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西厢月上情动千秋:感受流传千载的“中式”爱情故事

送交者: 墨默[♀☆★★焦点--版小二★★☆♀] 于 2023-11-04 19:34 已读 3890 次  

墨默的个人频道

+关注

原标题:西厢月上情动千秋:感受流传千载的“中式”爱情故事

日前,在广东省博物馆“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展馆现场,一对情侣从西厢记文物陈列和巨幅西厢故事绘画背景前走过。


清仿仇英、文徵明《西厢记》图册,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明陈洪绶绘《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明崇祯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清康熙五彩开光《西厢记》人物图盖缸,故宫博物院藏。


清叶逋《西厢记》图册,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瓶,上海博物馆藏。


清铜胎画珐琅《西厢记》“锦字传情”图盘,广东省博物馆藏。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明·贾仲明《录鬼薄续编》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新展“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这也是粤博文学经典系列策展的又一重磅原创大展,在广东省博物馆一、二展厅展出。此次展览立足广东省博物馆馆藏,联合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13家省内外文博单位,遴选文物精品320件,多维度、全方位展示传统文化经典《西厢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展期至2024年2月25日。


展览依托西厢故事和西厢文物,借用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叙事结构与文学范式,以“楔子”引入后,通过“杂剧何谓”“西厢何解”“情为何物”“曲短情长”四折内容讲述西厢故事,将展览主题与展览叙事有机结合,构建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展示手法相契合的展览叙事风格。


第一折介绍作为一代之学的元曲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学样式、演出形式和演出场所等背景知识;第二折通过“墙角联吟”“莺莺听琴”“妆台窥简”“长亭送别”四个典型情节的场景化展示,演绎西厢故事,展现唐至宋元以来的社会风貌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婚恋观念从“门当户对”到“有情人成眷属”的价值转向;第三折展示《西厢记》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承载的文化价值;第四折通过对《西厢记》古籍版本、版画以及舞台改编的梳理,展示《西厢记》对后世的精神影响力。


自问世以来,《西厢记》迅速风靡朝廷庙堂直到市井农家,并在流传过程中突破戏曲表演和文字传播的范畴,西厢故事“图像”借助版画、雕刻、瓷器等演绎方式再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寓“情”于“物”,借“物”传“情”。同时,随着中国瓷器在近代欧洲的广泛流行,绘有《西厢记》纹饰的瓷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用独特的中国式爱情故事打动西方,成为中国故事海外交流的典范。


展览通过解读《西厢记》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全方位展示《西厢记》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深入挖掘其在物质、精神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巨大影响,可谓推动古代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的一场对话。


西厢何解:从“无情”到“有情”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西厢记》是元曲的不朽典范,被誉为“天地妙文”“千古绝技”,和《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经典,还是传播中国文化的绝佳使者,影响跨越时空而意蕴绵长;崔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以“情”为基础的婚恋自由是典型的中国式爱情故事,“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则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永恒话题。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与戏曲相关的歌、舞、乐、技等艺术元素,并在时间的长河中激荡融合。宋金时期,杂剧出现,中国戏曲开始萌芽。元朝疆域辽阔,城市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游艺剧场活跃,为元杂剧的盛行创造了条件。


元朝科举基本中断,读书人无法科举入仕,便潜心文学,流连词场,以编撰杂剧为要务。他们将文学传统与诗词规律寄寓于杂剧之中,使士大夫阶层的高雅文学和民间流行的世俗文学走向融合,元杂剧“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元杂剧是以曲文为主体,融合说唱、表演、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综合表演艺术,多以四折一楔子演出一段故事,剧本以曲文(唱词)为主,间杂以宾白(对白)和科介(动作),曲白相生,用笔简炼。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语言通俗活泼、自然酣畅,音乐上要求叶宫调、唱套曲。


元杂剧有成熟的剧本,内容雅俗共赏,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元杂剧形成了专业化的演出体系,是中国第一个成熟的戏剧形式,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里程碑。


本次《西厢记》文化展策展人刘丹告诉南都记者,《西厢记》故事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讲述的是一个无行文人“始乱终弃”的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唐传奇《莺莺传》是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到了两宋时期,《莺莺传》成为民间说书、说唱的题材,广为流传。金代董解元以此为蓝本,将故事走向改为“才子合当配佳人”,推动了故事主题的发展。


