真正知音的名声,木心更感寂寞。了解木心前半生的多舛命运和后半生保持的贵族气质,就能知道他是以高贵的姿态抵抗无端的灾难与无边的寂寞。“想从前白白地受人凌辱,毫无招架之力,而今功成名就也觉得白白地受人颂赞,也无招架之力,二者都使我感叹人生的虚无。”“对于伟大的诗,当时再隆盛的荣誉,也还是一种良性的埋没,加之于诗人的种种赞词,是礼遇而非知遇。”以木心释木心,听这克制的悲声透出的,除了寂寞,还是寂寞。


而读者,尤其未来的读者,是木心最挂心的对象。“文学啊,作者的命都在读者手里。”因为以不解始、以误解终的读者芸芸千万,蔚为壮观,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他甚至自剖心曲,宣告:“‘木心是诗人’,这是一把钥匙。”而面对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困境,眼见商业的荣华造成了文艺的没落,木心虽深感时机不巧、知音难寻,但他依然期待他的不求精博、但望良善的读者在将来。


读遗稿,不要以为它们只是木心先生散金碎玉的日常闲言或正式写作余下的边角料,恰恰相反,三言五句的断想本身就是极具木心特色的文体形式。在木心已发表的《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等文集中,这种箴言体写作即占大量篇幅,《木心遗稿》当是一次集中展示。事实上,箴言体的写作传统中外已久。汉语书写从《道德经》开始,到《菜根谭》《幽梦影》,直到鲁迅的随想,断断续续有两千多年的写作史。西方文化中《圣经》最早使用这种写法,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进一步将此文体发扬光大,而文学家如泰戈尔、纪伯伦也用这种文体创作出了优美的诗篇。木心的箴言体写作,是对中西同类文体实践的继承和延续,既是一种思想记录,也有文体的自觉。正是箴言体写作,让木心遗稿行文简洁,讲究炼字和情趣,贯彻了他本人“精,简,有美感”的修辞美学,阅读起来有水银泻地月照松林的清爽明朗。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喜欢墨默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