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情感笔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比起无性,“它”才是决定婚姻生死的一把手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7-15 22:29 已读 6687 次 1赞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电影《非诚勿扰》里,性冷淡女主在相亲饭局上提问葛优饰演的秦奋:“您觉得爱情的基础就是性吗?”

秦奋说:“不完全是,可要是没有,肯定不能叫做爱情了,顶多叫交情。”

这句回答耐人寻味,对面的女主认真思索后,表示不认同,认为没有性照样可以白头偕老。

女主说自己向往的性生活是一年一次,只要秦奋同意,两个人就可以继续接触。

秦奋霎时笑容僵在了脸上,直言自己不同意。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段街头采访视频,记者随机采访群众,询问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无性婚姻,其中大多数人都表示不能接受。

他们的原因总结下来大概是——

性爱是爱情的基础之一;性生活是婚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性成为禁区会让婚姻索然无味……

视频里有条很有意思的弹幕:“你们去问已婚人士呀,答案肯定不一样了。”

的确,有官方数据显示,践行无性婚姻的人群,主要以中年群体为主。

很多度过七年之痒的夫妻,在婚后逐渐过上了无性无爱的室友生活。

这种“性生活就像交作业”的日子,很快就会成为中年人婚姻缄口不提的秘辛。

想起朋友阿欣之前跟我吐槽,中年夫妻亲一口,噩梦都能做一宿,分床睡还可以提升睡眠质量。

阿欣是在自嘲,虽然她和老公几乎无性,但两人需求匹配,依然感情稳定,是羡煞众人的模范伴侣。

对于阿欣夫妇来说,性并不是感情所必须的,只要感情有了就好,最重要的是心灵层面的交流。

他们甚至享受婚姻进程里爱情逐渐变为亲情的状态。

要知道,性爱不是充斥着博弈与竞争的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的对局,有绝对的输赢,身处其中的两个人,拼个鱼死网破,争个头破血流。

在更和谐的婚姻模式里,“性”和“爱”是同等关键的两件事。

但衍生的问题是——

假设一方被动地“性无能”或者“爱无能”,我们是选择被动地接受,还是主动地逃离,或者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呢?

比如,翻阅豆瓣的无性恋小组,可以发现其成员几乎都处在不断被父母催婚的状态中。

又比如,在比较靠谱的无性婚恋网站里,绝大多数注册会员最终选择一段形式婚姻。

一些人是出于对社会的舆论和眼光的顾忌,另一些人是出于对性的惧怕或者畏惧。

性爱本质上是给双方带来快乐的共赢游戏,游戏规则也应该由两位“游戏成员”共同商讨决定。

就像上文提到的电影《非诚勿扰》里那段争执,两人相亲无法有所进展,是因为两人性需求的频率不一致。

所以我认为,相比有性、无性,夫妻双方在婚姻生活中是否需求匹配,才是最重量级的隐患,双方在婚前就需要展开深入的讨论。

至少可以先发现问题,再制定预案。

这也是很多人赞成通过婚前性行为试爱的原因之一。

而未重视的问题,一旦在进入婚姻之后发酵起来,离开和处理解决的成本都会增加。




重视交流的性才能传递爱


主动选择无性是一种偏好,被动选择无性是一种无奈。

在英剧《性爱自修室》里,咨询者佛洛伦斯向性治疗师讲述了自己的困扰。

她对两性关系有浪漫的希冀,依然想谈恋爱,但完全不想跟人上床,永远不想,跟任何人都不想,她觉得自己或许是支离破碎的。

治疗师问:“我们可以聊聊,你想到跟人上床时是什么样的感受?”

佛洛伦斯很是懊丧,什么感觉都没有,跟性这件事毫无共鸣感,感觉就像自己被一顿丰盛的大餐包围着,全是想吃的东西,但并不饿。

治疗师邀请她坐下聊,不想跟人上床是个合理的选择,性的确对于有的人没有吸引力。

比如无性恋,有些无性恋人士什么都不想要,另一些人仍然想要浪漫的恋情,但他们不想要性,无法感受到其它性别的性吸引力。

治疗师补充道:“性意识是易变的,且性并不能让我们完整,所以,你怎么会支离破碎呢?”