到了元代,经过王实甫的重新创作,《西厢记》故事才定型为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两个“有情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力终成眷属的故事。王实甫通过峰回路转的戏剧结构、绮丽生动的语言艺术和出神入化的人物描写,表达了对婚恋自由的赞美。作品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经问世即“天下夺魁”。王实甫《西厢记》在坚持元杂剧每本四折一楔子的情况下,将故事发展为五本,成为共有二十折(亦有第二本楔子做一折,计二十一折的版本)的连本戏,突破了元杂剧的原有体制,故事也更为丰赡曲折。


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王实甫《西厢记》的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景。几百年间,西厢故事经历了漫长的改写、演变,张生的形象也完成了一个从“薄情汉”到“痴情种”的过渡。爱情结局改悲为喜的颠覆,也反映出唐至元以来不同时代创作者的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社会环境下婚恋观的演变。


记者在展览现场发现,在展览形式设计方面,此次策展团队别出心裁地以《西厢记》版画中曲折的围墙和门窗作为空间隔断和设计灵感,表现故事的迂回曲折,情感与礼教的冲突;西厢故事中细致描绘过的焚香吟对、操琴弦歌、书笺酬和、读书应举等社会风尚和生活风貌,宛如一幅世俗风习画卷,真实又滋生梦幻,平淡而蕴藏波澜。


策展人刘丹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根据展览内容还加入了当代装置作品、多媒体、互动游戏等手段,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发掘“情”的当代表达。而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本次西厢记大展的纪念章因为设计别致,也吸引了许多游客特别是年轻情侣观众排队“盖章”打卡,既是参观展览的纪念,也是对美好爱情的寄托。


瓷上西厢:图像演绎的中西汇流


《西厢记》问世后的广泛传播,使其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灵感来源,更突破了文字传播的范畴,以图像演绎的方式再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体验,寓“情”于“物”,借“物”传“情”,在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上逐渐形成一系列以《西厢记》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图像母题和表达范式。


策展人刘丹告诉记者,在西厢文物中,白马解围、佛殿奇逢、莺莺听琴、乘夜逾墙、堂前巧辩、长亭送别等情节最为常见。这种西厢图式具有特定意味,构图相对稳定,在不同艺术样式间跨界转化,文学想象与社会生活相互交融,百态生姿。


品类丰富的西厢文物作为一种“物证”,见证着人们对于西厢故事的记忆,也蕴藏着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赞颂,“这些物证是博物馆策展工作关注和活化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也使得本次展览的策划成为可能。”刘丹说。


其中,西厢图式在瓷器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甚至衍生出一个专门的瓷器品类“西厢瓷”。明清《西厢记》演出和插图的繁荣直接影响“西厢瓷”纹饰的面貌,清代景德镇制瓷技术突飞猛进,为瓷器纹饰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瓷器画工在创作时,根据器形和市场需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瓷上西厢世界。


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中国瓷器开始在欧洲广泛流行。许多中国古典历史文学形象在欧洲都是以瓷器纹饰的形式首次亮相。明末清初大量涌现的“西厢瓷”漂洋过海,用独特的中国式爱情故事打动西方,对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彼时的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成为西厢瓷外销的重要起点和历史见证。此次展览中,就有一组清乾隆青花广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晚宴餐具。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由广州工匠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加彩烘烧而成,主要用于外销,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这套餐具包括双耳椭圆汤盆、盆托,各种尺寸的盘碟和花口船形把杯,纹饰相近,边饰青花花卉纹一周,主题纹饰绘《西厢记》人物故事。据介绍,在18世纪的欧洲,这种绘有相同纹样的餐具一套总数可达80件,甚至超过600件。


西厢题材的外销瓷器传播到欧洲,还掀起了仿制“西厢瓷”的风潮。欧洲人除了大量进口中国传统瓷器之外,还通过定制的方式从中国购买西方设计的瓷器。这些定制瓷器在器形、纹饰等方面拥有中西结合的特征。在展览中就有一幅荷兰代尔夫特仿制的西厢瓷照片。策展人刘丹指出,通过这件仿作可以看出,由于文化差异,或对故事了解不深,或对参照的图案理解有误,仿制西厢瓷的画面构图会显得杂乱,人物造型也会出现误读与变形。但这些仿作仍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重要的文化传播价值。


天下至文:《西厢记》版本与海外传播


《西厢记》被视为“情词之宗”“丽曲之最盛者”“天下至文”,却也因为对“情”的描写歌颂和超越时代的反抗精神,被指“移人性情”,多次遭到官方禁毁,却屡禁不绝。西厢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版本层出不穷,演绎经久不衰,并形成一股文化热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爱情观念塑造影响深远。


