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文物鉴定乱象的罪魁祸首:就是他们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08-19 20:17 已读 225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一些人凭着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的鉴定技能,凭借在博物馆、院工作的特殊地位,频频在不同的媒体和公众场合露脸,博取名誉和收藏大众的信任,而在实际鉴定过程中信口雌黄,真假混淆,蒙蔽知识浅薄的收藏者。



所谓专家,是指在一定范围,在特定的项目上,具有专一技能的行家。专家的专一认识、经验和技能,必然局限在他所熟悉的事项范围内。超出他所熟悉的特长范围,他就不再是专家了。瓷器专家是表示长期从事瓷器专业某些方面工作,有特别专长的人。比如:古瓷器文史研究专家,古瓷器窑口和年代鉴定专家,古瓷器及仿品、伪品鉴定专家,古瓷器工艺研究专家,古瓷器材料学专家,古瓷器分类学专家等等。面对几千年的古瓷器,每一个古瓷器鉴定专家所熟悉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有的古瓷器鉴定专家擅长鉴定高古瓷器,有的擅长鉴定宋代某些窑口的瓷器,有的擅长鉴定明代青花瓷器,有的擅长鉴定清代彩瓷。擅长鉴定景德镇古瓷器的专家,不一定擅长鉴定浙江古瓷器,而擅长鉴定明清瓷器的专家,就不一定能够鉴定宋代瓷器。所以,专家是各有所专,各有特长,又各自都局限于自己熟悉的范围。古陶瓷学是博大的知识海洋,而一个人的精力和生命非常有限;并且,每个人的活动都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水平以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其认知世界的能力也因此受到限制。所以,每个人都存在着认识不足和知识的空白地带。文博单位的专家是人,并不是神,因而其知识必然是有限的。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古瓷器收藏者的大部分鉴赏知识,都是来自于众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尊重知识,尊重专家,从专家们那里汲取精粹、纠正不准确的断言、扬弃不正确的观点,是古陶瓷研究学者取得成就的捷径。保存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的责任,宣传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和正确观点是我们的义务,发现新的历史信息、补充和完善古陶瓷研究的理论学说,是我们的目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文博单位的陶瓷专家,其工作任务和目标是:在业务方面,主要解决馆藏陶瓷器和出土陶瓷器的科学断代依据问题,保护馆藏文物的安全。在政治方面,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为国家征集精品文物以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古窑遗址分布情况调查;各种窑口的瓷器标本采集;分析各窑口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各窑口的创建时间和烧制年代及瓷器的品种;研究它们的造型、瓷土、釉色、纹饰特征;把各窑口采集到的古陶瓷标本与有铭文的古陶瓷器物、有铭文墓中出土的古陶瓷器物、考古地层发现的古陶瓷以及博物馆(院)的藏品加以对照排比,并参考历代有关陶瓷的文献,解决馆藏陶瓷器和出土陶瓷器的生产年代和生产地点(窑口),这就是瓷器专家主要的具体工作。文博单位的专家对出土的古瓷器和来源可靠的古瓷器进行研究时,根本不会去研究这些瓷器的真伪属性。他们只是在毫无必要鉴定真假的前提下,对这些来源清楚的古瓷器进行排比分类,弄清其年代、窑口,记录其造型、胎土、釉质、彩料、纹饰、色彩、制作工艺和装烧工艺等等信息;而文博单位的保管部门和展示宣传部门的专家则是负责库房和展厅的古瓷器及碎片的安全、养护以及对外进行宣传展览。长期以来,他们与真伪鉴定工作毫不相干。只是,最近这十来年才开始注意真伪的鉴定的重要性。所以,国家博物馆(院)的专家,鉴定真伪的能力,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可以说,鉴定真伪古瓷器是古玩交易界经纪人和老板们(收藏家)的强项,并不是文博单位专家们的强项。所以,收藏大众决不可迷信文博单位专家们鉴定真伪的能力。