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东西越好:越不能急着卖,好东西难找了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07-22 21:36 已读 311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收藏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话动,毋庸讳言,它又属艺术品上的一种投资行为。翻翻各家拍卖图录可发现,许多拍品让人眼熟。这些古瓷,不是异地间的拍来拍去,便是数年或数十年投资的索回。由此说明“古董不传三代”,不仅仅因为世事难料、人生苦短,不仅仅因为个人的志向,不时要越迁、不时会有新的定位,还因为收藏者对生活的追求或者是继承人对古瓷认知的程度,都可能出现不可预见的逆转。

所以,即便一些珍品今天被收藏者秘藏,很难确保若干年以后不被用来换成钞票,甚至被其后代当作普通品贱卖出去。于是,在以往的二、三十年里,许多收藏爱好者至江浙一带的中小城市淘古董或在北京、上海、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古玩市场捡漏,每每会有值得炫耀的收获。


近十年来,国内的货源越来越少,一些行家与藏家经常光顾欧洲一些古玩店,并不时买回以前被搜括去的中国古董,还有的则通过浏览海外的拍卖网站,从网上或直接冲到当地拍场“拾漏”、颇多成果,他们循着的亦正是这条思路。因而,收藏活动永远会扑朔迷离,永远有演绎不完的故事。




仇炎之于50年代初,以1000元价格从香港同行手中购得成化斗彩鸡缸杯一事,时至今日仍被收藏界视为“捡漏”的范例。笔者从中看到的却属另一面:收藏不分先后,关键看藏品的品质,以及收藏者的综合实力。1980年,该件鸡缸杯在苏富比拍卖行的易主价为480万港币。1999年时,同样在苏富比,此杯成交价已高达2917万港币。仇炎之慧眼识宝,不愧为赢家。可第三位得主,扣除投资的本金,19年增值2437万港帀,当属大赢家。扼腕的是第一位卖主,他的所作所为似乎在印证古董业上一句俗话:“卖者不发财,藏者可发财”,并让人们由此懂得,精品的收藏,比起即时的买进卖出,甚至比起惊心动魄的“捉漏”,更具爆发力。


中国艺术品的交易,大踏步跨入了“亿元时代”,速度之快,出乎人意料。成交价过亿的艺术品,仅去年(2017)年就达40多件。这些让人惊心动魄的成交价,较早些年,形成极大反差。





比如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拍卖出5160万英镑(折合约5.5亿元人民币)天价的“乾隆粉彩镂空开光青花鱼纹套瓶”,其10年前的价位,也就是在2000万元左右。




乾隆粉彩镂空花果纹(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六方套瓶▲



现为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2000年苏富比春拍时被北京市文物公司秦公先生以198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800万元)价格拿下的“乾隆粉彩镂空花果纹(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六方套瓶”,无论是造型还是纹样,绝不逊于伦敦拍场之物。显而易见的还有,此件高40.6厘米的六方套瓶(亦称“六角套瓶”),就其工艺难度和制作难度而言,亦在圆瓶之上,堪为稀世珍宝。它的市场价格,理所当然要超过乾隆粉彩镂空开光青花鱼纹套瓶。就是说,10年间,以1980万港元拍得的六角套瓶,目前至少已增值30倍以上。




中国古陶瓷进入国际艺术品市场较早,与欧洲油画、珠宝钻石并称世界艺术品中的三大宠儿。美国国家画廊负责人布朗经过多年调查后公布:中国古陶瓷精品的回报率为40%,远远高于回报率25%的股票和15%的珠宝钻石。


不过,能获高回报率的通常属一些精品,尤其是一些堪称国宝级的珍品。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