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正商参略:他老不正经,把这个世界都玩坏了!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3-12-23 8:37 已读 3328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他老不正经,把这个世界都玩坏了!
正商参略 2023-12-11 08:11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馆 ,作者丘吉鸟



金圣叹(1608-1661),原名张采,号圣叹。喜学佛,书斋名为“唱经堂”,故人称唱经先生。今江苏苏州人。生性诙谐,举止狂怪。金圣叹以扶乩与文学评点为生平两大能事,尤喜批书,他将批书作为表达自己观点和显露聪明才智的主要方式,其评点的《水浒》、《西厢》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扶乩之术,也多见记载,尤以替才女叶小鸾扶乩而备受传颂,使得百余年后,“叶小鸾”依旧成为了启发曹雪芹创作“林黛玉”一角的重要灵感来源。顺治皇帝驾崩后,金圣叹与同郡诸生借哭庙之际,掀起反贪风波,后反被诬陷杀害,史称“哭庙案”。 作者:丘吉鸟

          


凭几本唯心主观,颇多胡言乱语,偶尔信口雌黄的古书评注,就坐稳了中国文学批评领域的泰斗之位。他明明也想做官,却偏要三戏科场,最后被科考官方加入黑名单。拉黑后又改了个名字把功名考到手了,却又不再考了,跑去为人扶乩招魂,把一肚子锦绣文章,都拿来写连篇的“鬼话”,而偏偏这番鬼话,却成了《红楼梦》最重要的灵感来源。


              


他确实是狂傲、潇洒、不羁、自在、有趣,但若用这些词来形容他,那还是不免落入俗套。


          


金圣叹注“六大才子书”未成而罹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他这一生,祸福参半,生死迅疾,若以凡夫俗眼看他,未免令人扼腕。但若以佛心仙气鉴赏,则也能会心一笑,学他说句“不亦快哉”。



看金圣叹,不能执着于“相”,我们不必急着说他是离经叛道还是心口不一,也不必因为他做了些“脱俗”的事情就对他青眼相看。他与明确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名士很是不同,没有人能确切且准确地指出到底该给金圣叹贴上什么标签,因为他偶尔是商人相,偶尔是神佛相,偶尔是痴汉相,偶尔是战士相,偶尔又是卫士相。


          


总之,若你心中有面镜,那总能从他身上照见自己一二,但若你心中拿着把尺,怕是如何也量不准金圣叹。



金圣叹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三月初三是中华先祖黄帝的诞辰,古代民间,有上巳节举大典,行巫术来驱邪的风俗。


          


与黄帝同一天出生的金圣叹,自称是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弟子的转世化身,他从小就喜欢读佛经,还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唱经堂”,因此人称唱经先生。    


          


既是高僧大德转世,那该是超然物外才是。但他偏不。


          


金圣叹原名本叫张采。由于他生活的年代恰逢明清改朝,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建国号为大金。清兵入关,金人难免就要爬到汉人的头上。因此,金圣叹猜想,若圣人看见这被异族统治的世道,怕是都要哀叹吧,因此改名金圣叹。



图: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又作努尔哈齐,姓爱新觉罗。自称姓佟,号淑勒贝勒。女真族(即满族),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生于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县西南)。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实际奠基人。努尔哈赤为统一长期处于分裂的女真民族,反抗明王朝腐朽没落的统治而进行顽强斗争,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他不仅不超然物外,还比一般人执念更深,也可以说慧根与生俱来。


          


金圣叹七岁时,曾手拿着一块瓦片,来到一眼深井前,因为不知是否要把瓦片扔进井里而纠结到大哭起来。把瓦片扔进井里吧,那它就永远没有再出井的机会了,心中突然不忍。但想到瓦片本就是无生命的死物,自己这番纠结好像又颇为可笑。瓦片就这样拿在手里摩挲着,可越摩挲越觉得,破瓦被弃,似乎已是它无可挽回的命运,不如还是给它个痛快吧。最终他还是将瓦片投入深井,回到房间后,想到“命运”此一件事,竟痛哭不已。


          


后来进私塾读书,金圣叹总是沉浸在日落时分的刹那流逝里:“吾数岁时,在乡塾中临窗诵书,每至薄暮,书完日落,窗光苍然,如是者几年如一日。”


          


金圣叹这个孩子,生性太敏感,以至于他太早就开始做一些与生死有关的课题。

金圣叹12岁起就开始评《水浒》,看到《水浒》第四十八回“顾大嫂又分付火家道‘只说我病重临危,有几句要紧的话,须是便来,只有一番相见嘱咐’”一段时,他感慨道:“我年虽幼,而眷属凋伤独为至多,骤读此言,不觉泪下。” 


          


为何金圣叹会对“眷属凋伤”这件事深有触动呢?