当然,对待专家也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通常来说,文博单位的专家们具有丰富的时间条件和优越的环境条件,接触真品的机会多,见多识广。但是,文博单位的专家,也不是可以随意进出库房去进行研究,他们提取器物(哪怕是赝品标本)进行研究,也须办理各种手续,很不方便;而收藏家可以随时随意把玩、研究,上手的时间远远多于文搏单位的专家。另外,文搏单位的专家,智商也有高低之分,思维方法和观点各不相同。胸襟宽广和思路宽广的人思维敏捷,而胸襟狭窄和思路狭窄的人,思维迟缓;刻苦钻研的专家知识丰富,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若干不足,不断弥补知识的缺陷,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但有些专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扎实的鉴定技能。他们不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不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还盲目乐观,自认为是精通陶瓷学的专家而傲视天下。本人也领教过一些声名显赫的专家鉴定真伪古瓷器的能力:有一件耀州耀划花洗和一件南宋官窑旋纹樽,是本地出土的,且是众所周知的,可以说包括文馆所的人也知道此事,但这两件瓷器拿给大名鼎鼎的、在全国到处给人鉴定瓷器的专家看时,竟然说:“仿得很好”!类似的情况,已经不计其数了,但他们自己还自以为是,浑然不觉,真是可悲可叹!客观地说,文博单位的专家亲自上手、并进行认真研究过的实物并不多。从理论上推断,一个最勤奋的研究者,按照四十年不间断计算,平均每天上手研究一件瓷器,一生中也只能研究一万四千多件。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在四十年时间不受任何干扰,天天不间断的从事研究工作,更没有人可以每天得到一件不同品种的瓷器供其研究。就是文博单位的大专家也不能够享有自由出入博物馆库房的特权。以故宫博物院为例,三十多万件瓷器,真正被专家们进行认真研究过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不过是归类时粗略的看一看。可能看过或者摸过几万件古瓷器的专家应该不乏其人,但是,由于受研究设备、研究资料和研究对象的限制,受时间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可以妄言:真正平心静气,沉下心来认真仔细研究过一两千件瓷器的人是极少的。我所说的认真仔细研究,就是把每一件瓷器的瓷土粗细、松紧、土色、光泽、胎体的厚薄、轻重,釉汁的浓淡、粗细、釉层的厚薄、釉色、釉泡的状态、釉面光泽、手感和施釉方法,彩料的发色、浓淡变化、绘画笔法、纹饰图案、造型风格、拉坯、修坯的工艺技术、烧制时代背景、窑口属性、装烧特点、特征、瑕疵和弊病、负载的历史信息(包括使用创痕、土浸、土碱、水锈、老化结晶等等)以及综合性的整体感觉都一一进行记录、研究、分析,把它得特征、特点与同时期同窑口的瓷器进行比较,把它的各种特征与高仿品进行比较,再与作了旧的伪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相似和差异之处。有些专家看到过若干万件真品,但是,看过不等于已经研究过。简单地进行排比分类,不等于是认真研究,更不等于在进行真伪鉴定。专家们研究陶瓷都是选择自己认为是重点和感兴趣的对象,对于自认为不起眼的、没有多大名气的陶瓷,几乎没有摸过,更不说去研究了。所以说,文博单位的专家,其专业知识并不是完整的,鉴定真伪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再从另一角度来看,就是我国藏品最多的故宫博物院也并不是已经囊括了自古以来的所有古瓷器,而只是一部分。就是这一部分古瓷器,在其中工作的人,也只研究过极少数。所以,就是最具权威性的故宫专家,其所见所知也是有限的,鉴定知识也是不全面、不完整、需要不断补充的。另外,从多年对收藏界的观察来看,乡村的收藏者不一定比大城市的人见到的真品少。大城市拥有真品的数量应该不少,但是,他们分散在人海里,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又十分有限,相互交流的范围更狭窄。同一幢楼住的人互相之间不知姓名、不知干啥工作、不知谁家收藏有古董,都是不足为怪的。若是在六、七千人的乡村,相互之间不知谁人家住何处,不知干啥工作,不知其家境如何倒是奇怪的事情。有些“专家”,傲气十足。在他们眼里,收藏者的水平都很低,是可以随意糊弄的。然而,他们鉴定真伪古瓷器的实际能力却不敢恭维。最令人惊奇的是,号称省内的著名专家,竟然分不清河南汝窑与浙江官窑的外貌特征!连普通收藏者都知道的香灰胎和紫金土他们却分不清……可以想象,他们和收藏者之间的各方面差异——说白了,收藏者花的是血汗钱,每一件藏品的真伪都会深刻地触及灵魂,得到的教训和真知识是不花血汗钱的人无法感知的。