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罗马假日,独一无二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8-12 19:11 已读 507 次 1赞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厚重的历史刻进了这座永恒之城的鹅卵石里,然而罗马并非仅仅活在过去。

它是一座生机勃勃的首都,立足过去,展望未来。

漫步在气质鲜明的街区中,你会看到曾经被遗忘的角落正在复兴,年代久远的烹饪方式被精心地保存了下来,修复一新的古老地标迎接着新时代。


老城里的另类历史


罗马老城(Centro Storico)里布满了像许愿池(Trevi Fountain)和西班牙阶梯(Spanish Steps)这样久负盛名的经典。如果你想看点不一样的,也不必刻意偏离常规旅行线路,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每一个街角徐徐展开。



本地人在泰斯塔斯奥广场上聊天。


狒狒大街(Via del Babuino,Babuino在意大利语里的意思是狒狒)上设计师店铺林立,朱塞佩·阿尔巴诺(Giuseppe Albano)停在了Canova Tadolini咖啡馆门口。从外面看,它和其他咖啡馆别无二致,不过朱塞佩很快指给我店内的一座白色石膏像,那是一个巨人骑在一匹巨大的马上,人和马保持着向着门口冲过来的姿势。后面还有更多雕像,像幽灵组成的军队。

“这里曾经是卡诺瓦(Canova)和他最优秀的学生塔多里诺(Tadolini)的工作室。”巨人和马以及身后包括运动员和修女在内的雕像都是石膏模型,这间工作室一直到1967年都归塔多里诺家族所有,后来被改建成了咖啡馆。游客对室内的奥秘毫无察觉,不远处的狒狒喷泉(Il Babuino)还更吸引他们一些,这座喷泉是一位名叫希勒努斯(Silenus)的罗马神的卧像。过去的几百年里,罗马人都会在雕像上贴小纸条,上面写满了抹黑仇人的话。“就是那个时代的推特呗。”朱塞佩笑着说。



西班牙阶梯连接了西班牙广场和Piazza Trinitàdei Monti广场。


这就是罗马。这座城市有着如此多的层次,以至于即使是在主要街道上,你只需要窥探得深一点儿,都能看到许多别人看不到的奥秘。

这正是我在狒狒大街闲逛时和朱塞佩学到的。我曾经对于在高档购物街闲逛不屑一顾,结果发现其实也是在历史中穿行。事实上,这正是英国旅行者在壮游(Grand Tour)时的路线:先到时髦的人民广场(Piazza del Popolo),再沿着狒狒大街走到位于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的住处。

在罗马追寻英国人的踪迹,我可是跟对人了。朱塞佩是济慈-雪莱故居(Keats-ShelleyHouse)的负责人,这座纪念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物馆位于西班牙阶梯旁边。1821年,济慈就是在这座房子里去世,年仅25岁。今天朱塞佩出外勤,带我逛狒狒大街,他眼中的罗马都得抬头看。“一般人都不注意建筑。”他解释道。确实如此:精品店的楼上是宏伟的宫殿型建筑,一个比一个恢宏。“其实单看的话,每一座建筑都会叫人惊叹,然而它们排在了一起,你反而不会注意到了。”



位于纳沃纳广场附近的圣王路易堂的墙壁上有卡拉瓦乔的画作。


经过了奢华的Hotel de Russie酒店,我们来到了Palazzo Boncompagni Sterbini大楼。这座建筑和西班牙阶梯以及许愿池喷泉一样都是18世纪洛可可风格,不过很少有人在这里驻足欣赏。朱塞佩告诉我,窗户上的扇贝装饰说明家里有人走完了西班牙朝圣之路(Camino de Santiago),圣龛里还有皇帝的胸像。

朱塞佩提醒我,在建筑的细节里藏着不一样的罗马。51号的门口雕刻着海豚和浪花,这一幕和许愿池有些相似。街对面是一座砖砌的英国国教教堂,出现在这座罗马风格的街道上有些突兀:一直到1870年意大利统一、罗马重新加入意大利,这里才能兴建天主教以外的教堂。