据刘丹介绍,目前所见最早的《西厢记》刊本是元末明初《新编校正西厢记》残页。及至明代,尊人性而崇世俗,商业发达,雕版印刷业兴盛,评点、笺注、图绘、翻刻《西厢记》蔚然成风。历史上,《西厢记》版本层出不穷,仅明代刊本就有近百种,加上清代以来刊本、钞本,以及各种外译本、改编本,《西厢记》版本达数百种,堪称中国古典戏曲之最。


宋元以来,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出现,版画开始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出现,成为戏曲文本传播的一部分,并在明代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剧不图”的盛况。刻版插图的使用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刻书行业的迅速发展,建安(福建)、新安(徽州)、金陵(南京)、武林(杭州)、吴兴(湖州)、苏州诸派竞相辉映,盛极一时。而在《西厢记》的精美版画中,不乏盛懋、唐伯虎、陈洪绶、汪耕等著名画家的手笔,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典范作用。


此次展出的《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插图由陈洪绶所绘,是陈洪绶的版画代表作。其中“窥柬”一图最为精彩:读柬的莺莺喜中带羞、仪态可人;偷看的红娘更是天真烂漫、稚趣十足;而作为背景的屏风则充分展示了陈洪绶在花鸟画方面的功力。整幅画面构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有机整体,是中国古代版画的经典之作。


另一方面,评点本也是《西厢记》众多版本中的重要类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一种方式,评点的形式有眉批、旁批、夹批及尾批等,主要作用是品评鉴赏文本,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西厢记》的评点本以李贽、金圣叹的批评影响最大。


金圣叹奉《西厢记》为“天地妙文”,将其和《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并列为“六才子书”。他对《西厢记》的评点“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迹,伸其神理”,创意独特,细致入微。其“第六才子书”版《西厢记》出现后“世只知圣叹《第六才子书》,其余古本多不知也”。金评《西厢记》代表了古代戏曲评点史上的最高成就。


《西厢记》也在海外广为流传,外文译本从18世纪未开始出现,基本上以金圣叹评点本为底本。据介绍,日本冈岛咏舟日译本是《西厢记》的最早外译本。1811年,金正喜将《西厢记》翻译为朝鲜语,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朝鲜民间传阅。1872年,儒莲将《西厢记》译为法语,《西厢记》开始在欧洲出现。此后,《西厢记》被译为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俄文、阿拉伯文等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中国戏曲文化的推广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曲短情长:经久不衰的“西厢”热潮


明清以来,伴随着《西厢记》众多刊刻版本的盛行,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翻改、增续之作。这些改编作品(包括南戏、京剧、越剧、粤剧、电影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变换艺术形式,拓展了《西厢记》的传播途径,“故自边会都,犹及荒海穷壤”,均有《西厢记》演出,“自王侯士农而商贾皂隶”,无人不知崔张故事。


以粤剧为例,《西厢记》作为粤剧的经典剧目,粤剧名伶薛觉先、徐柳仙、红线女都曾有过精彩演绎。1956年,红线女与梅绮联袂出演的粤剧电影《西厢记》,甚至引领了香港粤剧舞台艺术片的新潮流。


西厢故事的模型,对后世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如《倩女离魂》《琵琶记》等都有《西厢记》的影子。其对“至情”的追求与歌颂,更是在《牡丹亭》《红楼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一脉相承的三座高峰。


“《西厢记》提升了中国文学作品中‘才子佳人’模式的审美意识与价值追求,对‘重情反礼’的爱情观念塑造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策展人刘丹说。


著名戏曲研究学者赵景深曾在《明刊本研究·序》中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此次展览尾声也特别将《红楼梦》与《西厢记》并置对比,展示前者对后者曲词的引用与转译,呈现出两部作品的互文关系。


这种跨文本的互动解读,给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刘丹认为,《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曲词引用、人物形象、情节刻画以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西厢记》都有全方位的继承、接受和发展,并多次借助崔、张的爱情经历来映照宝、黛的情感发展。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记》,暗通情愫;林黛玉在梨香院外偶然听到《牡丹亭·惊梦》的曲文,“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红楼梦》借助《西厢记》的艺术感染力,同样表达出对“至情”的追求与歌颂,也说明了《西厢记》对后世在观念塑造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一部《西厢记》,短短万言,却因其故事、人物、曲词的广泛传播凝结成一种具有浓厚相思之情的爱情意象,跨越时空,流传千载。


采写:南都记者朱蓉婷广东省博物馆供图

喜欢墨默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