对于个体来说,无性从来不代表残缺。

对于夫妻来说,高估性行为在婚姻当中的作用只能是缓解焦虑的方式之一。

问题婚姻里无性的案例比比皆是,通病是性往往背着夫妻关系不和的黑锅。

他们似乎认为,性是代表爱的唯一媒介,只有性得到满足,双方对于爱的需求和体验才能够得到满足。

但我认为,无性婚姻走向末路,问题往往和性无关。

问题在于,当夫妻某方放弃了性之后,并不懂得如何通过其它媒介(比如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表达爱。




永远要观察你们婚姻的生命力


无性婚姻的确是可怕的婚姻模式,但它也是婚姻生命力亮红灯的有效警示。

心理博主崔庆龙说过,一段关系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情感流动性和可修复性。

武志红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有生命力的婚姻,在于彼此都重视对方的体验。

举个婚姻生命力为零的例子吧。

比如鲁迅和原配朱安这段被胁迫被绑架的婚姻,起初就无爱,鲁迅对待朱安的方式和态度也始终是供养以及迁就。

前一段时间在一本书里面看到一种态度,说无性和有性同样是婚姻的一种模式,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应该对这种现象表示宽容。

但我觉得应该有前提条件,就是这段婚姻关系是因爱而建立的。

比如综艺《再见爱人》里,郭柯宇和章贺十年婚姻,起初没有爱情却因缘闪婚,最终分居,渐行渐远。

两个人在婚姻中始终不太有共同语言,虽同床共枕但又同床异梦,他们这段婚姻的开始就是个错误。

观察到章贺夫妻之间的种种龃龉后,胡彦斌的观点是要直面问题。

沈奕斐教授当时在节目里反驳道,在婚姻中愿意去直面这些能量是建立在我爱你的基础上,永远不要高估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容忍程度。

章贺在心形桥上对郭柯宇的喊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过去的十年,感谢你,未来的日子,过成你喜欢的样子,我也要过成我想要的样子。”

两个人都后悔了这段婚姻的阴差阳错,最初他们看轻了婚姻,后来他们错付了日子。

郭柯宇也说,“我们之间没有爱情,但是盼望我好的这点让我很感动,但就是这么遗憾。”

后来节目组问他们,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会选择和对方结婚吗?

他们异口同声:“不会。”

是呀,相比无性,无爱才是婚姻之始就会埋下的炸雷,才是一直消耗婚姻生命力的罪魁祸首。




“老夫老妻”如何拥有加分的性生活


费洛伊德曾说过,大多数的婚姻注定要形成精神上的失望和肉体上的疲惫。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人的性观念和性需求都是不同的。

如果婚姻已经进入疲惫期,两个人的相处日益不同步,开始疏远,又因为衍生的痛苦有了更深的隔阂,此时就必须开诚布公讨论这件事了。

首先,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撒谎或者伪装,这些很破坏信任,继而伤害爱。

其次,先阐述自己的性体验,聆听对方的感受,不要打断或者反驳质疑。

海蒂在性学报告里曾说过,性是“对自己的关爱与照顾”,是“跟别人共享的性爱”。

有些人在一定年纪会因为生理问题一定程度上丧失性功能或者性能力,生理上煎熬的同时,再被质疑或者嘲笑,一定会更加痛苦。

最后,了解问题所在后,为能解决的部分制定预案,面对不能解决的部分去寻找替代方案。

举个例子,有些问题是暂时的,比如工作太忙,时间不够,打乱了性生活的节奏。

对于这部分问题就可以先选择互相体谅,再寻找其它替代方案,比如用携手共渡难关替代惬意下午茶时光,同样都是爱的表达。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比较严峻,比如提不起“性”趣的问题。

我记得性问题专家邦尼博士通过调查发现,当治愈了生理激素失衡问题后,性欲依旧低下的男女,通常在婚姻中背负了重大压力,比如经济或者人际压力,存有高含量的愤怒和怨气。

第二类问题和婚姻的满意度指标息息相关,此时双方主要矛盾不是没有性生活,而是“无法心理上亲密,从而身体上抗拒”。

这需要寻找到那些阻碍亲密的情绪和事件,梳理清楚疑难杂症,再对症下药,重新建立彼此间的亲密联结。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