我在西班牙台阶告别了朱塞佩,一个人踏进了游人如织的老城。这里也充满了惊喜。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的菱形结构源于这里曾是一座剧场,不过今天我打算沿着台阶从售票处走下去,穿过两翼的巨大石灰岩拱门。接着我到Sant’ EustachioIl Caffé买了杯有机咖啡,恢复元气后我走进了圣王路易教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 church),注视着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三幅画,旋涡形的光照在黑暗中的圣马修(Saint Matthew)身上。



在阿文提诺山 (Aventine Hill) 上的橘园 (Orange garden) 上看日出。


在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Doria Pamphilj Gallery)里还有更多卡拉瓦乔、提香(Titian)、贝利尼(Bernini)和丁托列托(Tintoretto)的作品。这座美术馆很私密,原因之一是这里的主人仍然是500年前就开始收藏这些艺术品的家族。语音导览里的声音来自现任艺术品守护人乔纳森·多利亚·潘菲利王子(Prince Jonathan Doria Pamphilj),徐徐道来他的家族如何在1644年修建了这座红墙金顶的宫殿,当时他的一位祖先刚刚成为教皇英诺森十世。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类似凡尔赛宫的镜厅,不过最特别的收藏要数委拉斯开兹(Velázquez)给教皇英诺森十世画的肖像。据说教皇本人看到这幅画逼真地展示了他斑驳的皮肤和凸出的下巴时发出“太像了”的惊叹。几个世纪过后,他看上去依旧栩栩如生,走到哪里,他警惕的眼睛就跟到哪里。没有什么地方像罗马这样了:宏大、多样、又不失私密。


在泰斯塔西奥追逐美味意面


风干猪颊肉意面的历史与传说和传统搅在了一起。这道罗马名菜有多种配方,不过在泰斯塔西奥(Testaccio)的众多餐厅里逛一圈你就会发现:人们对美味的意面的追求是统一的。

保罗(Paulo)自豪地站在Da Bucatino餐厅的门口。屋内,侍者一边谈话一边擦酒杯;屋外还有几个侍者正在平整桌布好摆放餐具,餐桌则一直延伸到了街角。16年来,我一直和这家家庭经营的传统餐厅共享着一片内部小院落,厨房里的声响和香味从排风扇出来,钻上三层楼直到我的门口。坐在餐厅里某间镶嵌着木板的房间里时,我意识到整个罗马的历史就浓缩在了这张菜单里。整整三千年的故事通过鹰嘴豆汤、烤羊肉、野生菊苣、樱桃派以及风干猪颊肉意面来讲述。而最后一道菜正是我现在和保罗站在一起的原因。



Trattoria da Bucatino餐厅的户外招牌。


虽然风干猪颊肉的名声不如培根意面(Amatriciana)大,但这道菜的原始版本确实是用猪颊肉的。据说在阿布鲁佐大区(Abruzzo)和拉齐奥大区(Lazio)之间的山区牧羊人会用油煎腌制过的猪下巴肉(Guanciale),再将它和意面、佩科里诺奶酪(Pecorino)混合,这道菜因此得名。几个世纪后,番茄传到了意大利,白肉也被红肉代替了;这个新组合就被叫作Amatriciana(意为培根肉),名字来源于小镇阿马特里切(Amatrice)。这两种猪肉都是来谋生的阿布鲁佐人带到罗马的。

猪颊肉在小镇泰斯塔西奥尤其受欢迎,这座19世纪的小镇四四方方,是罗马的劳动人民聚居区,与人口不成比例的餐厅数量预示着随处都能找到吃午餐的好地方。



Lo Scopettaro餐厅的猪颊肉意面用的是mezze maniche管状意面。


“Da Bucatino供应两种猪颊肉意面。”保罗一边说,一边看着人把瓶装水送来,绿色的玻璃瓶在塑料的提篮里撞得叮当响。第一种当然就是传统的猪下巴肉加上磨碎的佩科里诺奶酪和黑胡椒,搭配比较短粗的管状意面;第二种则是洋蓟风味的猪颊肉,做法是把洋蓟切成小块,用猪颊肉来煎,搭配一种长管面来吃,也要撒上佩科里诺奶酪。“这两种做法的共同秘诀是把猪肉切得厚厚的,慢慢煎,这样才能充分释放出油脂。”保罗解释道。

