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比元青花更珍贵 元代沥粉贴金瓷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12-08 18:02 已读 13183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一、古老的民间制作工艺“沥粉” 中国的沥粉贴金工艺源远流长,沥是指液体的点滴,粉是指用粉调制成液体,将其一滴一滴的滴落在物面上,有时用特制的工具把沥的点滴加长,形成一种有规律的,人为的线,这种方法术语称之为:“沥粉”。


西汉朱地彩绘棺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尺寸: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沥粉工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贴金、银箔、上色等。具有厚度、硬度及华贵的感觉,同时可增加立体感。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彩绘木棺上有着类似沥粉效果的纹样凸起细线,上面绘有各种颜色,有着低浮雕的效果。沥粉工艺的运用,盛唐时期就广泛被采用,如:敦煌的菩提树,人物身上运用了沥粉、贴金工艺,形成了丰富的装饰艺术效果。


今莫高窟第130窟发现有沥粉堆金墨字题记为宋曹氏归义军晚期曹宗寿时期。二、沥粉描金工艺对陶瓷的影响和运用元代瓷器的沥粉描金的工艺的运用,当前文博主流人物认为是源自西域大食国(阿拉伯)的铜质珐琅器的影响。有资料表明: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入中国。


元代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三、元代沥粉描金瓷器元代沥粉瓷器就是沿用了“沥粉”这种传统的工艺,在瓷器胎釉上,采用矿物原料作为“粉”剂,以线描成各种图案经烧造呈色而形成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元沥粉瓷器。元代卵白釉沥粉贴金瓷器不为一般的陶瓷收藏者熟悉。


元代卵白釉沥粉堆花五彩戗金高足杯修复件 冯先铭采集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品种,胎釉与同时代的卵白釉没有什么不同,奇异之处在于装饰手法上。它是在已烧好的卵白釉器的表面上以釉料堆花,再低温二次烧成。贴金技法是在堆花围成的图案轮廓内贴上金箔。此类沥粉帖金瓷器图案仍多用云龙、缠枝花、摘枝花、莲瓣纹等几种,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存世稀少,应为皇亲贵室所用。


左图元代五彩民窑瓷片 杭州出土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图录》 中上 元代红绿彩碗残器修复件 景德镇出土 中下及右图 元代沥粉堆花戗金瓷片四、官方收藏的元代立粉描金瓷器乌兰浩特市博物馆藏景德镇窑元卵白釉加彩高足杯,该高足杯瓷质,高13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6厘米。外观与常见的元代金杯形制相近:撇口、弧腹、自下腹内收,至胫部与柄相连;竹节状柄呈锥形,上收下展,有三道突起的弦纹,柄部中空砂底。杯通身施卵白釉,其上以沥粉法勾勒出花卉纹饰图案,再以红、绿等色及金彩描绘;器型优美端庄、色彩艳丽而不失高贵。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定为一级甲等文物,也就是俗称的国宝级文物。此藏品工艺特殊,彩绘稀少,是一件十分名贵的元代景德镇瓷器珍品。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花卉纹高足杯,1992年乌兰浩特市郊区窖藏出土,乌兰浩特市博物馆藏上博曾花了1000万港币从香港购回元代立粉描金瓷器。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先生说:“这种瓷器过去只见文献记载,从未见过实物。其图案纹饰工艺有点像“奶油裱花蛋糕”。浮雕状的五彩加上描金,非常精美。此器在内蒙古出土后流出,如今幸已归藏并陈列在上博,参观博物馆的市民不妨留心去看一下。“1000万把它买回来。”为什么,因为这是能够说明我们历史记载的器物。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花卉纹盘上海博物馆藏描金的位置部分脱落,图案带有伊斯兰风格,碗心开光内以金彩书写梵文.耿老说:“它的被发现将景德镇烧成五彩瓷的历史提前了约半个世纪之多,并首开珐琅彩之先河。”这种沥粉贴金装饰的彩瓷如此精美,为什么没有作为传统品种流传下来?这些需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