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收藏该不该打假?—-让行内人告诉你一个秘密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04-08 10:55 已读 168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全民收藏热的大背景下,古玩赝品市场也是风风火火,而不打假似乎成为圈子里的潜规则。究竟是不想打假,还是没有办法打假?当中有什么隐情?



“您这个印章既不是玉,也不是名石,只是一个普通质地的石头。”在近日开幕的某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某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为一名收藏爱好者鉴宝,“现在市面上赝品、仿制品很普遍,很少能像前几年那样捡漏儿,花小价钱买到真宝贝很难了。”在现场,笔者也看到,不断有藏家怀揣珍宝乘兴而来,但是大多数败兴而去。专家表示,从这几天的鉴定情况来看,真品不到20%,也没有特别珍贵的古玩。近年来,我国收藏市场繁荣,很多人投资或收藏玉器、陶瓷等藏品,就很多地方上的古玩市场来说,赝品占九成。低档次的赝品一两万元,好点的要3万元,高仿得10多万元以上。如今古玩市场上多是仿品,虽然看上去古色古香,但实际上却价值低劣。许多文物是小作坊批量生产出来的。河南、河北、陕西等省份,制假、造假的不在少数。在古玩摊里买到赝品,圈内称之为打眼,就是说一个人没有眼力。而古玩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能因为买到赝品而退货。并且,许多人买了赝品也不敢声张,怕被别人笑话。



既然古玩赝品在收藏市场上如此泛滥,为何还呈红火之势?有藏家认为,卖家和拍卖公司都不用对藏品的真假负责,是当前古玩市场乱象丛生的最大原因。不打假是因为打不了假。古玩这个东西不像是奶粉,奶粉通过各种指标能检测出真假,而古玩的鉴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威部门。



近年来,屡屡出现所谓权威部门鉴定错误的案例,而鉴定专家由于知识结构等不同,对同一古玩的态度也不同。此外,业内人士称,现在拍卖行基本上已经在拍卖条款中注明了不保真这一项。拍卖遵循的是落槌成交规则,只要拍卖行声明不能保证拍品真伪,就可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比如会专门针对鉴定真品的标准来造假。连专业人士有时都分辨不清,更别提普通百姓了。




也有专家认为没必要打假。真正意义上的赝品,是指制作精良的收藏品。比如宋朝仿周汉时期的艺术品,这些仿品在明清时候就很了不起。高仿并不代表水平低,这些赝品在前代是仿品,在当代是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在未来就是古董。




赝品分为低、中、高档次,中、高档艺术品自身都具有技术品质,制作这些赝品的也是艺术家,并非普通工匠,人们可在甄别后适当收藏。现在很多收藏者认为,如果买不到真品,也可以买高仿品作为收藏。不能把高仿全部归结为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收藏大军,强大的需求势必让市场更加广阔。然而,收藏品的真假标准是很模糊的,每个人会有自己的判断。在历史面前大家都是学生。因此,收藏的乐趣是在一次次淘宝中练眼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前些年各类鉴宝节目的高频率播出,还有捡漏者的经验之谈,膨胀了许多人的财富之梦。有时大家只看到了作为成功者的个案,忽略了因捡漏而上当的大多数人,那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社会上对售假者口诛笔伐,而忘记了买假者亦应反思自己的利令智昏。




鉴定工作是熟能生巧的工作,必须有很多收藏经验,真假都看过才能做鉴定专家。就算是专家,也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用先进设备的结果也不是很准确。收藏者必须摆正心态,不要过分执迷于真与假。更不要急功近利,为了升值盲目购买收藏品。




建议初入门的收藏者还是坚持——多学习少购买原则,因为现在收藏市场比较复杂,大多数收藏爱好者缺乏相关知识。例如,不同时代的瓷器和特点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百姓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去博物馆等方式先练好内功,建立自己甄别真伪的标准体系,再下手也不迟。提倡过眼即拥有的心态,标准提高了、心态平和了,买到赝品的几率就会下来了。如果进行交易的话,之前找信得过的人掌眼,可与买家约定无条件退货日期,把东西拿出来,从容地找人来把关掌眼,既买到了真东西,又不伤业内同行之间的和气。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