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四大工艺种类,揭秘凝华焕彩的宫廷珐琅器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05-27 22:25 已读 215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故宫博物院现藏存186 万余件珍贵文物当中,珐琅类器物近 7000 件,其时代上自元明,下至清末,其中又以乾隆时期为主。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珐琅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一份完整的中国金属胎珐琅工艺发展演变历史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是除了明清两代皇宫以外的任何博物馆所无法企及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明宣德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



珐琅的定义



珐琅是外来工艺名称的音译。我国古代文献中“佛菻”“佛郎”“拂郎”“发蓝”等词均为珐琅的旧称,是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写法不同而已,实为同一物质或同一工艺。明清鉴赏著录中的“大食窑”“佛郎嵌”“鬼国嵌”等名称, 也都是指珐琅工艺的不同制品而言。清代以来又称为“景泰蓝”,清内廷称烧造珐琅工艺的作坊为“珐琅作(厂)”。




乾隆 掐丝珐琅仿古天鸡尊



珐琅制品是以矿物质的长石、石英、硅、铅丹、硼砂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 烧制成粉末状的像玻璃质的物质,通常叫做“釉(药)”, 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过烧制,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成为色彩缤纷、莹润华贵的珐琅制品。



按照我国传统工艺的分法,以金属为胎敷涂珐琅的珐琅器,称之为珐琅工艺品。以玻璃和瓷为胎敷涂珐琅而成的,称之为玻璃胎画珐琅和珐琅彩。




珐琅工艺的种类



以金属为胎的珐琅工艺,依其制作方法和工艺特点,主要可将其分为掐丝珐琅和画珐琅、錾胎珐琅,以及后起的透明珐琅在内的几种做法。



掐丝珐琅今人俗称 “景泰蓝”。元代叫做“大食窑”或“鬼国窑”“鬼国嵌”,大约于13世纪传入中国。其做法是以细而薄的铜丝掐成各种花纹图案,粘于铜胎之上,再根据图案设计要求填充各色珐琅,入窑焙烧,重复多次,待器表覆盖珐琅至适当厚度,再经打磨,镀金而成。



元代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



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大的工序有6道:做胎、掐丝、填釉、焙烧、打磨、鎏金,是以细而薄的铜丝掐成各种图案,粘于铜胎之上,再根据图案设计要求填充各色珐琅釉料,入窑烘烧,重复多次,待器表覆盖珐琅釉至适当厚度,再经打磨,鎏金而成。



康熙 款画珐琅花篮



画珐琅,俗称“洋瓷”,于清初从欧洲传入中国,法国的利摩日16〜17世纪盛行,18世纪以后衰落,今天仍在做。其做法是用单色珐琅直接绘制于金属胎上作地,再根据图案设计的色彩,用珐琅描绘出花纹图案,入窑高温焙烧后,经磨光、鎏金即成。



明宣德款 錾胎珐琅缠枝莲纹盒


明宣德款 錾胎珐琅缠枝莲纹盒-面和底款



錾胎珐琅,明清著录中又称谓“拂郎嵌”,台北故宫称谓“内填珐琅”。錾胎珐琅技术起源于欧洲,传入我国的时间有分歧。应该是在13世纪从欧洲传入,或略早于掐丝珐琅传入我国,因为曹昭《格古要论》中说到掐丝珐琅与拂郎嵌相似,说明曹昭认识拂郎嵌,即錾胎珐琅。



表面看上去,二者在工艺技法上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器表的纹饰不是焊丝在铜胎上,而是经过雕镌减地使纹样轮廓线起凸,在其下陷处填充珐琅釉料,再经焙烧、磨光、鎏金而成。由于錾胎起线粗状,故装饰花纹显得粗犷豪放,无接缝。如不仔细观察,很难分辨掐丝起线和錾胎起线两种作品在技术上的区别。




清中期 透明珐琅贴金锦袱纹瓶



透明珐琅,亦称“广珐琅”,也是欧洲传入的一种做法。是指在经过铜胎锤揲隐起或贴饰金、银花纹后,其上涂以透明珐琅釉焙烧而成,亦名“烧蓝”。主要是广东制作,故称“广珐琅”。这种做法是利用珐琅的半透明或透明性的特点,来表现图案因明暗浓淡而产生的变化。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