虽然文博单位的陶瓷专家比起普通收藏者有比较丰富的时间条件和优越的环境条件,接触真品的机会多,但是,有些人并不具有真才实学,只是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情势将其托置于专家位置而已。正如古人所说“势为天子未为贵,势为百姓未为贱”一样,势为专家未必能,势为非专家未必庸。我国几千年以来涉及陶瓷的历史非常复杂,谁也不敢说自己弄清了自古以来所有的古瓷器,谁也不敢说自己已经掌握的陶瓷鉴定知识就是全面的、完全正确的。古代人建筑家园极少占用良田平地,随着社会变迁,过去的小村庄演变成大城市,许多古代的繁盛城市,如今大多数都变成了乡村、田地、荒野,甚至沙漠化。所以,除了地址未变的古老城市在改造中可以发现一些古旧之物外,发现古代遗址和古物最多的地方是乡村、田野、荒漠、山丘。如殷墟、敦煌、三星堆、刘胜墓、虞弘墓等等。泱泱大中华,地域广阔,地理变化和历史演化情况非常复杂,谁知道地下埋藏有多少珍品?最近三十多年,修建铁路、公路、大型水利工程,全国性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房屋建筑工程,以及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涉及面积之宽,挖掘地层之深,是几千年来,无法与之相比的。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带进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传统的道德观、“挖人祖坟会遭报应”的观念淡漠,于是盗墓成风,短短的二十多年,被盗古墓十万处以上。谁知道每年出土的东西有多少?专家没见过的器型、品种,没听说过的珍品,谁知道民间密藏有多少?谁能以有限的生命把几千年来复杂多变的民间了解得很透彻?谁又能以有限的经验,把几千年来复杂多变的古瓷器鉴定得准确无误?看到了突破原先固有的知识范围、经验范围的东西,令自己都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承认的东西,都是正常的。因此,看不懂和看错了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己活动的范围有多宽,自己认真研究过的古瓷器有多少,自己的知识范围、特别是鉴定古瓷器的范围有多宽,要清楚、明白自己鉴定真伪的技能有多大。总之,要有坦诚的胸怀,无需掩饰自己的不足。当今的收藏大众,之所以迷信文博单位的专家们,认为他们是鉴定权威,主要是不了解文博单位的专家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更不了解陶瓷专家称号里面是否包括瓷器真伪的鉴定能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建立到八十年代,三十多年时间,民间收藏成为一片空白。不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年人,大脑中全部是“阶级斗争”、“运动”、“破四旧,立四新”、“无产阶级”和彻底清除“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等等概念。“收藏”这个词语几乎在这三十多年从中国人的词典中消失了。八十年代初期,老一辈收藏者恢复了收藏记忆,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和学习收藏知识。正是人们对于古瓷器的粗浅认识,才致使现在的人们都错误地把文博单位的陶瓷研究专家当成了鉴定陶瓷真伪的鉴定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利益的浪潮强有力地撞击着道德大堤。有些人被利欲蒙蔽了心志,丧失道德,泯灭良心。做鉴定时,权衡利益厚薄,信口断真假。把科学鉴定事业当作儿戏,把公众赋予的信赖当作权力;有些人害怕掉架子,害怕丢面子。“宁可把真看成假,不可把假看成真”成了他们的“护誉”法宝。我认为,凡是把真品鉴定为伪品的人,都是历史的罪人,名气越大的人,祸害越大,其直接后果是导致该文物被那些缺乏鉴定能力而又迷信“专家”的人遗弃或损毁。最可恶的是,鉴定专家与买家和拍卖公司勾结,把委托人的真品说成高仿品,把价值很高的说成不值钱的;还有一些鉴定专家与委托人和拍卖公司合谋欺骗买家,把假的说成真的,把价值低的说成价值连城的。一些人仗着收藏者对他们的信任,只要交钱就胡乱开鉴定证书。


当今混乱的文物交流市场,就是这些没有道德没有良心的鉴定专家搅乱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真的感到汗颜无存!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