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在长达3800年的时间里,铜镜可照容颜、可鉴兴衰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07-01 23:04 已读 234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唐 银壳葵花形海兽葡萄镜



“在人们从镜子中照见自己之前,镜子毫无意义,因此,镜子的历史其实就是映照人类的历史。”——【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镜子的历史》



铜镜的兴衰似乎也正反映了古代各个封建王朝的荣枯兴废。



唐 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早期铜镜无论在制形还是纹样上都较为粗糙朴素,使用范围也局限于王公贵族。此后,中国铜镜又经历了流行(春秋战国)、鼎盛(两汉)、中衰(三国两晋南北朝)、全盛(隋唐)、衰落(唐以后)五个阶段,直到清代中晚期后,才逐步为玻璃镜所取代,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在这长达3800的时间里,铜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诸种金属器物之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与人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古器物。



最早的镜子被认为是打磨光滑、具有映像功能的石镜。民间传说,女娲补天时曾采集到一种黑曜石,打磨出石镜。但这只是神话,我们一般认为,镜子诞生于青铜时代,青铜镜是真正意义的镜子。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4000 年前的青海省贵南县的齐家文化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青铜镜,经历商周两朝,在战国时期开始广泛流传。



战国 夔龙纹铜镜



春秋铜镜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仍以素镜为主,但也已经开始出现相对复杂的纹饰。如螭虎纹镜、蟠虺纹镜、弦纹镜、透雕龙纹镜。并且此时期还出现了方形镜。战国时期的铜镜,一扫前期铜镜幼稚朴拙的风格,展现了铜镜工艺的新面貌。其轻薄灵巧、新颖华丽。



两汉时期铜镜的铸制业获得重大发展,出现了新高潮。由于两汉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已趋于稳定,并且提高了锡的比例,再加上一定量的铅,就使得汉镜的光亮度与平整度都得到了保证。



汉 “杜氏所作”龙虎镜 直径16.8厘米 重770克



在汉代更是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幻镜”的透光镜,其外形与普通铜镜无异,但只要有光照射而来,镜背花纹的影像就可以映照在墙上。隋唐时期的志怪小说《古镜记》就对此镜有所记载。另外,汉代铜镜上的铭文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铭文大多是吉语或“爱情宣言”,许多出土的汉代铜镜上都有着“长乐未央,长毋相忘”、“见日之光,长毋相忘”、“愿长相思,久毋见忘”等铭文。这些相思铭文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西汉初建到昭宣中兴这短短百年间,多有战乱,差役、徭役难免严重,正如汉乐府诗所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多少青年男子不得不撇下妻子儿女,随军从征。那种离愁别怨也就自然灌注在留守于家中的女性们常用的铜镜之上。



清康熙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仿古缠枝莲纹大铜镜



铜镜尽情演绎封建王朝兴废。两汉之后,铜镜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沉寂,于隋唐时期走入了巅峰,达到了全盛。过去的几千年里,铜镜都为圆形或方形制式,而唐代则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亚字形及有柄形等新的镜式,并且镜子背后的纹饰也愈发丰富多彩——花草、瑞兽、神仙故事等呈现于镜背。铸造上更是出现螺钿、宝装、宝钿、金银平脱、金背、银背等镶嵌等“特种工艺”。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