这也不是唯一的配方。在这家开在古老的人工小山Monte di Testaccio里的餐厅Flavio al Velavevodetto,厨师会选用短的管状面,而且佩科里诺奶酪也是分两步加入。第一步是在锅里,奶酪会在油脂和富含淀粉的煮面水中融化,更多的奶酪则在最后撒在意面上,就像一阵雪花风暴。



Flavioal Velavevodetto餐厅的大厨正在烹调猪颊肉意面。


猪颊面的做法也许各不相同,泰斯塔西奥的形象却是深入人心。这里曾是罗马的古老港口,繁忙的马莫拉塔大街(Via Marmorata)、一段古老的城墙以及台伯河(River Tiber)勾画出了小镇的楔形结构。河边坐落着餐厅Lo Scopettaro,这里曾经是一家做扫帚的小店,现在则变身为有名的餐厅。据说很多等着买扫帚的人嘴馋店铺角落里正在炖煮的员工午餐,小店也就转行成了餐厅。自然这卖扫帚的生意是不做了,取而代之的便是猪颊肉意面。用的也是管状意面,不过比保罗家的稍微细一点儿。

我看了一眼身边的食客,非常的多样:家庭客人、白领、建筑工人......显然,没人能拒绝一顿美味的午餐。


在蒙蒂,一切关乎品味


出生在丹麦的设计师兼裁缝蒂娜·松德加德(Tina Sondergaard)在蒙蒂(Monti)这座时尚街区住了20年,她给我们讲述了她眼中的罗马风格。

首先,罗马人的着装风格和米兰差异很大。在米兰如果你穿着上一季的时装去Prada或者Gucci的店里,大家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不过在罗马,总的来说你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这里的着装色彩也更多,米兰人穿黑色会多一些,比较像丹麦。

我自己的穿衣风格像是丹麦极简主义和意大利巴洛克的混搭。心情好的时候我用很多的颜色。这一带有不少艺术家、创意工作者和设计师,非常国际化,同时也有罗马本地特色。蒙蒂这个地方比较叛逆,如果红色是当季流行色,你反而找不到什么人穿红色。



设计师蒂娜· 松德加德。


蒙蒂的穿衣风格是:按照你下班后去小酌一杯的标准穿。这里的人喜欢混搭,喜欢别出心裁,但同时也不会咄咄逼人。主要还是要有艺术性,你可以穿一条礼服裙搭配运动鞋和皮外套,总之时尚的理解是个人的。

来蒙蒂逛街的人们都做过功课。他们不打算在这里买Prada或者Gucci这种家里就能买到的。现在你在布达佩斯、斯德哥尔摩或者马德里逛街,一条街上都是相同的品牌。我小的时候,我们会在外出度假的时候买衣服,这样老家就没有人穿一样的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消失了,但是来蒙蒂的人还是知道他们在这里多少能找到些不一样的。

我本来没想当设计师。我在1982年第一次来到意大利,1988年又来过一次,后来从丹麦的法学院辍学到了这里。一开始我在梵蒂冈附近的庇护街(Borgo Pio)给人改衣服,经常会有神职人员来找我把袍子改短。在庇护街的店铺一下子就火了,我在2003年搬到了蒙蒂,在这里开了与我同名的精品店。这一带的氛围很好,干什么都需要氛围,包括自己的穿衣搭配。当时这里只有我一家店和对面的一位女士的店,所以我见证了这条街的成长。



Via Condotti大街上的人们浏览橱窗。


意大利客人非常挑剔。他们家里可能就有人当裁缝,也有定做衣服的传统。他们精通面料、剪裁和长短,也知道自己要什么。年轻一代这方面的知识就少一些,习惯了买成衣之后传统也在丢失。不过也有年轻人开始回归传统的。如果对客人穿上去的样子不满意的话,我是不会让他们走出店门的。总是人穿衣服,而非衣服穿人。

