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关于书法的收藏与投资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06-17 22:53 已读 328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康耀仁访谈录



编者按


书法被视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然而书法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它的高欣赏门槛和收藏群体的小众化。因此,在历来的书画市场中,它始终处于位高价卑的尴尬处境。直到2006年中国书画市场进入理性调整阶段之后,书法市场才逐渐抬头。对于如何进行书法的收藏与投资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书协维权鉴定委员会委员、《法书经典》主编康耀仁。


记者:最近几年,随着收藏热的升温,喜欢书法的人越来越多,请您谈谈这个现象?



康耀仁:书法不像绘画,有个具体的物象,一般不容易被大众接受。所谓的收藏界,其实做投资的比玩收藏的人多,而画作在直观上容易被接受,投资的回报也更明了;但不管收藏或投资,大众不会花大价钱买看不懂的作品。所以,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收藏书法的群体,其审美层次会更高一点,他们多为两类人组成:一有书法专业素养;一有传统文化底子。原来的书法市场,靠着这些真正喜欢书法的少数人支撑着。当然,现在书法火了,多了一些投资商。




记者:书法市场是什么时间开始热起来的?主要是哪些板块提升得更快?



康耀仁:因为容易接受的原因,绘画的市场参与者众多,此起彼伏。有可能今年是海派,明年是京津,后年是岭南,难免有人为操作的成分。而书法市场需要更高的专业门槛,一般人不敢入手,正是这样,保证了书法市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较为健康稳定地成长。



2006年开始,当代、近现代、古代三个书法板块稳定并且全面地上升。尤其到2009年,全线飙升。



当代最有代表性的几位书家,如启功和赵朴初,声名显赫,无人不晓,虽然仿冒的作品很多,但也不能阻止那么多的市场需求。现在,甚至连沈鹏、欧阳中石的作品都改变了前几年难上大拍的尴尬局面。



近现代板块,于右任的作品早就红红火火了,这跟大众的认知度有关。于右任的作品通俗易懂,知名度也高,所以不分东西南北,不分海外国内,趋之若鹜。相对而言,谢无量就显得孤高了。不具备很高的审美能力,是很难感受谢无量作品的魅力的。



郭沫若作品在2007年以前的表现都还是平平的,20042005年在黄胄的八尺人物过百万的时候,郭沫若不会超过30万。2009年突然发力,而今,郭老的精品力作超过百万。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并区分收藏和投资的?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很多人想在艺术品,尤其是书法作品方面有所涉足,请您给喜好收藏、投资的读者提点建议。




康耀仁:在这个圈玩久的人,收藏和投资,没有决然地分开。据我对历史上鉴赏家的了解,也没有纯粹的收藏家。收藏与投资是相辅相成的。



收藏,以个人兴趣、审美为主,构成属于自己的收藏体系。比如,有人以近现代名家的对联做专题;而有人喜欢扇面,专门以扇面做专题。更有人以状元书法为专题。等这些专题集中到一定的程度,出个作品集,给自己的过去做个成果总结,之后转手,以调整更高层次的藏品。这样,收藏、投资两不误。



如果是投资,就得综合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知名度。考虑书法史上的名家,这个部分是经过历史沉淀洗刷出来的,是含金量最高的部分。第二是吞吐量。量太少很难有流通的渠道,缺少传播的广度,当然量多也不宜掌控。



此外,投入的资金大小、时间长短都是影响投资的因素。



了解了这些,你就会清楚地知道,假如你有15万元,有四个供你选择:一件启功4尺书法,三件沈鹏4尺书法,四件谢无量24尺的书法,一张董其昌的书法,相信有眼界的人会依次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记者:过去一直有“好书不如烂画”的观点,现在这个观念是否有所改变?涉足,请您给喜好收藏、投资的读者提点建议。




康耀仁:这是过去陈腐的观念,现在已经在改观了。虽然,价值和价格不能同步,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只能以市场价格数字说话。




2009年底曾巩的一平尺信札拍过了亿元,同样尺寸的宋元画,还没有这个价位。这是最直接的回击。另外,前面提到的不少明清一流的大家书法都过千万元大关了,也是很好的佐证。



再如黄山谷《砥柱铭》,卷后南宋人的题跋有五位,极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可以说,拍前全世界翘首以待,现在结果出来了,连佣金4亿3680万元,打破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纪录。



曾经轰动一时的米芾《砚山铭》,在2002年定向拍卖,最终为3298.9万元,现在假如可以露面竞争,圈子里的同行评估,后面可加个零,足以抗衡《砥柱铭》。



近现代板块,前面提到的,同样尺幅,郭沫若的书法已经不比黄胄低了。弘一的对联都不大,有的也只有2平尺,居然过百万了,有几个画家达到这个高价?