          


圣叹自幼家教宽松,双亲不忍孩子太小就受管束之苦,所以九岁才让他与兄弟一起入私塾读书。他不喜欢四书五经,喜欢看《水浒传》、《妙法莲华经》等这些于做官无益的书。但双亲师长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1岁后,金圣叹就常常生些小病,一生病就告假不去上学,更是全日都在看《法华经》、《水浒传》。后来,金圣叹还因看到《西厢记》中一句戏文而神醉,连日精神恍惚。其师知道后,不仅不骂不怪,还大加赞许,称之为“世间读书种子”

世间大才,除了要有过人的禀赋,还要从小就被师长善加保护,让他对世间始终持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才不致于被世俗的利刀抹杀了纯甄的天性。金圣叹能在这样通达宽松的环境中受学成长,亦无怪乎后来有种种异端言行了。


          


不过这中能畅快读书的好景也不长,因金圣叹的父亲得罪了当地的官绅,官绅又勾结了土匪强盗。金圣叹在童年时,就经历了父母死于非命,兄弟分崩离析,甚至从此形同陌路的无常大祸。


          


但敏感多思的金圣叹,并没有因此变得脆弱自卑。相反,金圣叹一直都非常自信,以至于有点狂。他自小就以才子自居:“恰似自古迄今,止我一人是大才”。


           


这也不算吹嘘之言。圣叹曾言:“以我之才,入学如取芥耳”。考一个让天下士子渴求到疯疯癫癫的功名,对他金圣叹来说,简直如探囊取物。狂是狂一点,但他也确实有狂的资本。




金圣叹第一次参加科举,考题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


          


这句话出自《孟子》,有个叫公孙丑的对孟子说,先生如果担任齐国的卿相,有机会实行您的主张,即使因此使齐国成为了霸主,甚至称王于天下,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如果这样您动不动心呢?孟子回答:40岁开始我就不动心。


          


许多考生拿到这个考题,马上就洋洋洒洒,引经据典起来。唯有金圣叹,双眼放光,提笔拉袖开始写到:


          


“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兼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动动动……”他一连写了39个“动”字。


          


为什么是39个?因为既然四十开始就不动心,那四十以前肯定就会动心,大动而特动。


          


真是妙极,如此妙思,必须名落孙山才是。


          


孟子一生颠沛流离,胸怀天下,做梦都想有机会一展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当时,最有可能给他这个机会的就是齐国。他也因此多次辗转于齐国。若说这样一个机会放在孟子面前,他却不动心,金圣叹第一个表示不服。他最是听不惯违心之言。    


          


金圣叹自然没指望凭寥寥几十个字,换取一个功名。但他发出的“夫子动心否乎?”灵魂一问,却赫然已将遮在卫道夫门脸面上的一块遮羞布,几乎扯了个稀碎。

第二次参加科举,考题又是《孟子》中的章句,说的是有一回,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对他说,自己原本要去拜访孟子,但是生病了就不能去了。这样吧,明天我要临朝听政,孟子你就到时再来觐见。


          


孟夫子一听就不乐意了,我岂是你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孟子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敢和君王平起平坐,藐视君威的志士。于是孟子就让来人转告齐王,我也生病了,不去了。


          


这个题目,一看就是让你讨论君臣关系,或是君王该如何礼贤下士的问题。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遇到一个能礼贤下士的圣明君主,是数千年读书人心中的一个近乎幻想的理想。这其实有点摇尾乞怜的奴相,金圣叹自然又不喜欢。他找到了个刁钻的角度,他揪住原文里“孟子将朝王”五个字来大做文章。“将”的意思,就是孟子还没见到齐王,齐王将要登场。这圣上驾到,肯定是先要有不少先锋部队,侍从骑士从四面八方来开路才对,如此一来,必是马驾多多,四处皆是驭马之声。