我认为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关注品质。他们对自己穿什么以及谁做了这些衣服很在意。第一次封城结束后,我在2020年5月重新开张。有个客人进来说:“我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买一条颜色漂亮的裙子。”


走进台伯河区


台伯河区在台伯河左岸徐徐展开,这里是一个缩微版罗马。在街道中穿梭,你将偶遇生机勃勃的酒吧、热闹的周日市集、富有层次的历史以及别有氛围感的小巷。

台伯河区可谓是千人千面。爱泡吧的人为了夜生活而来,也有人迷恋这里波西米亚式的鹅卵石街道。许多本地人认为罗马已经被游客给毁了,那些只属于过去的匠人商店被迫让位给嬉皮的酒吧。虽然让工薪阶层自豪的接地气的餐厅和工作室已属于过去式,但台伯河也绝不是毫无灵魂、只对游客开放的酒吧区。刮开外表,你会发现台伯河区的本来面目。



在Via della Paglia街的户外用餐。


虽然位于主城墙之外(Trastevere的意思就是台伯河对岸),这里却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在台伯河圣泽济利亚教堂(SANTA CECILIA IN TRASTEVERE)里,游客可以沿着台阶走到一座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风格寓所。这里还存放着圣泽济利亚的石棺,这位罗马女性据说因为皈依了基督教而在这里殉教。

在本地的主教堂、台伯河圣玛利亚教堂(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你能再次看到天主教和罗马帝国的融合。13世纪的马赛克仍然熠熠生辉,22根巨大的石柱撑起了中殿,这些石柱是从附近的卡拉卡拉罗马浴场(Baths of Caracalla)遗址运过来的。



男人站在台伯河区一座老房子的门前。


在中世纪遗风的小巷里还能找到意式甜蜜生活的氛围。小巷蜿蜒曲折遍布整座街区,在台伯河区的西南部分还能看到晾衣架悬在鹅卵石上空,墙上则开满了三角梅。从Via dei Salumi可以走到许多漂亮的小巷子。这里也是古老与现代相逢的地方,SANT’ ANDREA DE SCAPHIS曾经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如今则变身成为现代艺术的画廊。

对很多人来说,在波特塞门(Porta Portese)举办的周日集市才是真正的罗马。这里是罗马最大的跳蚤市场,从耶稣雕像到中世纪家具应有尽有。整个世纪从古老的城门开始向南延伸。量身定做的产品可以在圣泽济利亚教堂附近稍微安静些的街道上的作坊买到,GIUSEPPE AND ISABELLA CIUFFETTI店内出售用托斯卡纳皮革手工缝制的优雅皮包、钱包和皮带;主人朱塞佩从童年起就制作皮具了,45年前伊莎贝拉(Isabella)嫁给了他,也入了这一行。街对面的LA CRAVATTA SU MISURA的主人梅拉尼娅·弗拉米妮(Melania Flamini)则一人担纲领带和围巾的制作。



台伯河区的街道上不乏宗教元素。


台伯河区将工人阶级的出身和高雅文化成功融合。16世纪的法尔内西纳别墅(VILLA FARNESINA)内有包括拉斐尔在内画家的壁画,他的《丘比特与普塞克》(Loggia of Cupid and Psyche)据说比为梵蒂冈所做的版本还要好。记得留出时间给罗马植物园(ORTO BOTANICO DI ROMA),园内能看到古老的雪松和橡树。沿着优雅的林荫道走到加里波第广场(PIAZZALE GARIBALDI),这里能看到整座城市的景色。



本地妇人牵着狗在Via della Lungaretta街上。


没有体验过夜生活也就没来过台伯河区。酒吧从Piazza Trilussa广场到Viale di Trastevere大道展开。美食则要到年代悠久的比萨店去找,IVO A TRASTEVERE和AI MARMI这两家都不错。后者因为全大理石的内饰而有着“停尸间”的绰号,从1931年起营业至今。FRENI E FRIZIONI的创意鸡尾酒值得一尝,如果想体会地道罗马风味可以径直前往当地的酒吧BAR SAN CALISTO。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