记者:您刚刚的分析,现在的书法热度使得大部分作品都涨得让人不可思议,你觉得还能提升吗?以后最有潜质提升的书法板块是什么?



康耀仁:从我的观察,我觉得有五个板块,还有提升的空间。



一、文人书法。从覆盖面来说,书法界只是文化界的一个小部分。在国外,文化人的手稿都很贵,而与国际接轨,正是很多藏家的期待。所以,今后的一段时间,文人的书法,比如谢无量、钱锺书、茅盾、林语堂等,其可见的空间很大。




二、历史名人书法。书法水平在一定的水平之上,决定价位的不是技法,而是知名度。所以,很多我们在中小学就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因为他们家喻户晓的知名度,追捧的人会很多,这类的,如清代的曾国藩、林则徐、李鸿章等,民国如孙中山、康有为,甚至蒋介石。



三、古代书法。这是难度最高的领域,但也是最大的空间板块。众所周知,古代书画,资源短缺,露面一件就显示市场少了一件。假如研究收藏的人多一点,投资资金多一点,最终都会往这一板块集中。




四、宗教书法。这个板块近的以弘一大师的书法为典型,远的当然是唐人写经卷。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就是祈求无灾无病,这时候,书法已经不再单纯是艺术品了,而是一种宗教信仰和法力护身的凭证。对于一些人而言,一个加盖佛印的弘一大师作品,或大庙供养的历经千年洗尘的写经卷,绝对比现在的任何高僧开光的物件,来得更有护身的价值保障和灵验。



五、最后一点,就是品牌效应,这点与任何板块都有关系。同样的作品,经过名家的递藏,身价翻倍。比如吴湖帆、张大千、王己千、尤伦斯的藏品,无不如此。




记者:如何鉴定书法的真伪?您觉得家属的鉴定可靠吗?




康耀仁:书法的构成有笔法、结构和章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研究笔法,要知道书家的师承、书风的特征。而结构我觉得还不如形态来得准确。章法的应用,大多数人只注意到墨迹本身,却忘了留白处,也就是古人说的计白当黑。这些都需要很专业的研究。



那么,谁会用心研究?当然是花钱的人最花时间研究。因为他们要花血汗钱,买个对外人来说,是个纸样的物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属如果不是做专业研究的,其鉴定必定大打折扣。京城一位很著名的书家后裔,因为经常出差错,闹出笑话——这在圈子里都是公开的秘事。我觉得这个现象理应值得大家反思,为什么拍卖公司老是以家属鉴定作为市场的升值依据呢?关键是接纳作品的人似懂非懂,需要家属的保障。假如市场规范了,出现有公信力的真正的专家,家属不至于帮倒忙了。




记者:书法市场的捡漏现在还可能存在吗?为什么同一个作品会有不同的判断?




康耀仁:收藏、投资圈子,基本上分两大类,一类是用资金换取作品,一类是用知识换取。我进这个行当的时候,听说不少捡漏的故事,很是羡慕。随着自己的摸索,发现自己的捡漏远在他们之上。所以,我觉得,关键是你必须要研究,要研究深入,要研究到位,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特点。



比如,大家都看懂8085岁的黄宾虹书法,说明这个时段的作品,捡漏的可能性不大。而对于7080岁的风格,大家不研究,经常全部枪毙了,而你愿意花时间研究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捡漏的机会比大家多。假如他们也懂得了7080岁的书风,却不知道70岁以前,或是85岁以后的书风,而你懂了,你又多了一个机会。说白了,谁钻得深,谁就站得高,看得远,捡漏的机会就大。



不可否认,捡漏与风险同在,所以,我的前提是你研究别人研究不到的领域。你捡漏,是因为大家都看假,也正是大家看假,你才可能捡漏。所以,假如你真的捡漏了,而周围一片质疑声,你自己要有信心和定力,等待时机,让作品说话。鉴定无非真和假两边放,和任何行当都不一样,不是哪边占的人数多,就占据了真理,真理往往在少数有研究的人手里。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