          


于是,金圣叹就在试卷的四个角,写了四个“吁”字,用来代表四面八方的骑马声。


          


好笑是好笑,好玩也好玩,但不好看,于是金圣叹又落榜了。

第三次,题目是西子来矣。这个题目是要考察考生对西施出使吴国的看法和评价。多数人自然又要什么红颜误国、君王不能耽于美色大发议论一通。


          


金圣叹当然也不喜欢这样,他又写了一片非常精彩的零分作文:


          


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有美人来,凭什么不让人迫不及待,又欢呼雀跃?


          


考官还未见过有人这样三番四次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于是也忍不住批复道:“美人来矣,秀才去矣。”


          


随后通告整个考官圈,永远拉黑了金圣叹。


          


拉黑了也不怕,金圣叹改了个名再考。但这回得认真考了,不然“入学如取芥耳”的话,就真成吹牛了。

第四次,金圣叹改名金人瑞。这回他认真答题,果然高中,但他却不再往上考了。


          


为什么不继续考了?很简单。金圣叹虽然也热衷功名,渴望建功立业,比如他在《水浒》的批注里,就发一堆类似“闲杀英雄!”的牢骚,但他又觉得正儿八经地考上去太俗,配不上他的大才,他希望的是哪天皇帝的金手指突然点到他,让他一夜之间从布衣变卿相。   


          


这是一个天真到接近于传奇的想法,若不是对自己有一种绝对的自信,断不会当真。金圣叹从心眼里很确信。






世人都觉得人一生很重大,无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有金圣叹,不好玩会让他觉得无趣。他曾写过一个“不亦快哉”系列的小品文,世人看来,无一件是值得一说的正经事,金圣叹却觉得生来该如此,真意在其中。



其二: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陆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趋入内,卑辞叩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其五:春夜与诸豪士快饮,至半醉,住本难住,进则难进。旁一解意童子,忽送大纸炮可十余枚,便自起身出席,取火放之。硫磺之香,自鼻入脑,通身怡然。不亦快哉!




其六:街行两措大执争一理,既皆目裂颈赤,如不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满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语剌剌,势将连年不休。忽有壮夫掉臂行来,振威从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其九:饭后无事,翻倒敝箧。则新旧逋欠文契不下数十百通,其人或存或亡,总之无有还理。背人取火拉杂烧净,仰看高天,萧然无云。不亦快哉!


其十一:朝眠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讯之,正是一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人。不亦快哉!    




其十七:夏日於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瓜。不亦快哉!




其十八:久欲为比邱,苦不得公然吃肉。若许为比邱,又得公然吃肉,则夏月以热汤快刀,净割头发。不亦快哉!




其二十:存得三四癞疮於私处,时呼热汤关澡之。不亦快哉!




其廿九:作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其三十:看人筝断,不亦快哉!




——选自金圣叹“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金圣叹寄希望有一天被皇帝点中,从此主明臣贤的想法,虽然离谱,但还真让他遇到了。


          


在金圣叹53岁这年,有颇高文化素养的顺治皇帝,看完了金圣叹自己写的一本传记后对大臣说道: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此时的金圣叹,因为懂得巫术,常常为亡者扶乩,神乎其神。扶乩之外,他还以批注古人之书为业,批注后出版的书又无一不是大卖。这很是让当时主流文化圈一干人眼红,被时人称为“儒妖”。 


            顺治皇帝的金口玉言,金圣叹听到了,不禁热泪失神。当然,他觉得他肯定配得上做万岁爷的知己。所以他晃过神来后,先是向北望空而拜,随后又写了几首诗,好好地气了一把那些攻讦他的人。其中最得意几乎忘形的当属这句:“何人窗下无佳作,几个曾经御笔评”。

          


但金圣叹的运气总是好一半坏一半,这真是祸福无常的道理。一年后,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驾崩。金圣叹的美梦,只做到了一半,就迅速转为噩梦。


          


