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你不要快樂太久。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8-10 8:35 已读 321 次 1赞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你不要快乐太久哦。”年幼时,窦靖童正玩得不亦乐乎,当年唱着《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王菲对女儿轻轻说。

年幼的窦靖童对这般言语大为不解,甚至还觉得母亲莫名其妙。长大后,在纷扰的世界里,窦靖童竟然发现这句话变成了一种保护,成了她应对周遭的秘籍。

“你不要快乐太久哦。”看似轻飘飘的话语,却力量十足。它道出一种事实:快乐本身,本不长久。快乐,容易得到,更容易逝去;随处可得,但变化万千,如镜中花,水中月,幻梦一场。更多时候,快乐就像一剂麻醉药,过滤掉现实的复杂性,短暂地缓解当下的苦痛,心上千千结却依然未解。

其实,“快乐”这颗糖果远远不及“悲伤”这碗药来得实在。悲伤,足够不受人们喜爱,但却足够长情。日日夜夜陪伴着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日日夜夜守护在那些不完美的日子。

兴许,我们听过也给过太多“你要快乐”的祝福了,却鲜少有人给一句“你不要快乐太久”的劝慰。祝福像星星,美丽却遥远。而劝慰更像月光,虽然清冷,却足够温柔,照亮了黑夜。




快乐,很简单。吃好吃的饭,太快乐;看好看的电影,太快乐;穿好看的衣服,太快乐……快乐,似乎总与欲望息息相关,满足了,就快乐。

可是啊,这般快乐只是一种表象的结果,而不是构成一种深耕于日常生活的方法。欲望的满足,来得快,去得更快,所以我们常常感到快乐像抓不住的云,以至于把自己交付在不确定之中。抓住它了,又没了新鲜,于是陷入空虚无聊之中。

就比如刷短视频:每个视频短短三十秒,一直刷一直满足,一直满足一直快乐,可是越刷越觉着无趣和消耗;相反的,看一本书要三个小时、三天,有的甚至要阅读上三个月,其中有读不懂的痛苦,随时想放弃不看的念头。可当读完了,真正将文字读进了血液,收获的是智慧、是平静。




又比如,每年双十一,买买买下单那一秒很快乐,可转眼看着钱包干枯又不快乐了。有趣的是,以前母亲花一个月缝制一双鞋垫,一针一线看似“缓慢”或“无聊”,但其中一针一线却把母亲的挂念缝进去了,那是不可替代的温馨。

表面的快乐多么易逝。追求易逝之物,只会增添太多不确定。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时代是娱乐至死的,明明大家都很“快乐”,却依然觉得未来迷茫?说到底,快乐只是美好的表现方式之一,而大多数人却它当做终极目的了。而那些深度的快乐,必定伴随着阻碍与悲伤,要我们带着真诚去发现、反思、深耕。




木心先生说,“悲观,是一种远见。”苏格拉底说得更狠,“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这对于快乐信条的人来说,简直像侮辱。可大部分时候,悲伤反而是通往幸福的途径。

演员黄磊,在荧幕上可是说是人生赢家,“幸福”的代名词。美丽娴静的妻子、几个好看聪明的孩子、综艺不断、还做得一手好菜,生活过得蒸蒸日上、热气腾腾。可当记者问他,“通往幸福感的路径是什么?”他回答说,“那个路径就是一定要悲观。”“悲观”意味着能够接受失败,意味着能对世界保持谦卑,也意味着会更加珍重幸福。




曾经的我,是一个极其乐观的人。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世界都是我设想的美好模样。有很长一段时间,看见社会上不好的新闻,我就自动屏蔽,它们足够让我不适,我也足够消化不了。久而久之,我就成了那个很快乐的人。同学录上,有人问,“你为什么每天都那么快乐?”有人说,“你就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对此番快乐的证明,我很是骄傲。

然而,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发现世界并非如我构建得那般美好,我似乎不能处理复杂的事物,也完全没有和悲伤相处的能力。那是一段坠入谷底的日子,心理医生告诉我,要去接纳自己的悲伤。渐渐地,我在悲伤的陪伴下,看到了自己的缺失,又渐渐长出保护自己的铠甲,最后觉得每一次快乐都是上天的馈赠,而倍感珍惜。

看起来是我们接纳了悲伤,殊不知是悲伤一直在接纳我们,接纳不快乐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要快乐太久”,反而成了一种爱的能力,去爱不快乐的自己,去爱平凡的自己。




昔日,弘一法师圆寂时,独独只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也是这四个字,蕴含了无穷的人生况味。就“悲”“欣”二字,传递的就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状态,甚至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辩证法。

诚如歌手钟立风所说,“尽管普通而正当的快乐我们应该去支持、去赞美,然而我们又发现,这个世界的丰富和力量以及某些行将消逝的诗意恰恰是从‘悲’中生出来的。”悲、欣皆是美好的表现方式,又或者说是美好的本质所在。




记得电影《头脑特工队》里,主人公起初的核心记忆全是快乐的,因为爸爸妈妈希望她是一个快乐的女孩。但随着她搬离了故乡、来到新学校,陌生感让她忙不无措,悲伤覆盖了她,在挣扎与哭泣中,她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理解了她的父母,她的核心记忆,也由单纯的快乐,变成了喜怒哀乐交集的美好。这美好,大概就是成长。

经常有人说叶嘉莹先生的人生充满苦难,但从来没有认为先生的生活是悲剧。我想,大概是因为先生选择与命运周转的方式——无差别地对待悲欣、不喜不悲。接受生活的磨难,把它们变成玫瑰;接受诗歌的馈赠,她珍爱这珍珠。似乎始终不卑不亢,又始终保持着感恩生活的状态。

幸福,大概是一种意外的给予。这给予,大概是悲欣交集的。这不是总结、评估,而是一种谢恩。来世上走一遭,不止是看看光亮,我们本身也是这光亮。




单色的生活枯燥乏味,快乐太久也有失去的危险,何不听听王菲的劝慰——“不要快乐太久。”

快乐当然好,悲伤也不差。快乐易逝,就坦然接受它的逝去。悲伤深情,就别排斥它的陪伴。一番滋味,定在那悲欣交集的美好。时刻保持清醒,也许才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木心先生说,“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我想,如遇相见,我在人情最浓处,悲喜随意。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