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核酸检测320元!从免费到自费,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送交者: 老孙子[♂☆★★★蛋神--老人家★★★☆♂] 于 2022-11-18 21:15 已读 655 次 2赞  

老孙子的个人频道

+关注
核酸检测320元!从免费到自费,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北京大妈有话说

该来的还是来了。
之前好多人都在开玩笑,说核酸检测的收费会不会有新花样。
这不,郑州有了核酸VIP服务。


郑州一个核酸检测点,贴出了公告:

加急核酸检测最迟90分钟可出报告,但仅限企业vip客户,年费为320元,并享有两年内20次加急核酸检测服务,不单独售卖。


记者打电话询问推出VIP的核酸点是不是私人机构,对方回答:
“这个你不需要了解,你要做就做,不做的话也不需要了解那么多。”
听起来,很牛嘛~
最后,还是当地卫健委出面了,称这是个人行为,不属于政府行为。
如果是个人行为,那么花钱买到 VIP 服务,享受优先、加急等服务,那检测结果是不是存在造假呢?
以后会不会还有黄金VIP、铂金VIP、钻石VIP?
没准618、双11、双12 这些节日还可以促销打折……
此服务一出,很多人惊呼:难道核酸检测真的要成为一门生意?



截止目前,贵州、四川、甘肃、广东的部分地区都已经宣布对常态化核酸检测进行收费。
从收费标准来看,单人采样一般15到20元不等,混检一般3到5元不等。
从收费范围来看,除了外来人员“落地检”和后续在风险人员定点机构采样可免费外,其它人员的检测都是自费的。
其实,新冠疫情发生三年多以来,此前大家做的常态化核酸费用,一般都是由各地财政部门来兜底的。
但是如果一直靠财政硬挺是不行的。

就算是每人每次3元,全国做一轮下来就是几十亿,这一年下来就是上万亿,这还没算一些设备和人力的问题。
这么挺下去,只会让财政垮了。
其实,核酸检测最开始就是收费的,只是后来对核酸检测进行了强制要求,所以也就给大家免费了。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开始收费了,是不是就不强制检测了?

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常态化核酸检测逐步退场,但很多地方要求我们出行或进入公共区域还是需要核酸报告,所以,我们担心,这会强化核酸检测机构的逐利性。
像检测机构推出的这种VIP服务,就属于“借疫”生财


就在11月,内蒙古集宁市,有人收到了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这些人压根就没有参加核酸检测!
大家试想一下,咱们每天听到新增多少病例,有可能根本是假的……就因为有这样的机构存在。
所以集宁官方紧急行动。

11月1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卫健委通报了一起核酸造假事件:内蒙古赛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错报核酸检测结果,将部分群众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反馈为阳性,给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这则通报,极力隐晦,但究竟是“错报”还是“谎报”,每个人心中看法不一。
这次是群众警惕性高,这家核酸检测机构没得逞,可万一它得逞了呢?是不是大家又要陷入到没完没了的核酸检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封的长久静默中呢?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在“二十条”里,不再判定次密接、调整风险区等级、调整入境人员隔离时间等举措,都预示着疫情防控进入相对宽松阶段。




同时,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加大对“一刀切”及层层加码问题整治、优化校园疫情防控等措施,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群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过大影响。



11月14日,石家庄率先宣布取消全员核酸检测。
与此同时,吉林省延吉市、安徽省合肥市及上海市等多地均已积极调整现行防疫政策,宣布取消或暂不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11月14日,合肥部署防疫措施:婚宴应办尽办,不搞大操大办。

与此同时,山东也出了新政策:不查48小时核酸证明、集中隔离变居家隔离。
目的只有一个:

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开的放开。
国家已经保护了我们3年,这3年里,国家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人力、财力,让我们在全球肆虐的疫情下独善其身,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样的安全感绝无仅有。
但关起门来防疫,只是权宜之计,我们还要拥抱变化。
这3年,我们每个人要比过去更了解病毒,包括感染率和死亡率,现在我们该进一步成长了,
作为个人,我们要配合防疫,加强防护,增强体质。
我们要知道,“取消全员核酸”和“取消核酸”完全是两个概念。
取消全员核酸目的是科学精准防控,针对的是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为的,是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损耗。

最后,大妈想说,

我们既然生活在祖国的庇佑下,就要支持国家政策,跟违法乱纪的行为做斗争。
我们希望防疫能够真正在科学轨道上运行,我们不接受核酸结果的弄虚作假。
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的人,希望那些发国难财的核酸检测机构早日得到严惩!
本文综合自央广网、新黄河、新亮见、读史等
喜欢老孙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