这个噩梦,还得从顺治驾崩前的两三年说起。顺治十六年时,朱国治任江苏巡抚。朱国治是个巨贪,人称“朱白地”,意谓他所经之地,恨不得把地皮都搜刮而去,只剩一片白茫茫真干净的大地。他治下的吴县,有个县令名叫任维初,也是上行下效,又贪,又暴烈。


          


为了震慑不服搜刮的乡民,任维初还发明了一种刑罚,把竹子烤成两掌宽的大竹片子,如果有谁抗命不按时缴纳钱粮,就用竹片子暴打一顿。这大竹板子打起来,呼呼有声,噼啪作响,若再加上受刑者的惨叫,那更是有杀一儆百的效果。


          


没过多久,吴县百姓就扛不住了。



古时民间,有个方式,是百姓反向制约监督政府的合法手段,那就是哭庙。所谓哭庙,就是指当读书人受到了委屈,或者遇见了不平之事,就将心事写成文章,穿上儒家的冠服到孔庙里把文章撕碎,并且向孔夫子哭诉,以此抒发内心的不平之气。虽然多数时候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对官场之人,也能从舆论和心理上形成一定的压力。


              


顺治驾崩后,依礼,朱国治在苏州的文庙搭起了一个提供给官员和民众吊唁大行皇帝的场所。按照规定,苏州当地的大小官员,都要在这里为顺治帝守灵三天。


          


就在大家假惺惺地哭着嚎着悲痛皇帝英雄早逝时,庙里突然冲进一群吴县的秀才,一边哭帝,一边向朱国治控告吴县县令任维初,贪墨漕粮,酷刑逼税,监守自盗,杖毙乡民等罪行。


          


任维初把民众交给公家纳税用的粮食贪墨了,又转手卖出去把钱收进自家口袋,然后再逼民众多纳粮补上空缺,交不上的就打死。


          


秀才们的控诉,一下子就得到了乡民们的拥护。

可惜,向朱国治告任维初贪污,那真找错了庙门。不过法理上朱国治也确实找不到理由不受理。为了息事宁人,他就摘了任维初的大印。谁知道这任维初也觉得这朱国治怎么拿钱不办事,真不是东西,于是逢人便说:“是朱抚院向我要银子,我才粜粮的”。粜粮就是卖粮食的意思。


          


朱国治被他这么一广而告之,不得不下令逮捕5名闹事者,并不再追究任维初的责任。


          


这事到此为止,本来与金圣叹没什么关系。但金圣叹就是看不过眼,他不仅带队,还跳出来演讲,不仅演讲,还当场再度奋笔疾书,写了一篇名为《十弗见》的文章,对任维初破口大骂。说任维初欺师灭祖,衣冠禽兽。


              


民众叫好的声音有多大,朱国治对金圣叹的怒火就有多大。朱国治立马上奏,把这场民众在绝望之下的反腐斗争抹黑成了一场造反阴谋。


          


当时,清朝入关未久,南明政权尤在,郑氏集团又隔海相望,全国到处都是反清运动。顺治方死,刚即位的康熙年仅8岁,主少国疑。而江南富庶,是国家的命脉所系,最需尽快安定统治。所以,朝廷收到这封奏折后,觉得这是一个整顿江南反清势力的好机会,尤其是需要借此给读书人敲敲警钟。于是就同意了朱国治的搜捕,以“惊忧哭灵,意在谋叛”的罪名将金圣叹等13名抗粮哭庙案首犯收押在狱,等待斩首。

图: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1661年七月十三日,立秋这天。金圣叹连同一百多名海盗一起被处以斩刑。


          


看见今日这么多人一起斩首,还要排队,金圣叹有点不耐烦。于是他悄咪咪地跟刽子手说自己有银票,只要先砍他的头钱就归他了。


          


刽子手不知金圣叹此言真假,但手里的银票确实是真的,于是他心一横,便帮金圣叹插队,一刀下去,金圣叹的头颅就滚了下来,突然!他的耳朵里掉出两个纸团,刽子手心想坏了,这厮怕不是留着什么后手要坑我,又整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害他惹祸上身,于是急忙打开,只见两个纸团,一个写着“好”,一个写着“疼”。


          


砍头好疼哟,绝了。


          


死前的金圣叹,依然是这么好玩。   


          


这一年,他54岁。

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10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